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

      玉兰归 作者:寥若辰

    分卷阅读157

    妹妹,王爷正看着你呢。”

    “哦。”楚玉凝收拾着心中的情绪,往永安王看去,见永安王看着她的眼眸,暗含一抹隐忧。

    “父王。”她上前一步,看着永安王,低声问:“可是寻儿有何事?”

    永安王看向何伯。

    “小郡主。”何伯看着楚玉凝嘿嘿笑,小声道:“不知你此次叮嘱兰小哥儿运回来的东西里,都有哪些宝贝?”

    “药材倒是装了些,只具体有哪几种,我却不是十分清楚,需点过才知。”

    何伯点点头,这番回答,至少没有将他们的希望全然堵死。

    永安王见状,俯身在一张宣纸上提笔写下数个蝇头小字,将其撕下,卷成条,递给何伯。

    何伯揣进兜儿里,走到中军大帐外面,将手指放在唇边,吹响一声口哨,唤来一只信鸽,将纸条放进纸筒里,绑到信鸽腿上。

    信鸽在空中翩然飘飞,落在另一个帐篷上。

    永安王麾下一位忠心副将,手戴牛皮手套,将纸筒拿下,取下纸条,阅毕,带着手下,召集另八名副将,去向装药材的库房。

    九人每人自怀里掏出一把钥匙,历经九道工序,将库房的门打开,按照纸条上缩写的药方,清点着药材。

    厚朴、草果、甘草、薄荷八十斤,板蓝根一百斤,马勃、牛蒡子六十斤,僵蚕、槟榔三十斤,羚羊角二十对。

    纸条上的药材尽有,且瞧着数量不俗,九位副将得出清点数目后,面上虽不显露,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根据中军帐中所待人的树木,算出每样药材共需用多少药,用秤称出,交给军中军医去熬药。

    而在等待的过程中,薛永怡通过脑海里的系统,看着永安王库房里的库存,不由暗含诧异地瞧了楚玉凝一眼。

    真想不到,瞧着这么娇娇弱弱的一个小姑娘,这些年倒是经营有道,暗地里私藏了这么多药材。

    看来以往倒是自己小瞧她了。

    兰舟这些年心心念念都是她,也不是没有理由。

    但很快,薛永怡暗中握了我拳,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

    这些年里,她不争不抢,在远处静静观望,可就是为了等待你一个契机,将兰舟一举拿下。

    现下便是最好的时机。

    她定会紧紧抓住!

    中军帐里,永安王自招何伯暗地里叮嘱了几句话后,便坐在中军主座上,垂眸不语。

    屋中站着的大夫们,早先还耐心地等待着,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有些人失去了耐心。

    方才薛永怡可是说过,这种毒有两个时辰的潜伏期,在这段时期,是最易治愈的,错过了这个最佳治疗时机,只怕就会变得如同山茵城外的村民一样了。

    “薛姐姐。”楚玉凝将头凑到薛永怡耳边,压低声音问,“你方才说此毒潜伏期需用到那些药材。不知若是过了潜伏期,变成了山茵城外的村民那般,需如何救治?”

    薛永怡微微一笑,“法子倒也不难,在内服之余,辅以外敷,黄连、黄柏、生大黄、乳香、水仙花根同量,用细茶汁涂抹全身,以散体内毒气,每过一个时辰,洗净重涂,配合用药,约莫七八日可痊愈。”

    她没有刻意压低声音,是以被有心人听了个正着。

    大夫们听闻即便不能及时医治,也有痊愈的法子,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了地。

    朱由旭则看着薛永怡微微拧起了眉。

    薛永怡的说辞,与他所得知的解毒法子有出入。

    然而内服之药配方与剂量皆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外敷之药上,略有一处药材不一样,用量也不尽相同。

    究竟是薛永怡弄错了,还是对方故意有所保留呢?

    朱由旭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一个时辰之后,中军大营外响起脚步声。

    “禀王爷,药已熬好!”士兵洪亮的声音从帐外传来。(未完待续。)

    ☆、第159章 出关

    “放下便可。”永安王如此回道,朝兰舟点头示意。

    兰舟点点头,走到营帐外面将药端了进来。

    将碗依次排到桌案上,每人倒满满一碗药,苦涩药味儿立时充斥在整个营帐里。

    永安王示意楚玉凝、薛永怡和何伯先喝,然后是在场的大夫,其次是他自己与兰舟。

    将药喝完后,永安王手下的副将已腾出了三个帐篷。

    在场的大夫约莫有二十人,被安置在两个帐篷里,永安王则和二皇子朱由旭、兰舟、何伯去了另外一个与中军大帐相隔不远的小帐篷,而楚玉凝和薛永怡则被安置在中军大帐中。

    永安王在北疆军队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对于他的决定,手下的士兵没有任何异议,绝对服从地执行。

    朱由旭倒是想自个儿独占一间帐篷,或者与两位美人儿共处一个帐篷,但想想还是作罢,第二个想法,他胆敢提出来半句,永安王只怕就敢一脚将他踹会京城去。

    楚玉凝和薛永怡就此在中军大营里面住了下来,一连三天。直到连着喝了三日的药,确保瘟疫解除,这才出了营长。

    永安王原本打算立刻送薛永怡和楚玉凝回将军府,然想到山茵城外的百姓,他现下还不能送薛永怡回去,唯有将楚玉凝也一并留了下来。

    第四日一早,二人照例坐在中军大帐里吃着侍卫送来的早膳,白粥、馒头、配咸菜。

    薛永怡首次看见餐桌上的凉拌豆芽,微挑了挑眉。

    楚玉凝面露讶异之色,问着侍卫:“这菜从何而来?”

    在她印象中,豆芽在前世某个冬日出现在京城的街头。

    因为冬日蔬菜奇缺,除了易于储存的大白菜,萝卜等,寻常百姓的餐桌上,几乎见不到新鲜的蔬菜。

    不知哪一日,在京城一家豆腐作坊里,出现白白嫩嫩的豆芽,入嘴清甜,可凉拌,可清炒,瞧着便极有精神。

    关于它的做法,那家作坊捂地严实,索性要价不贵,许多百姓乐意买来尝尝鲜。

    兰舟也曾买来给她吃过。

    不止这个,还有许多冬日里难得一见的菜蔬。

    楚玉凝每每惊奇于这些菜蔬的来历,兰舟只淡然一笑,道附近庄子颇有几个温泉,他在一个温泉池上开凿出一片菜地,上面长着各种季节的蔬菜,但数量极少,故只供给自家尝鲜。

    现下看到其他地方明显未曾出现,却在军营里出现的豆芽,楚玉凝心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兰舟。

    一定是他瞎捣鼓出来的。

    果然,侍卫面带微笑道:“这是兰少将想法子弄出来的豆芽,具体做法属下也不知,了不过尝着味道不错,尤其在冬日里,缺少点儿新鲜蔬菜的时候,可让大伙儿稀罕了!”

    楚玉凝听了,淡淡地笑了笑,不再说话。

    待那侍卫走后,薛永怡忍不住问楚玉凝,“楚妹妹,你

    分卷阅读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