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东宫中宫

      创世红颜 作者:萧潇寒夜

    第四章 东宫中宫

    <!--go-->

    三日之后,新入选的嫔妃来到政和堂要按照皇家礼仪给太后、皇上和皇后行礼问安,政和堂是皇家亲眷参加晚宴与欢聚的地方,行礼问安也在此举行。

    静宜一睁开眼睛,阳光早已透过窗棂洒落在客房之中,隐约有些刺眼。她猛地坐了起来,想起今日是新进宫的嫔妃给太后、皇上和皇后请安的日子。“哎呀,怎么办?”她此时的心情犹如十八个水桶打水一般。连声叫着红杏,红杏从客殿走进寝殿,道:“小主,有何事吩咐?”

    静宜问:“红杏,你怎么不叫醒我?”她眉头紧蹙,问出的话语中夹带着埋怨。

    红杏道:“小主,我看你睡的很是香甜,不忍心叫醒你啊,小主,你神色这么紧张,今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她越说声音就越来越小。

    静宜赶紧从温暖的被子里起来,阳光这般强烈,什么时辰也不必问了。静宜道:“红杏,今日是我们新进宫的嫔妃给太后、皇上和皇后行礼问安的日子!”

    “小主,我也忘了这事儿了。”红杏迟钝地说着。

    红杏用最快的速度从衣柜中将那件宝蓝色的喜鹊图案朝服,服侍静宜穿在身上,这朝服的衣领是白色圆领,显得极其干净。静宜坐在妆台前面,看着镜中的自己。

    乌黑的头发缕缕的缠绕在钿子之上,两边佩戴着红色的垂耳流苏,一支梅花形状的银簪佩戴钿子的左边,静宜自幼不喜欢浓妆艳抹,所以吩咐红杏将一些雪花膏简单涂抹在脸上即可,嫣红的唇脂轻轻一抿。脚下着一双绣花鞋,鞋面是紫色平纹丝绸制成,紫色丝绸鞋面上绣着一对蝉与蝶,这双鞋子诠释着静宜的内心深处。

    静宜看到这双绣花鞋非常专注,不禁令她联想到,蝉,一鸣惊人也,蝉的一生短暂至极,再怎么一鸣惊人,终归有一天也要退去。人生也是如此,蝉的一生短暂,可是它一直都拥有大树这个保护伞。而她这一生呢,踏进皇宫,做了皇帝的嫔妃,皇上能够保护她吗?蝶,双宿双飞也,可是她进入皇宫,成为皇上后宫其中的一个嫔妃,皇上能一心待她吗?若是不能一心待它,还谈什么双宿双飞!

    红杏猛地碰了静宜一下,她刚刚陷入了沉思,马上一惊,道:“快陪我一起去政和堂。”她们飞快地向政和堂的方向飞奔而去!

    静宜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政和堂院内,脚底一滑险些摔倒。

    只见皇上的贴身太监潘英公公在客殿门前看守着,看见静宜来了马上走上前去,嘱咐道:“小主,您可要当心脚下,里面的小主们都到齐了,就差您了,您赶紧进去吧。”

    静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是,是,谢……谢……公公。”

    静宜闷头红脸,一串串豆大的汗珠浮出,划过鼻尖,流过嘴唇,一阵苦涩涌入她的口中。

    静宜刚一推开门,看到中间是一张宽大的镏金凤椅,金碧辉煌。

    礼贤皇帝端坐在镏金凤椅的右边的镏金龙椅上,镏金凤椅的左边坐着的是皇后,皇后的镏金凤椅比中间的凤椅略小一些。

    皇上见静宜推门而入,稍低的头微微向上抬起,静宜马上参拜道:“嫔妾无心来迟,还望皇上和皇后娘娘见谅,各位姐姐海涵。”静宜手脚有些发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礼贤皇帝浓眉大眼,一双明亮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和一张薄薄的嘴唇,透着灵气,模样十分英俊。他头戴皇帝冕旒,冕旒的顶部有延,象征着皇帝头顶的是天空。前后有旒,象征着世间万物,旒为前面十二串与后面十二串珍珠串制而成,每串包括九颗大小相同的珍珠。身着一身明黄色长袍,长袍上绣有沧海龙腾的君王专属图案。袍子的最下面如黄金波涛一般摆动。当他高高抬了一下胳臂的时候,衣袖垂垂,再加上脚上所穿的一双尖角头草龙纹皂靴,尽显皇帝的坐临天下,俯视万物的威严气势。

