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2

      华宫燕 作者:奔向原野

    分卷阅读442

    士,现在又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如果此事暴露即表示他以假身份进京赶考兼做官,是肯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而具体会怎么惩罚,则要看皇上的意思了。想到皇上的阴晴不定,闻莹愫就不免忐忑。

    太子俯身向闻莹愫,将头紧贴着她的头说:“你还记得你嫁给我之前给陛下写的那份保证书吗?如果你的身份暴露,你的处境就会非常的危险,所以你断不能将自己的身份亮出来。”

    闻莹愫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厉害,所以沉默了下来。

    末几,她问:“是不是你和我哥哥早就商量好了?”

    太子点头。

    “我哥哥的身份暴露之后会不会有性命之危?”她问。

    这个,太子也不好说,但是为了不让她担忧,他轻拍着她的后背说:“放心吧,整件事我都会密切关注着,不会让他有事的。”

    可是,毕竟握生杀大权的是皇上而不是太子啊,闻莹愫眉头紧锁。

    但是,案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已非常不易,破是一定要让它破的。

    只有这样才能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只有这样,才不枉他们兄妹两活了下来。

    那么,之后会怎样,就只能是见机行事了。

    闻莹愫没有再多说什么,默默地将太子抱紧。

    此生,她能活着见到父母被害案结案,能嫁给太子并为他生孩子,这已超出她当初的心愿。她对于现在的生活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至于以后的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反正她已没有遗憾了。

    ........

    亲们,一更来了。二更大约在18:00。继续求各种票票。

    第四百三十七章 审案

    当李元和沈祝一行人到京时已是两日后的正午,他们立即向大理寺卿方文东汇报。

    方文东非常高兴,当即安排人将孔武立押送到刑部去。

    这边才将人押送走,那边便有人进报说:“殿下邀您马上到东宫一趟。”

    既是太子有请,方文东不敢怠慢,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往东宫。

    到得东宫,方文东发现刑部尚书钟士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宋玉也来了,顿时心头一紧。

    看来太子对此案十分之重视啊,方文东不禁在心里道。他立即敛容肃目上前去给太子行礼。

    太子示意他就座,望着他和另外两位重臣道:“如今孔武立已被抓,按照曣国的司法程序,需要先经刑部审问,再由三司会审,由于此案属于陛下亲自指令重查的要案,恐怕还需要经过九卿会审1和朝审2,程序繁杂,时间紧迫,望各部紧密合作,争取过年前将此案结案。”

    如果今年没抓紧的话就得等到明年秋后了,鉴于此前有过太多犯人在受刑前自杀身亡的教训,所以太子特别强调此次审案的速度。

    眼下,孔武立是这个案子的唯一证人,三司要做的就是反复地审他,直到得到事情的真相为止。

    刑部尚书钟士卿立即应道:“在下方才已向陛下禀报此事,陛下也已回复表示可以即刻审问犯人了,在下这边今日就会派人对他进行审问。”

    太子点头,道:“还需派人日夜守着他,千万别给他自杀的机会,否则先拿你是问。”

    “是。”钟士卿忙答道。

    太子又对都察院左都御史宋玉说:“监察的工作就全靠你们了,务必得保证每一道程序都畅通无阻,如果可以,争取在十月底前结案。”

    “谨遵殿下指示。”宋玉忙说。

    太子又看向大理寺卿方文东,道:“你这边每日要密切跟进刑部的审查结果,相互督促,相互配合。”

    方文东忙拱手点头道:“是。”

    太子道:“总之一句话“这个案子越快结案越好,麻烦到的部越少越好,还有,尽量别麻烦到陛下。”

    这么重大的案件,怎么可能不麻烦到皇上呢?三司的长官们面面相觑,都有些纳闷。

    然而,既然太子没有明着插手此事,可见还是希望此案按照正常的程序来审的,既然如此,便都没有多说什么了。

    从东宫出来后,三司的长官立即回了各自的衙门,认真处理此事。

    与许多被抓进来的犯人不同,孔武立丝毫没有自杀的想法,反而吃好睡好,一副‘要在死前好好享受一番’的样子。

    这下下午,从东宫回来的刑部尚书钟士卿立即命人将孔武立压往大堂,他要亲自审问。

    此时,大理寺卿方文东派来的李元和沈祝也已各坐在钟士卿两侧的椅子上,静等犯人上堂。

    刑部尚书钟士卿一拍惊堂木道:“将犯人孔武立带上堂来。”

    衙役立即领命去大牢里提人。

    当胖得像个圆球、一身浮肿和怪疤、眼神古怪的孔武立出现在钟士卿的面前时钟士卿忍不住皱起眉来。

    这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能胖成这个样?而且身上有一股霉味,仿佛几十年没见过阳光似的。

    确实,孔武立此时的模样已经跟他当年杀步寻时的很不一样了,如果单是靠着缉捕文书上的画像恐怕是断不会将眼前之人与画像上的联系得起来的。

    钟士卿走了一下神之后立即敲着惊堂木问:“孔武立,你是不是参与了丙午年九月十六日下午于大望河边杀害步寻夫妇及其儿子的事?”

    听得这话,孔武立缓缓地抬起头来,望向大堂上的钟士卿,神情淡定,目光懒散。

    李元看着孔武立额头正中那颗拇指大小的痣,那年那恶梦般的经历顿时像潮水般汹涌而来。那年,是这个人将自己的父母杀死的,自己当时也挨了他一剑,庆幸的是那一剑没有刺中要害,所以他有幸活了下来。

    那些满含血腥的记忆,只需想一想都让他浑身颤抖、不能自己。那些记忆,是他生命中最痛的伤疤,如果不是因为要破案,他不会再允许自己想起来的。

    而孔武立也在与李元对视的当儿忽然想起了那段往事,这时才意识到原来步寻的儿子还没有死。

    他竟然没死,而且好像还当了大官,那么,此次自己是必死无疑了,孔武立心灰意冷地想。

    “问你话呢,速速答来。”钟士卿再拍惊堂木道。

    孔武立看了看李元,答道:“是的。”

    在场的人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毕竟,只要孔武立肯招供,步寻案便有真相大白的可能了。

    钟士卿又问:“你究竟是受谁指使的?”

    孔武立道:“前兵部尚书郭茂。”

    “前兵部尚书为何

    分卷阅读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