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麟趾公子[红楼] 作者:孤光与清辉

    分卷阅读124

    !”

    张保寿忙上前一步,“奴婢已叫人催去了。”

    “进宫都如此磨磨蹭蹭, ”永嘉帝喘着粗气, 狠狠一拍桌子, “难怪连个案子都办不好!”

    一时外头通传说人已经到了, 永嘉帝怒吼:“叫他们滚进来!”

    刑部尚书陈强士并侍郎汪直, 还有京兆尹张敏刚进殿就直面人主怒火, 利落地跪了下去,头也不敢抬起。

    永嘉帝视线冰冷, 大有用手里的奏折砸死这三个人的架势, “你们真是好会办事。一个入室行窃案到现在都破不了。大打出手, 脸面丢尽!搞得人心惶惶, 朝堂上吵翻天!还牵扯到旧臣遗孤!当真是朕的好臣属!”

    “臣无能!”三人于地高呼。

    永嘉帝冷笑一声:“是, 你们是无能。”

    他下了地,从地上捡起之前的有关的奏折案宗砸向了京兆尹,“做了十几年的官, 连个奏折都写不好。写的什么,经东宫指点,这什么话?你们办案还要特意去问过太子吗!”

    这其实就是永嘉帝最不满的地方了,下头扯皮扯到了自己儿子,而且多半没有好事。这群人是有多昏聩无能,连个掩饰都不愿?想来也是不愿意给太子背锅,才这般敷衍。

    然而张敏居然一句都不反驳,只磕头说:“是臣无能,请陛下降罪!”

    旁边的陈强士听得面上发苦,不由瞪向旁边的汪直。这折子上来,是个人都能瞧出是太子要暗中整治谁。京兆尹不愿做那出头的枪,就把事推到刑部。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要么积极些替太子办事,要么装不知把山芋丢回去。

    偏身边这个愣头青,忽然就要充作青天大老爷了,把这事儿闹出来!闹得朝野内外全知道了!

    刑部尚书陈强士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把案宗改了,哪想到还是没来得及动手,竟给传了出去。这分明就是天要作弄他啊!

    上头正怒着,陈尚书缩着头不愿意掺和到里头去。一头京兆尹刚喊完无能,那边汪直忽然抬起身,仗义执言:“陛下!此案蹊跷万分!若不详查,必会冤枉无辜。前巡盐御史闻礼是陛下都盛赞过的能臣良臣。绝不能因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就如此亏待忠良之后啊,陛下!”

    这一番话说完,陈尚书已经快气得翻白眼了,恨不得把汪直这个拎不清的扯下来打一顿——你不要脑袋,我还想要呢!

    永嘉帝听完这一段话,只冷冷一笑,说:“就你们有一颗正直之心,朕与太子都是瞎的,都是冤枉忠良的昏庸了!”

    “臣等不敢!”汪直又一磕头,用与他平时绝不相符的态度直言说,“只是这案子实在太蹊跷了。所以臣冒着叫东宫不悦,也要将案打回。还请陛下明查!”

    此时,只要不是一个傻的,都知道汪直是冲着太子去了。张敏依旧勾头不言,陈士强的眼睛转了转,然后继续装死。

    永嘉帝原本是嫌弃这三人办不好案子,还打起来闹到了朝堂不好看。而现在愈发恼怒,只因他的臣子要对未来的君主不敬。怒到极致,他反倒冷静下来,寒着声音说:“那你待如何?”

    “臣以为此案当重新寻察,过问受害之家,与目击证人。毕竟案宗上言明,那贼子消失方向是往南而去,与闻家是彻底相反方向……”

    这么一个小的案子怎么查是个人都晓得,偏汪直还说的这么认真。永嘉帝打断他,又问:“那太子如何?”

    汪直还给永嘉帝一个疑问的表情,“太子既然不知前因后果,臣以为不该划手此案。”

    永嘉帝等着他说下去,结果汪直说完这一句就闭嘴了。

    “没了?”永嘉帝问。

    汪直一脸莫名,不懂皇帝还要什么,只好坦白说:“没了。”

    张敏也适时开口:“此案并应由臣主审。明知太子不明前后,还不知与殿下详细解释,此本就是臣的罪过。还请陛下莫要责怪殿下。”

    殿内一阵静默,永嘉帝审视着脚下三人。

    良久他才道:“既然如此,那这案子便好好拿回去重审!莫要再给朕丢人现眼了!”

    三人忙应是,躬身退出殿外。

    刑部尚书陪着被骂了一通,却又觉得此事虎头蛇尾。当时闹得那么难看,现在张敏认个错就完事,叫他有些不习惯,不由拦住了汪直和张敏。

    “这事你们如何解决?”他问道。

    汪直和张敏奇怪地瞧了他一眼,“方才在陛下面前已经说了,发回重审,只管将贼子捉住,不冤枉哪一个便是了。”

    陈士强瞪起了眼睛,“就这么简单?”

    “那你要如何?”汪直反问。

    刑部尚书一阵无言,只好潦草地挥了挥手,一头雾水地走了。

    张保寿回到殿内,永嘉帝问他:“外头如何?”

    御前总管弯着腰,摇了摇头,“无异。”

    “那便不管了!”永嘉帝一阵不耐烦,他已经有些厌烦为东宫收拾烂摊子。如果没有闹出什么大事,他也不愿多管。叫那三人来,也只是敲打几句,叫臣子们注意一下身份,不要像是个泼皮一样叫人看笑话。

    发了一通邪火,永嘉帝终于抬手将江南那头的折子给打开了。结果那麻烦事是一桩接着一桩,方才好不容易按下去的火气又涌了上来。

    各地巡盐都有密折可直达天听。而江南又是永嘉帝极看重的地方,更特设织造以待管理。然而近些日子,江南因为卖官鬻爵兼印子钱的案子一直不怎么太平。倒是抓到几个盐商,他们也承认那地下银庄是由他们联合开设的。

    认罪态度良好,愿意交出家产受罚。

    可就是这态度太好了,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官场里到底是谁在挑唆,竟然一个都查不到。

    最可恨的是,那些个买了官位的竟然还敢围了知府衙门要退钱!简直可恶!

    永嘉帝一怒之下,直接掳夺了扬州知府的乌纱。又着林海旨意,命他将这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全都抓进大牢里去。扬州上下各事,由他暂代。

    然而这并不是长远之计,那空出的官位太多,必会影响民生。此次来奏,便是请永嘉帝快快定下接任的人选。否则就是林如海再能,也扛不住了。

    为此永嘉帝少不得将吏部叫来,拟定了扬州一代县官人选,只待日后迅速走马上任。最后确认了一番,永嘉帝瞧见了池望的名字。

    他忽然开口:“池望,是煜儿的舅舅吧。”

    下头吏部的官员不明所以不敢开口,倒是张保寿上前应了一声是。

    略沉思一番,永嘉帝冒出一句:“他们池家的人总是叫人放心的。”

    然后御笔一就,直接将池望圈到了林海名下做扬州府经承,协理处理扬州事务。并要求池望立刻启程赴任。只等扬州知府人选落定,再去做扬州府下的高邮知州。

    分卷阅读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