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

      归卿 作者:莫子乔

    分卷阅读135

    了粮食或者教导人增产从而给自己积累政绩名望了的家伙们,对他的观感越发好了,就是之前酸溜溜说桥下客以《三字经》简易蒙学闻达天下纯属取巧的酸儒们,也不得不叹一声桥下客果然谦逊知礼,未曾恃才傲物小觑了天下人去。

    可又据说,楚侯爷虽故意和桥下客唱反调,却正是为了激他将胸中杂学传播于世,省得日后没个好传人,倒埋没了去——据据说,楚侯爷最开始只想从桥下客那儿拐些战场上急救伤病的好法子,但眼看着这位知道的东西实在多,又挑剔得除了传与族里些许,正经传承衣钵的弟子一个也无,为了免得他浪费,才各种激将请将打赌闹腾……

    终于给大家闹除了这么大一福利

    ←楚侯爷果然不愧是帝后养子,不愧是太子君亲弟,这爱民如子,逮着机会便想着造福百姓的做派,果然是几代帝皇耳濡目染的。

    据说……

    江湖传言各种不少,总的来说就是各种偷笑桥下客博学却率直,楚侯爷有悯下怜幼之心,最难得的是天子圣明,才教得出太子那样好储君,又有楚侯爷这样好养子,更引出了桥下客那样不世出的高人……

    ←是的,最大的高帽子竟是给皇帝戴了的。

    楚侯爷果然会做人啊!

    怪不得楚家嫡系都死得就剩这么个小小子,却还能保得一门荣宠、名望皆不衰,果然是记住了在前朝吃的亏,阿铮龙屁拍得啪啪的!

    ←后一句自然是宫家族老说的,楚家子越发会做人,宫家人却仍是不太会说话呢。

    不过互补似乎也还好?

    第一回,太子君遣了身边三品的内官去给阿弟提亲,宫家族老还是犹犹豫豫的不肯给个准话:

    “楚家子自然没得说,但我家十二可是要招赘的……”

    太子君也不以为意,如宫十二那样人,家族轻易许嫁才是怪事呢。

    一连让人去提了五六回亲,媒人倒一直都只是内官而已,最高不过二品,上宫家们更是连品级服饰都只穿了常服,并不曾用东宫身份压人。

    可到了第七回,皇帝一来给连日莫名戴来的高帽子哄得欢喜,二来也有些,嗯,不算是忌惮,却也不乐意桥下客给什么外人取了去,就一边在“楚侯爷和桥下客以双方赌注为花红,悬赏最先解答出其所以然的高士”的传闻上,又加了一条:

    “皇帝口谕,有能人异士,不拘是解出桥下客之其所以然,或者是自创之法,只要功德于民者皆可报送至各地飞鱼卫,朕将视其优劣,赏赐财帛至三品勋爵不等。”

    一边则是命了亲信老将、也算是楚家太侯爷在时的学生,去给楚铮做媒人:

    “那是个好孩子,可务必要尽早取回来了,就是这招不招赘的,朕也不好强人所难,但只管先将婚事定下了,日后如何,只等他们年轻人自己协商就是。”

    还托了一句话:“吕氏大才,朕早有意重用,只不过太祖有言在先,如今机缘既到,何如仍拘泥于乡野之间?”

    天子态度如此,宫家终于动心:

    反正也没说就将十二嫁出去了,楚小铮可是给十二拿捏得妥妥的,就是不招赘,日后要个姓了吕,想也不难。

    事情就此定下。

    ☆、宫十二在京中之一

    亲事定下来的时候,宫十二竟还不知道。%乐%文%小说 xs520.

    没法子,一来这时候定亲讲究的本来就是“父爹之命、媒妁之言”,宫十二又已经在和楚铮两厢情悦之后就撂下话:

    “日后不必为我相看亲事了,阿铮就挺好的。”

    族里先前拿乔,不过是不愿意轻易将他许嫁了去,却不是真的要棒打鸳鸳。

    二来嘛,离春闱虽还有些时候,但提前一年半载进京,于待考士子而言原是常事,就是那等提前一两年的、或者上三年看完成绩没考过索性就地再等下三年的,也都不算什么稀罕事儿。

    于是,宫十二顺应大流,也是得了楚铮的嘱托:

    “你的理论我也都给哥哥身边的得力御医看了,只是他们到底没你有个系彤仙人傍身方便,若是可以,你帮他看看,这两位陛下、并太子虽都没说什么,阿捷也确实聪慧伶俐,到底要有个小子才是完满。”

    可不就正好在路上了么?

    别说定亲,就是太子君都往小王村提亲六七回,他也半点消息未曾得呢!

    当然以宫十二的面皮,就是得了消息,在楚铮还没回京的时候就先住到楚侯府上去神马的,他肯定还是不会有什么羞涩之意的——

    说不定会更加懊恼,楚铮居然不在京,没法子日夜相对,红袖,不,蓝颜添香神马的……

    是的,宫十二住进楚侯府那是处处新鲜,楚小铮虽然不在京,他调教的下人却很有眼色,对宫十二伺候得很尽心,除了没拿府中琐事来烦劳他之外,与其说是待他如贵客,不如说是正经主人。

    但宫十二犹觉不足。

    再怎么宾至如归,少了个楚小铮就少了许多趣味啊,即使这楚侯府有再多“当年侯爷在这里这啥啥”、“前些时候侯爷还在那里那啥啥”的回忆在,也不及楚小铮一个笑脸啊!

    宫十二虽然也挺感兴趣楚小铮小时候都是啥样,但真没那样“慢慢品味你生活过的地方,慢慢品味你的过去”之类的细腻心思呀!

    太子君的把脉结果更是坑爹,太子君本身根本没问题——也就是说他自以为的,和楚小铮一直担忧的那种“当年及笄的时候为了守孝不肯嫁,结果伤了身子子嗣艰难“的可能完全不存在。

    太子夫夫这许多年恩爱只得一个柴捷,根源居然是在太子身上。

    太子到底不比寻常皇子,特别是在他有个超级爱上战场、酷爱冲锋在前的父皇时,他更是轻易上不得战场的。

    当然也幸好太子本人没他父爹弟弟们那样的征战癖,否则父子两个为了谁上战场不定撕逼得比夺位都很——

    朝臣也好,宗室也罢,必是不肯坐视两代主君都去冒险的,虽然一个只是储君,但储君的意义何在?不就是皇帝不便的时候储君上,皇帝出事了也是储君扛吗?

    一个涉足险境就够他们捶胸顿足的啦!

    可就算如此,太子也不是真的就从来没上过战场的。

    皇帝并非生来就是皇帝,太子也不是生来就是太子。

    先帝还在的时候,皇帝奉命驻守燕地。

    燕地呈南北狭长状,和胡地虽有接壤,其实并不甚大。

    却奈何皇帝本就是个好战性子

    分卷阅读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