    礼贤皇帝今年三十贵庚,皇帝与皇后同岁。

    皇后端庄华贵,一身金黄色的百凤戏春图的朝服穿在身上,一支凤穿牡丹的步摇插在皇后金光闪闪的钿子右边,几朵红色的牡丹花状的簪子将钿子前后全部插满,修长的眉毛犹如两条弯弯的新月,迷人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秀气的鼻子和红润的双唇构成了当朝皇后的外表。

    右下角坐的是礼贤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仪妃,仪妃的一身装束的华贵程度不亚于皇后,眉毛清丽,长得一双丹凤眼,目光中透着毒辣,静宜偷偷地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她一下。

    静宜心想,此人不是善良之辈,我以后要小心堤防才是上策。

    仪妃名叫高春丽,是开国将军高邦之女,其高家一代英勇善战,仪妃兄长高蒙,其弟高硕为左右统领,仪妃母家颇得皇上的偏爱,仪妃如此得宠与母家的关系甚大。

    礼贤皇帝看着跪在客殿地上的静宜,问:“你是哪个宫里的?”皇帝声音十分浑厚霸气。

    静宜小声地回答:“回皇上,臣妾芳芸阁,常在董氏。”

    礼贤皇帝又对静宜说:“朕没有听清楚,你在说一遍,不要拘谨。”他挥动了一下右臂,做出不必的姿势,袍子上的腾龙图案也摇动着。

    静宜再次回答:“回皇上,臣妾芳芸阁,常在董氏。”她这次回答的声音比刚才确实大了许多。

    皇上见她一直跪着,便道:“董常在,你起来说话。”

    静宜起身,不敢坐下,四周嫔妃们的目光都在她身上打量着,一双双的眼睛,她感觉着实令她有些不舒服,脸上骤然泛起红晕。

    皇上对静宜道:“别怕,坐下说话。”

    静宜点头答应,找到了左边第四个座位坐了下去,低头不敢看任何人。

    皇后关心地问她:“董常在今日是否有些身体不适?”

    静宜起身回答:“回皇后娘娘,嫔妾初入宫里,对宫中的吃食有些不习惯,脾胃有些不和,嫔妾也深知今日是何等重要的大日子,今日来迟,纯属无心之过,嫔妾再次请罪。”

    静宜把自己起晚的事怪在吃食上,总比说自己无故起晚要好的多,除了红杏,谁也知道今晨是什么状况。

    还未等皇后说话,仪妃一脸不快地道:“董常在可能是脾胃不和吧,但是再怎么脾胃不和,也不应该让一屋子的人都等你吧,可否把皇上和皇后娘娘放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静宜心中一震,果然不出她所料,此人说话锋利无比,尖酸中带着刻薄,语调阴阳怪气。

    静宜不紧不慢,依然保持着一种尊敬谦卑的语气道:“回仪妃娘娘,嫔妾怎敢不把皇上和皇后娘娘放在眼里,记在心上呢。皇上仁慈,皇后和蔼,可谓北昭之昌盛所拥有,仪妃娘娘大度,还请您接受嫔妾的请罪。”她一边说一边向仪妃行礼。

    仪妃不做声,众嫔妃看看静宜,然后又把目光投向仪妃。

    皇后娘娘道:“仪妃,董常在心意诚恳,咱们做姐姐的都看在眼里,大家同处后宫之中,都是好姐妹,今日之事纯属无心,咱们就原谅她这一次,你觉得如何?”

    仪妃目中本无皇后,怎么会听取皇后的话语,仪妃欲言。

    皇上宽慰仪妃道:“董常在身子有些不适,皇后与你,还有各宫的嫔妃,都要和睦相处,朕也好安心治理国家,爱妃,你说是不是啊?”

