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玉兰归 作者:寥若辰

    分卷阅读109

    医馆,应当能支撑地住。

    “这个娘亲无需担心。”事实上,楚玉凝自打算开铺子以后,就想过后续经营问题,只需要时间慢慢去实施。

    “儿还有一个想法。康安侯府的薛姑姑与薛姑娘,若她二人有意,儿想邀薛姐姐一起。”

    “此事毕竟吃力不讨好。薛姑姑与薛姑娘虽是心善之人,且也时常去北城义诊,但女人家到底不好抛头露面,你且一提,便是她们不应,也不可过多劝解。”

    楚玉凝点点头,“儿明白。”

    从苏氏房间里出来后,楚玉凝便亲自前去文娘子的住处,将苏氏支持开医馆一事告知文娘子,并和文娘子约好,第二日一同去寻合适的铺子。

    文娘子没想到苏氏母女俱是这般干脆果断之人,对楚玉凝不住道谢。

    “是我该谢谢夫人才是。”楚玉凝对文娘子温婉一笑。

    下午,楚玉凝禀过苏氏,带着白露、青禾出门,去往康安侯府拜访薛永怡。

    没成想,薛永怡竟然不在。

    楚玉凝只好打道回府。

    第二日,一大早,薛永怡便亲自来到苏宅。

    楚玉凝颇有些不好意思,劳薛永怡亲自跑这一趟。

    便将打算开医馆的事告知薛永怡。

    薛永怡闻言,抿了抿唇,颇有些扭捏地道:“姐姐自见识过文夫人的医术后便极为景仰,心中一直存着寻个合适的时机拜文夫人为师的想法。”

    楚玉凝听了,眼眸立时一亮。

    “文夫人的亡女与姐姐同龄,若能收姐姐为徒,想必文夫人是极为乐意的,也可慰藉文夫人思女之苦。”

    前世,薛永怡便拜了文娘子为师,不过没有这么早,这也算是二人之间不可磨灭的缘分吧。

    “择日不如撞日,不若今日,咱们就对文娘子提了吧?”楚玉凝看着薛永怡提议道。

    “可...”薛永怡面露迟疑,“我来地仓促,未曾备拜师礼。”

    “文夫人不是那等拘小节之人。姐姐不用过于在意。”

    薛永怡想想也是。便点点头。

    于是二人携手前往文娘子处,说出来意。

    文娘子目露惊讶地看着薛永怡:“薛姑娘,您出身侯府,身份尊贵,真的愿意拜我一个粗鄙夫人为妻么?”

    薛永怡见状,抿唇笑道:“夫人出身蜀中行医世家,何须以粗鄙自称,再则,身份地位不过虚名,晚辈被夫人一身医术和通身气度所折服,这才生出拜夫人为师的想法。”

    文娘子心中对薛永怡也是极为称赞的。

    见状,也不再顾虑,接受了薛永怡的拜师茶,并送了薛永怡一本手写的手札作为拜师礼。

    薛永怡珍重地将其收起,放入怀中。

    三人一道出外寻铺子。

    昨日,楚玉凝已告知王大管事欲开医馆之事,遣他先行打听,晚间,王大管事给了楚玉凝两处地址,三人坐着一辆马车,很快便来到第一间铺子处。

    这间铺子,距离苏宅坐马车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周围以民宅为主,零星分布着一些杂货铺子、成衣铺子和一家面摊、两三家饭馆。

    这家铺子先前是个早点铺子,因生意不景气,店家意欲将铺子转让,谋其他营生。

    铺子只有一个门面,深约一丈半,不是很大,但里面套了个院子,厨房,卧房一应俱全。

    三人看过之后,俱觉得铺子的格局略有点小。然小便意味着租金便宜,再则,她们本来就是义诊性质,诊断免费,只收药材钱,若租金太贵,反倒难以维系。

    文娘子权衡之后,觉得尚可。

    “不若便这一间吧?离着苏宅近,来回也便利。”文娘子问着楚玉凝和薛永怡二人。

    楚玉凝点点头,“我听夫人的。”

    薛永怡也含笑称好。

    她心中对于此处是有些不满意的。

    铺子太小,且周围房屋林立,住着的顶多算是殷实之家,几乎没有大富大贵之人,虽也有乞丐四处行乞,但不若北市贫瘠,人尽皆知。许多富户人家去那处行善,以博得一个好名声。

    然文娘子与楚玉凝都说好。她也不好再言其他。

    罢了,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事,多一件少一件也没那么要紧。

    何况昨日她已成功搭上太子妃,想必名扬京城,不过是早晚之事。

    这样一来,三人便打消了去看另外一间铺子的想法,直接由王大管事出面,谈妥租赁事宜。

    余下的几日,苏氏与柳嬷嬷一道,请了一位针法娴熟的绣娘,与楚玉凝商议制衣之事。

    文娘子则与薛永怡一道,往返于京城附件的山间采药,和医馆购买药材,准备医馆开张之事。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一个月便过去了。

    三月十五,清风徐徐、惠风和畅,文氏医馆正式挂匾开张。(未完待续。)

    ☆、第110章 太孙

    并没有寻常商铺开业的热闹,文娘子请了个小厮将牌匾往门楣上一挂,而后,在外间用木板立个牌子,上书“免费义诊,药材自费”八个大字,便坐在桌案后,准备看诊。

    四邻街坊近段时日不时见木匠在店铺里敲敲打打,原来是做一格一格放药的柜子,整整摆了一面墙,约莫有八尺高。

    药柜前是半人高的长木柜,其中也放着一些常见易储存药材。

    铺子右边靠墙的位置,立着一个长条桌案,文娘子便坐在桌案的后面。

    右边靠墙的位置同样立着一个略小的方桌,方桌后坐着薛永怡。

    二人身前则各摆着两条长条凳,用来给看诊的病人坐。

    文娘子还将后院一间卧房收拾出来,用来给重伤需卧床的病人诊治。

    铺子前面的长条木门被卸下来立在门外墙上,使得过往行人一眼便能将铺中陈设看个一清二楚。

    有那看热闹的过往行人,往里瞅了一眼,便不感兴趣地挪过了眼。

    大懿朝医女盛行,不论太医院,亦或回春堂,都有医女当值。

    然真正女大夫坐堂看诊的则少之又少。

    众人大多数目光都集中在文娘子与薛永怡身上。

    尤其薛永怡,瞧着不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长得模样温婉,仪态端庄,衣饰不俗,瞧着便是出自富贵人家,怎会屈尊到这种小门小铺里当坐堂大夫,也令人颇有些不解。

    故而,这一日,文氏医馆显得有些冷清,大多数人不过往里打量两眼。

    文娘子与薛永怡枯坐了近半个时辰,亦无一个病人登门。

    文娘子仍旧一脸淡然地看着医书,薛永怡亦端着一副超然物外的姿态。

    这般倒引得有些人眼红。

    近日中时分,终于有个头发脏兮兮,乱糟糟披散在头顶,走路一跛一拐,衣着破旧,嘴角带着抹不怀好意笑容的,瞧着便是副泼

    分卷阅读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