分卷阅读39

      长相念 作者:独此一人

    分卷阅读39

    可笑的自负。他从来没有想过,挡住了十万蛮人精兵的凉州没有陷落成了孤城,但是作为防线部分的另一边……居然如此脆弱!!

    许谨修问哨兵:“定西将军呢?”

    定西将军正是负责西夏防线的武将。哨兵说他见势不妙撤退了。

    许谨修:“撤退?!他退到哪里?是不是要退到上京才好?”

    经此一举,本来他可以慢慢打退蛮人的,但是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兵力不足。

    他看着舆图,良久,说:“增援西线。告诉镇国公,西线他必须守住了。”

    他把经验丰富的镇国公派去了西线。他还把仅有最后的精兵也给了镇国公。他本来抽调出那些精兵是为了驰援安阳的。

    安阳真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许谨修还特意留了很多东西给安阳。蛮人因为攻不下安阳,选择付出大代价绕过安阳,安阳不像是凉州那样险峻的地势,而是平原。当然为了防止安阳捣乱,他们还留下一小部分精兵围城。但是这样就够了。

    安阳的人出不来,只能活活饿死,如果没有援兵。

    但是安阳拖住了相当大的兵力。

    安阳的位置太重要,不是说围着就可以放心的。

    而许谨修原来是想要驰援安阳的。

    他知道……

    如果蛮人把这座城市攻陷,只怕是又一座京观。

    这个时候,九皇子第二次穿着铠甲请求出征。这一次,许谨修没有再默默无闻,而是坚决地站在了九皇子面前。他支持九皇子出征。现在的局面已经僵持了。最重要的就是士气。

    而鼓舞士气最佳的方式从来都是御驾亲征。但是皇帝已经一病不起,那么就只能是另外一位皇族的代劳。九皇子是嫡子,而且是皇帝最为亲自而好武功的皇子,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其他的皇子都不行。

    皇帝最后还是同意了。

    九皇子带着御林军还有一部分的禁军就出发了。

    许谨修本来给他的安排是到他那里,和他一样坐镇指挥。但是九皇子显然不是这么想,他比许谨修要激进多了。他直接挥师北上,带着这一小队精兵,直超蛮人的后路。

    他给许谨修留下的话就是:他相信许谨修能守得住。所以,他就带队给蛮人一个大礼。不把对方打疼了,对方是不知道厉害的。所以,九皇子就要来一个狠得。

    许谨修收到这些话的时候,九皇子已经出发了。

    他根本没有办法拦住。

    只能如此。

    安阳陷落。

    又是一座京观。

    这份军报让许谨修吐了血。虽然还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他依旧难受。

    太难受了!

    许谨修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休息了。

    他的预料出了问题,许谨修知道。所以他用尽能力去弥补。

    所以熬了这么久。但是许谨修没有想过一点,那就是九皇子的成功。他深入草原,建了不世之功。

    而许谨修成功地把蛮人拖住了。

    何秋白的商队这期间帮了许谨修很多。很多的时候,商人的能力真的很好用。他们的联系运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许谨修的整个防线输送了血液。

    许谨修曾经当众扶着何秋白的人说大恩不敢言谢。许谨修不是在为他自己说谢谢,他是在为这整个防线,还有防线背后的百姓说谢谢。许谨修自己定下的计策,他很清楚。他的防线背后还有防线,但是那一条防线只拱卫上京。他能够用的就只有那么多兵力。

    假如这里他守不住,那么死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他们这一整个防线。在何秋白的人冒险往这里送东西许谨修就已经很感激不尽了。

    而何秋白自然会往这里送东西,他只会往这里,其他防线,何秋白都是不管的。因为只有这里有许谨修。所以他只往这里送东西。

    他依旧没有收到许谨修的答复。

    那个时候他已经知道北疆的战事失控了。他只希望他能得到许谨修的回复,但是就是这个时候,什么消息都没有。

    何秋白几乎要绝望。

    那样的险地,为什么许谨修就是不退?

    只要他退步,他就安全了!

    何秋白不知道,许谨修是决然不肯退的。别的人都没有着这种决心,但是许谨修有。他的人生里没有退却两字。他从站在这个防线的第一天就说过要与这里的战士同进退。就好像当年他没有再凉州达到的一样。

    假如换成另外一个人都没有这种决心。但是许谨修有。

    因为他孤家寡人。

    他不知道,不远的昌南,何秋白几乎绝望。他想要快马去到许谨修的身边,终究是还有一点理智,孤坐在昌南的何府的楼上,心如枯槁。

    大战来临,皇帝下令让许谨修回来。但是那道命令被人拦下,没有送到许谨修的跟前。

    许谨修已经没有时间旁顾别的事情了。他面对着蛮族劲锐的最后冲击。

    蛮族也不是没有消息传递的。九皇子断了他们的后路,如果他们冲不破许谨修的防线,那么就是双面夹击了。这对他们是绝对没有生机的,还不如试着冲破许谨修的防线。

    这是生死存亡的大战。

    血流遍野。

    就算是许谨修都上阵杀敌。

    嘶吼声呐喊声似乎永无止境。

    战场是真的惨烈。

    最后还是守下来了。因为蛮人在这种陆地战还是差一点。

    这是差一点,那么久被打败了。

    不过他们很聪明,见势不好就收缩了最为精锐的部分,撕裂了一个口子突破出去了。以许谨修最后的兵力,拦不住他们。但是剩下的那些,就是一盘菜了。

    虽然惨烈,但是到底是守住了。

    许谨修后来回京,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的立储。储君之争并没有象是某些人想象中的发生。如果九皇子想要那个位置,凭着他手中的兵确实有可能,只要许谨修还是支持他的。

    但是许谨修是纯臣。

    他只忠诚于皇帝。

    这就意味着他不会参加储君的争斗。

    但是储君却也没有争斗。

    皇帝立三皇子为太子。这并不是意外。

    九皇子还在防线上,对于这个诏书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毕竟是亲兄弟,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会争斗,但是却没有想过他们毕竟血浓于水。而且,九皇子的志向并不在那个位置上。

    许谨修最后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拥立新君。

    皇帝在大战之后立了储君,他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没有了牵挂,很快就走了。走之前,把两位嫡子都招到了身边,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反正等到皇帝下葬之后,九皇子回了边境,太子登基。

    那个时候,许谨修为丞相。

    他才刚刚三十岁。

    和何秋白分别

    分卷阅读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