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重生之就是不想嫁给你 作者:药渣

    分卷阅读142

    身边一同谈事的高家舅舅与谋士们死的死伤的伤之后,他也被人断了右手,惨叫声中,他突然有了最坏的预感。

    这次,怕是要大祸临头。

    ***

    朝堂之上,气氛紧绷,延昭帝大发脾气接连摔了几本折子之后,众人静得厉害。

    老皇帝自从听到儿子被人刺杀断手的消息之后,原本因为几位重臣连夜进宫奏事发起来的火气更是直往上拱,他没想到这个儿子这么不成器,一点小事儿都做不好,还被人摸进了府里砍断了手。

    一想起最像自己的儿子此刻在府中的惨况,原本因为重臣们弹劾京城负责治安的几部的火气就怎么也压不下去,延昭帝揉揉突突直跳的眉心,神情阴鸷,“诸位爱卿们怎么说?”

    下面众臣沉默,方才若是还有人想要直谏彻查夜袭之事,在皇帝发完脾气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这后面不简单,更甚者或许还牵扯到皇子与宫中贵人。

    扯到这种事情上,大家出言都要掂量两三分,但下面也有人不以为意,御史台中得了太后授意的官员步伐沉稳,面色如常出列,“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看到是御史台里以嘴毒脾气硬出名的周御史,延昭帝眼皮跳了跳,“说来听听。”

    “臣听闻西北……”周御史声音铿锵有力,从西北银矿被官员贪污到西北边军内部冒领军功,再到五皇子插手峪州官员任命,同边军将领联手抢功等,一桩桩一件件,清晰有力的声音回响在安静的大殿里。

    他话音刚落,御史台立刻有官员顶上,同样有事要奏,所奏所报全是高家在西北不法事,从小到大,事无巨细,均是近年来延昭帝或听或闻过的。

    于是,从这日的早朝开始,望京城中,一片哗然。

    以裴郁宁雨夜遇刺之事为开端,文兴十七年,大雍朝堂上最为腥风血雨的三个月开始了。

    以此次清洗为开端,立下了后来永德帝登位的根基,义安太后、永德帝以及后来的骠骑大将军从此刻开始,定下了未来几十年内大雍朝堂的基调。

    后世史书记载中,将其称之为“文兴启仕”。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赶上,我最近情绪差,码文受了影响,于是我憋到不能再憋屈,就选择了去怼人

    于是这一章开始,我感觉码得特别顺畅【捂脸

    继续更,争取二更,写出更好的剧情

    咋说呢,每次感觉自己写不出高潮连连或者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剧情,我就觉得让你们浪费钱了……

    刚才那一章感觉尤其强烈,虽然我知道是必须的,但还是努力码有价值的章节吧

    本来赏菊宴这个怼人互怼打算码一码的,后来觉得没啥价值,就给弃了,现在的这个感觉正好蛤蛤蛤

    搞完望京就能去西北了,那边剧情大概会走的顺一些吧

    ☆、3-28帝心臣意

    近日, 望京城内风声鹤唳,许多权臣与勋贵都缩起了尾巴,在延昭帝与秦太后的斗法中保持沉默。

    最初, 众人对于延昭帝处置雨夜遇袭之事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强硬,但面对西北诸事, 面对五皇子与高家不法,帝王完全偏袒视之如无物的态度刺了不少人的心,纵然他们这些人.弹劾高家并非全都是为了正义公理,但延昭帝的做法已然失了人心。

    高家横行多年,公仇私怨早已结下不少, 有些人在倒高家一事上出力,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有些人出力,则是为了家国天下,但无论如何, 不管出于公义还是私心,高家之事帝王都必须依照律例法办,这是朝堂上绝大多数臣子的意见。

    纵然高家麾下还有不少官员死忠,在朝堂上叫嚣着同人对峙,但更多的还是望风使舵选择了下船, 毕竟,五皇子已毁,登位无望,高家失了大臂助, 就只能等人宰割。

    延昭帝看着御案上一叠叠厚厚的弹劾奏章,神色阴沉,眉目紧绷,在身边內侍们战战兢兢眼神中,一脚踹翻沉重的紫檀木御案,呼哧呼哧喘气,一双眼睛猩红阴狠。

    “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该死!”延昭帝眼神凶狠,声音嘶哑。

    殿内內侍宫女们跪了一地,不敢抬头不敢接话,更希望自己没听到帝王的这句话。

    延昭帝话里的他们,几乎是全朝上下大半数朝臣,这话若是传出去,顷刻间这龙椅就要不稳。

    上一个说出这些话做出这些事的皇帝,还是前朝末代帝王,若非帝王昏聩,这天下也轮不到陈家人来坐。

    一时间,殿内安静得厉害,只能听到延昭帝气息不稳的呼吸声。

    延昭帝长于卑微,机缘巧合之下被秦太后推上皇位,若说从前他还有几分战战兢兢,在做了十几年皇帝后,他早已忘记对权势的畏惧,只记得大权在握执掌所有人生死的快慰。

    如今,他的无上权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衅,这如何不让他感到恼怒。

    原本老实如鹌鹑般的臣子们,一夜间从听话的傀儡变成了违逆他威权的逆反之人,他心里奔涌的杀意只多不少。

    所以,现在朝堂上的君臣之争,本质上并非为了高家的存亡,而是帝心与臣意之争。

    即位多年,这是延昭帝气得最狠的一次,也是君臣矛盾最激烈的一次。

    以高家之事为战场,君臣交锋不知凡几。

    对延昭帝而言,他不在乎高家是个什么下场,纵然他宫中有着一位高家皇后,外面还有一个留着高家血脉的儿子,于他而言,这世上最重要的只有他自己,以及他不容挑衅的帝王威严。

    现在,朝堂上那些人借着西北之事和高家不法逼.迫他妥协,他除了冷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都御史回家吃自己。

    周御史是谁的人他心里清楚,秦太后他不好动,但都御史那个老匹夫他可以动一下,这样也好让下面那些没眼色的人知道他们的官职俸禄都是谁给的。

    “这天下是我陈家的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他踢开脚下的凌.乱奏章,甩袖离开。

    皇后有一句话说得对,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心急的逼.迫他,无非是想让他让步,对朝臣让步,对秦太后让步,延昭帝嘴角微勾,神情阴鸷,若是这样就想轻易拿捏他,他这皇帝也不用做了。

    宫中情势紧张,朝堂氛围也不佳,有私心的朝臣随时注意着宫.内宫外风向,心怀家国的人无声哀叹,只望义安太后真能再择明主。

    原本不过是赏功罚过这样简单的一件小事,因着延昭帝的私心最后搅.弄出了如此大的风.波,这于朝堂、于天下而言都非幸事。

    延昭帝此举,终于突破了朝臣们的底线,皇位上的人,必须换,即便不换,帝王的任性也必须被遏制。

    天下非帝王一人的天下,而是无数人的天下,从前延昭帝的任性多少还能说得过去,这次除了他

    分卷阅读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