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杨延之惑

      女帝 作者:微云疏影

    第391章 杨延之惑

    拓跋励和孙吉祥皆知事关重大,并不敢摆钦差的谱,星夜兼程,赶到弘农郡治弘农县。

    曹瑞和岑越知晓钦差要来,早就摆好了香案迎接,心中却十分忐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惊动朝廷不说,派得竟是监察御史和内常侍,阵容堪称豪华。待到这则充满血腥意味的圣旨读完,非但曹、岑两个文武主官冷汗涔涔,旁的官员无不两股战战,有些胆子小,却又收过纪家贿赂的官员,已经站立不住,竟有几个直接晕了过去。

    曹瑞做官二十余年,已升至一方郡守,仕途不可谓不通达。这位年将半百,精力健旺的官员面上不显,心中已将魏王骂得狗血淋头若非你横插一脚,我怎会顾忌到纪家与你之间的关系,平日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好了,竟有这样的祸事

    岑越想得也是一样,他这等练兵的武将,尤其不好与世家、乡绅有什么来往,流民大举逃难,世家愿意收留,不令当地治安变差,他也就不管这些了毒医庶女:溺宠绝色王妃。他是吃饱了撑的才去干涉世家收容流民,万一流民生变,他担当得起谁不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如今听说纪家私自开矿产,心思早远得十万八千里,一个劲想,这些年来了多少流民纪家需要这么多矿工么莫非这些流民成了部曲甚至死士

    光是想一想那种可能,岑越便有种人生极为灰暗的感觉。

    孙吉祥何等伶俐的人,知晓秦琬派他来做什么,立刻出言道:“下官出发时,太子殿下和郡主殿下还道,诸位大人忠心为国,必能将此事办得妥妥帖帖,不使民众生乱。”

    拓跋励虽不满孙吉祥插话,却明白对方代表的意义与自己是不一样的,果然,许多人一听孙吉祥这么说,立刻像活过来了一样这意思是不打算追究他们啊那就好那就好连忙请两位钦差入席,为他们接风洗尘。

    酒宴并不丰盛,也没有鼓乐,更没有陪酒的女子,却恰恰和了拓跋励和孙吉祥的心意。

    他们办得是人命差事,又不是巡视官员治下,确实不宜太过铺张。但不参加也是不行的,若是拒绝这一过场,弘农郡的官员们必定以为朝廷对他们很有意见,钦差才不敢与他们走得近,慌乱之下,什么变故都难以预料。

    反正郡主说得是第二只是微尘一般的存在,也没有随便诛三族的道理,尤其是如今圣人龙体微恙,太子监国,就更不能轻举妄动了。除非朝廷捏到了十成十的证据,一甩出去,大家都只能说纪家有反意。唯有如此,才能这般雷厉风行。

    杨家的策略当然是没问题的,这些防备探子的手段亦是出挑,如不是家中收留了些绿林人物,好吃好喝地养着,了解道上的事情,也未必能筹划得这么周密。但坏就坏在,绿林的人谨慎,常青更谨慎。至于那些绿林中的手段嘛,常青在血影与张熊斗智斗勇的时候,早学了个七七八八,还青出于蓝。

    这就像一个积年的老扒手,跑去摸贼王的口袋,后果如何,不问自知常青也没想到弘农杨氏会设蛛丝金铃。他只是想了一下,如果自己来布置,不准旁人上山,他怕是会在能走路的地方都埋上陷阱,一脚踩下去就上不来的那种,比如在陷阱里埋点尖刺什么。出于这等考虑,他才以树为路,哪怕树上经常睡着懒洋洋的蛇。

    麻烦归麻烦,总比露馅好吧

    杨延和杨绵当然想不到世间竟有常青这等奇异之人,更不清楚血影众人完全是当着纪家管事的面打听纪家事情的,若是知道了,他们定会吐血三升,叹道“时不我与”。正因为不知道,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转向了另一种可能,狐疑道:“莫非有人泄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朝廷作对,更多的人只求一场富贵,做个安逸的富家翁,并不想参与这件事。碍于姓氏和血脉,明白一旦起事,自己肯定逃不脱,总要另谋生路。再有便是,杨家不得圣人欢心,按照太子孝顺的性子,估计他继位了,杨家也没什么希望。都说富贵险中求,有些人求富贵的方式是拿命去赌,有些人却喜欢踩着别人的尸骨上位。

    杨绵听了堂兄的话,心中一紧,忙道:“此事极为隐蔽”

    铁矿和石炭矿的发现、开采,都是极机密的事情,石炭矿若不是纪家发现的,怕他们有后手,乱嚷嚷,何至于让纪家分一杯羹魏王派人过来的时候,他们还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子,帮着纪家糊弄,总算把人给弄走了。

    这样重要的事情,哪怕是枕边人,也是说不得的。就是嫡亲的儿子,若不稳重,也不能告知。事实上,杨家知晓铁矿所在的,除了在座的两人和几个绝对忠诚的世仆外,便是两人最看重的嫡长子了,旁人一概不晓。

    在这种情况下,说有人泄密,谁最可疑杨绵为了把自己摘出来,眉头一紧,便道:“我忽然想到一桩事流民的数量,虽不能知晓大概,但咱们收了多少人进来,族中某些人怕是心中有点数”

    杨延神色一凛:“你的意思是”

    杨绵揣摩到了这位堂兄的心意,不敢多言,只道:“咱们家私自开了多少土地,瞒得过外人,却瞒不过自家人。”同样,开垦这些土地需要多少奴仆,有心人自然知晓,见到你们要的流民远远比需要的多,怎么可能不怀疑

    他的这一番说法,很符合杨延的胃口,也正是杨延的想法。

    弘农杨氏一向以膏粱之姓自诩,眼见裴家、姜家等齐名的家族炙手可热,自家却很不像个样子,族中的长辈对杨延非常不满,认为他们没有能力支应门庭。小辈们也多有怨言,觉得杨延这一支站错了队,害得他们的仕途也不顺畅,官位远远与家族地位不符。加上杨延虽是从二品的待遇,却只领了一个光禄大夫的散职,爵位也没爵位,如何能让族人敬服

    第391章 杨延之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