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枣儿沟发家记 作者:南侠小展

    分卷阅读16

    会有这一问,于是不慌不忙地打开手里的布包,露出里面的东西。

    “咦?这是什么?绣鞋!给小孩儿穿的?”

    江逸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诚恳地说道:“这叫‘虎头鞋’,给小孩子穿最是吉利。舍妹花了好大的心思才做成了十双,用料也讲究,劳烦姑娘拿给你家少奶奶看看……”

    后面的话他也就不必说了,香枝会懂。

    香枝盯着那两双小绣鞋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别有深意地看了江逸一眼,叹道:“我算服了,你哪儿来的这么多新奇物件?看你也不像个穷人家的。”

    江逸笑笑,垂头不语。

    香枝也不再多问,谁没点儿秘密呢?

    香枝重新把鞋包好,小心地捧着进了门。

    江逸再次站在一旁耐心等待。事情几乎成了一半,他也有闲心观察周围景物。

    许是宴客的缘故,李府今日大门敞开,影壁之前的景物一目了然。假山、小径、垂柳巧妙地组合成一道小景,偶有灵巧的鸟儿飞过,看得人心情明媚。

    江逸不着痕迹地欣赏着,不过一盏茶的时间,香枝就笑容满面地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仔细看去脚步还有些急。她的手上只剩了包鞋的绸布。

    江逸松了口气——夏荷连日来点灯熬油的辛苦总归是没有白费。

    “我就说,今天合该着你走运。”香枝还没走到跟前,清脆的声音就先传了过来。

    “此话怎讲?”

    “你先回答我——你先前说这鞋有十双?剩下的在哪儿?全拿给我吧!”

    江逸笑,“说不准还有没有剩下了,大山在巷口卖,保不准也有其他人看上。”

    香枝一听就急了,“那还不赶紧着,最好一双也没卖出去!我跟你说啊……”

    第12章 去县城

    香枝一边走一边巴拉巴拉说了一遍事情经过。

    还真像她刚刚说的那样,合该着江逸走运。若是平常江逸这鞋兴许一双也卖不出去。李家家风严规矩多,小孩子用的东西都是府里妈妈们自己做,从不在外面买。

    今日却特殊,几家媳妇婆子都凑在阁楼里,香枝把这小虎头鞋往余素娥跟前儿一放,众位贵妇全争抢着看。

    当时李府二房的小少爷正好在,小孩子刚满周岁,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二房少奶奶当场就挑了那双红的给孩子穿上。

    这鞋一上脚更显得精巧无比,小少爷也像看稀罕似的盯着自己的脚笑个不停。于是二房的少奶奶厚着脸皮把那双绿的也塞到自家丫环手里,直说难得她家小子穿着刚好合适,错过可惜。

    这样一来,其他几个家里有小少爷、小小姐的,就算想要也没办法开口了。这才把主意打到了江逸这里。

    香枝没说的是,二房少奶奶不一定真是多么喜欢那双鞋,她就是习惯性地爱抢大少奶奶的东西。

    别管人家宅子里的争斗如何,反正到最后便宜了江逸。

    不过,很不幸,他们赶到巷口的时候,摊上最后一双鞋刚好被人买走,香枝拦都没拦下来。

    大山捧着一小堆碎银子乐得什么似的,“逸哥,全卖完了!一双没剩!”

    “嗯。”江逸这时候反而淡定了,向来孩子和女人的钱最好挣,看来即使在六百多年前都不例外。

    香枝却苦恼,“这一双也没捞着,我回去怎么交差?”

    江逸正要开口,梅子却快人快语地说道:“姐姐若想要,我家长姐还可以再做。好料子我家多的是,这样的鞋子要多少有多少!”

    香枝若有所思,江逸却对梅子摇了摇头,然后对香枝道:“这鞋子我们不会再做了,若是大少奶奶喜欢,家妹可以再做一双,权当感谢姑娘连日来的照拂。”

    香枝诧异,“怎么不做?要我看这也是个长远的活计,若东西一如既往得好,少不得有大笔生意上门,可比在这儿风吹日晒地卖点心强得多。”

    江逸淡淡地道:“风吹日晒也不过我们兄弟辛苦罢了,日夜赶工做这绣品,怕是会伤了家妹的眼睛。”

    此话一出,原本还想劝说江逸的大山兄妹也沉默了。

    香枝闻言,长叹一声,“有你这么个好哥哥,你家妹子真是幸运。”香枝看了眼若有所思的梅子,又道,“我想你还是回去和你家妹子说声才好,兴许她想做呢?”

    江逸笑笑,没接话,只是说道:“给姑娘的鞋子,我五日后送过来。”

    香枝点头应下,笑言,“得了,事情办砸了,我这个办事的也得赶紧回去交差。咱们五日后见吧!”

    虽然没几步路,江逸还是让大山把她送到李府门口。

    如此顺利地把鞋子卖了出去,兄妹四人心情大好,准备好好逛逛这银坊镇。

    “逸……哥,要……买肉。”小宝认真地强调。

    “好。”不仅要买肉,还要多买些熬汤的大骨头,全家包括他在内都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吃食上一点都不能凑合。

    ******

    江逸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夏荷已经把饭做好了。

    梅子和小宝在镇上吃了许多小吃,就连回来的路上都一直在吃吃吃,这时候见到夏荷端出来的家常菜,连连嚷着:“肚子装不下了!肚子装不下了!”

    大山也不好意思地揉揉肚子,他也吃了不少。

    当然,他们也给在家留守的两人带回来四只大大的肉馅锅贴,大山一直捂在怀里,到家还是热的。

    夏荷又是惊喜又是心疼,一直说下次不用给她带了,留着钱买过冬的粮食。

    夏荷这话倒提醒了江逸,这个叫“广昌县”的地方明显是北方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不仅是越冬的粮食,更重要的还有棉被和棉衣。

    看来,买山种枣的计划要迟早提上日程。

    江逸就着夏荷做的菜和粥吃了顿热乎饭,就早早地钻到房里查资料。

    他手里的小木牌简直就是一个明朝知识大全,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和现在的对比,比如现在他所在的广昌县在现代属于哪个地域就没办法查出来。

    江逸想知道些这里土地买卖的规则,心念一动,小木牌上就显出来几行小字:上等田地15到20两银子一亩,中等10到15两一亩,下等10两以下,具体金额依据各地政策有所变动。

    江逸低声问:“有没有买山的先例?”

    木牌闪光,慢慢显出几行小字:会有显赫人家买山建别院,蜀中地区有人买山垦荒的情况,此外还有佛家寺院、道家清观等,不胜枚举。

    江逸又问:“价钱如何?”

    小木牌:水土富饶之地有价无市,荒地便宜并有优惠政策。

    “比如?”

    木牌:比如免税。

    江逸长舒一口气,头脑中快速地草拟了一个计划。

    有之前卖枣糕赚

    分卷阅读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