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

      麟趾公子[红楼] 作者:孤光与清辉

    分卷阅读97

    不说话。只有陷入了案情的三司官员,还在细细摸索。

    李甫道:“不光是放利钱,此案之中还有卖官鬻爵。从殿下给的名录来看,大半之人都是扬州人士。可见此风最为猖獗乃是在扬州周边。”

    胡宗毕也点头,“李少卿所言甚是。从这高理一案来看,他们为何就敢强迫高理抵押文书和官印。必是觉得在嘉兴可肆无忌惮,无人可掣肘。”

    汪直的声音弱弱的,有气无力,“那,如果,如果是这样。这银庄的根便是在江南了。近日进京的江南系官员……”

    三个人都不说话了,独严正素着一张脸,接话道:“只有江宁经略使甄应嘉。”

    他话一落,全场寂静,落针可闻。

    只有好一会儿,旁边的恭王才幽幽道:“严大人的消息迟了,昨日父皇已有口谕,任命甄应嘉为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只等其船至京州码头,入宫朝圣之时便有旨意下达。”

    汪直战战兢兢,胡宗毕满脸不知所措。而严正李甫还有池望,则心中沉重无比。金陵省体仁院总裁……那可是将整个江南都握在手里了!分明就是江南的一个土皇帝!这甄家的圣恩荣宠竟能到如此吗?

    而叫人尴尬的是,陛下叫昭王殿下下江南巡查。最后的消息传来也只是捉了一个四品官,没什么水花。众人皆以为他回京之后一番举措,其实是事后补救,好叫永嘉帝以为自己并非无能。如今看来,事情便没有这么简单。

    有心查污腐贪弊,却有力无处使。去了江南辛苦一趟,可这么大一个腐败都没有查出来,也不知昭王殿下心中如何作想?在座之人都忍不住去瞧梁煜脸色。

    然而梁煜神色如常,不见尴尬恼怒,似乎是早有所料。

    汪直忙打圆场,强笑道:“这也不过是吾等猜测罢了,没有实际证据如何当真!”

    梁灼在一旁冷笑,满目寒光,“可若是真的,当如何?”

    “真,真的,”汪直结巴着说不出一个所以然,避开恭王的逼视,尴尬地说,“殿下说笑了,不过是猜测,猜测而已。”

    不想旁边严正与李甫一下就拆了他的台,二人共同表态:“若此事甄应嘉参与其中。身为皇帝重臣,知法犯法,便是拼了官身也得还天下一个太平公道!”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宗毕原没有打算,此时听到这话热血沸腾,立刻也如此表态。汪直欲哭无泪,心道今日便不该来此,分明就是上了一条贼船!只得含含糊糊地说:“若是真有,当该如此。若是真有,的确,的确太不应该……”

    但是谁都知道,以甄应嘉的地位是不可能亲身参与其中的。行走官场,当断则断。当初秉来就是被扔出来的一个替子。一个小小商户,他要保便保。若是不愿,江南那么多人,哪个不能继续替他做事。

    “汪侍郎所言有理,凡事都要讲证据,”在静默之中,梁煜如此说道。

    严正等人心中一惊,立时以为梁煜是怕了。抬头去看,却见昭王面上一派坦然,满身正气。便知自己误会了,霎时一番热血激荡无比。

    “此案各位只管深查,父皇那里自有我。”

    虽然是简单一句话,但却给了三位朝官无比的勇气。李甫眼中竟蓄上了泪,站起来朝着昭王殿下深深鞠了一躬。

    “事不宜迟,下官这就要回去办公了,下官告辞!”

    严正也站起来,道:“我与你一起,二位殿下,告辞!”

    梁煜点点头,又问:“两位可已有思路?”

    李甫很有自信,昂首说:“下官预备再详查这银庄是如何立门的。想来必有新线索,到时便与殿下详禀。”

    “如此,我便不多留各位了,”梁煜起身做了一个相送的动作。

    三司见状,纷纷抬手告辞。

    相比起大理寺的踌躇满志,汪直显然是各种犹豫。走出昭王府的时候还愁眉苦脸的,拉着胡宗毕直抱怨:“这二人,怎得把话说得这么死。”

    胡宗毕瞥他一眼,不屑道:“难道都如你似的,磨磨唧唧,婆婆妈妈才算有思量?”

    汪直涨红了脸,斥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会不懂?”胡宗毕摇头叹息,“方才在二位殿下面前,独你畏畏缩缩,不敢开口。昭王与恭王殿下若是不在意也就罢了。可若二人在意,必以为你无心效力,一味推诿。甄大人如何,我是不知。若是殿下参你一本,说你枉为朝官,办事不利。我瞧你找谁解释去!”

    汪直登时浑身一个激灵,额头上又渗出了冷汗。胡宗毕才不管他什么毛病,继续冷笑:“汪侍郎啊,富贵险中求。如今这个时候,可容不得你再首鼠两端了。你可好好想一想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两更今天不行了,放明天。

    ————

    做胃镜简直了,我还在做心理准备,医生直接动手。顿时口水眼泪乱流,我一条炒鸡厚的毛巾湿透了。都能感觉到一根硬硬的管子从食道戳到胃部。做完了,我还觉得胃里有根管子。然后喝得那个麻药……让我觉得我三天没刷牙= =男票说我嘴里有股食物腐烂的气息,放的屁也好臭= =啊!啊!!!!!

    第68章 章六十八

    话至此处, 大约谁都不曾想到, 还是要往江南这块硬骨头上沾上一沾。此时,离那京郊码头还有三日的水路上, 甄家的高船则在慢慢逼近。

    即将升官的甄应嘉坐在船窗之前,手里捏着好几封信件。这些信件有是江宁府发来的, 也有京城里过来的。他虽远在江南,但对京城里头发生的事情也是件件有数。而这些来信之中最叫他在意的,却是一封提及了以往下属之子下落的。

    甄应嘉瞧着信上的内容,微微沉吟:自闻礼病逝之后,当真是许久不曾见着闻这个姓氏了。如今他的子嗣竟是回了祖籍, 甚至要参加科举了?印象之中, 闻礼曾提到过他儿子不是读书材料, 终日只晓得吃喝玩乐。

    如今这般上进, 莫非是浪子回头?若他得了功名, 自己一句话便可叫这年轻人一生潦倒不堪。只是可惜, 现在不能这么轻易地就收拾了。

    他如此叹了一番,又取出荣国府的来信。上头说闻颐书与恭王殿下交好, 甄应嘉却觉是假象。此子背后的靠山应当是那位昭王殿下才对。至于二人如何相识?甄大人捋着胡子望向了船尾, 也只有在江南那一会儿了。

    当时秉来之事事发突然, 甄应嘉忙于应对, 没有多想。事后想来却是觉得过于巧合, 什么当街偶遇,为民做主,怎么看都是安排好的。若是有一二日回转, 以他之能比可看到其中破绽。此计胜就胜在措手不及!

    秉游杀人替身的事情安排隐秘,并无泄漏,泰汇昙采买采女送给献王的事情也

    分卷阅读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