    仪妃听到皇上开口了,马上笑脸绽放地说:“皇上和皇后娘娘所言极是,臣妾定会与各位姐妹和睦相处的,请皇上安心治理国家,皇后娘娘安心治理后宫。”

    仪妃又转头看见静宜依然在行着礼不曾起身,仪妃又对众人道:“哟,你看我光顾着听皇上和皇后娘娘教导了,才忘了董常在还在这里行着礼呢?。”她说完,起身扶静宜起来,道:“妹妹呀,让你在这里行了半天礼,姐姐真不是故意的,姐姐一心不能多用,光顾着听皇后娘娘和皇上讲话了,忘了妹妹还在这里行着礼呢,以后啊我们就是姐妹,姐妹之间无须多礼,你不会生姐姐的气吧?”

    仪妃的一席话让静宜无言以对,这仪妃当真能左右逢源,为自己开脱,明明是她欺凌我,最后还让众人认为她是无心之过,怎么可能是忘了这么简单呢?

    静宜缓了缓,道:“嫔妾怎敢生仪妃姐姐的气。”她缓慢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皇上关切静宜,道:“董常在,你身子有些不适,一会传太医给你诊治一下,宫中的吃食难免有些油腻,你以后会慢慢习惯的。”

    静宜下跪行礼,道:“臣妾谢皇上关怀。”

    皇后欣然微笑,吩咐她身边的贴身宫女金秀去请太后。

    金秀来到太后的慈宁宫,叩着慈宁宫的朱门,太后身边的秦嬷嬷打开朱门,一看是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金秀,道:“金秀姑娘请进。”

    金秀在秦嬷嬷的带领下,进入慈宁宫的客殿,行礼道:“奴婢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问道:“皇后让你来的?”

    金秀道:“回太后,是皇后娘娘让奴婢来的,今日是新进宫的嫔妃全体朝拜的日子。全体嫔妃都到齐了,娘娘请您过去。”

    太后道:“好,你先回去,哀家收拾一下,这就过去。”

    金秀回到政和堂,金秀在皇后耳边轻声道:“奴婢已通传了太后,太后娘娘说很快就过来了。”

    皇后点点头,头上佩戴的凤穿牡丹步摇左右摇摆着。

    不一会儿的功夫,政和堂客殿门外太监尖细地声音道:“太后娘娘驾到!”

    太后来了,皇上赶紧走上前去迎接太后,皇后也在皇上的身后一同迎接,全体嫔妃齐刷刷地下跪。

    皇上与皇后左右各一地搀扶着太后,静宜微微地抬起头,用余光看着太后。

    一身湘红色大袍穿在太后身上,缀着大黄玉扣,大袍的领口上绣的是朵朵祥云,整件大袍上零散地绣着的是朵朵逼真的兰花。那兰花极其优雅别致,头戴黄金闪闪的凤头宝帽,太后是经历过风霜雨雪历练的女人,成熟而又稳重,虽然已过五十岁,但是肌肤白皙光滑。虽未及往日之风彩,但身份位高权重,一身贵气围绕,正如一支寒雪红梅,成熟而又稳重,骄傲而又大气。太后迈着稳稳的步伐向正中间的镏金凤椅走去,她端坐在椅子上,衣服难免褶皱,秦嬷嬷跟随太后身旁,用手向下抚平整理着太后的大袍。

    皇上和皇后也随之端坐在左右两边。

    三人坐稳之后,众嫔妃齐声道:“太后万福金安,愿太后寿与天齐,福如东海,千岁千岁千千岁。皇上万福金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万福金安,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嫔妃的声音汇集在一起,齐声如一人的声音,洪亮地回荡在政和堂客殿内。

    太后是先帝的景妃,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太后双目低垂俯视着全体嫔妃,她们无一人敢稍稍动弹。

    太后对众嫔妃教诲:“哀家希望你们新入宫的嫔妃要以和为贵,宫中的“老人”也要与“新人”相互扶持,正所谓家和才能国兴。”

    太后一语即罢,众嫔妃同声道:“多谢太后教诲,嫔妾定当铭记于心,不负太后所望,诚心服侍皇上,全心全意协助皇后娘娘。”太后听完,喜上眉梢。

    ...

    第四章 东宫中宫在线阅读

    <!--t;

    第四章 东宫中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