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天气十分的晴朗。看办公室窗外摇曳的树枝,还有几片已经干枯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的摆动。没想到,树的身影一夜之间变得憔悴,此时正在风中低吟着秋的挽歌。经过了春的孕育,经过了夏的炎热,经过了秋的萧瑟,万物和生命在今日一起踏入了冬天的门槛。虽然,还没有北风呼啸,还没有大雪冰封,但万物沉寂的季节毕竟到来了。
    已经有一周的时间没进办公室了,因为一场流感病毒,把我彻底击倒了。整整有四天,一直高烧都在39度左右。人昏昏沉沉的,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迷迷糊糊地在床上折腾。每天都到机关卫生室打吊针,每天都喝两大碗草药。卫生室里挤满了人,护士忙的团团转。这是我近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感冒。从昨天下午开始,已经不再发烧了。但还是咳嗽、胸闷、气喘。这一周,我觉得好象有一种远离人世的感觉。每天打交道的是医生、护士和床。在病床上,曾想到了这样几句顺口溜:“深秋时节遇风寒,寒冬未至病先缠。神思昏沉晃如梦,醉眼朦胧隔世观。病树飘摇惜万木,沉船测畔过千帆。人生在世复何求,无病无灾到天年。”
    今天早晨的气温很低,一下子变冷,叫人有些难以接受。看街上,人们的衣服都加了许多,有的老年人连防寒服都穿上了。按照往年的惯例,再过十几天就供暖气了。记得小时侯,在农村老家,每到冬天,都要生上火炉子,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早晨起来,先是把炉内燃烧后留下的炭渣清出炉膛。然后找来一些柴禾,最好是木柴和玉米棒子,用火柴点着,待火苗呼呼作响时,放入煤块,不一会儿炉子就生着了。也有经常失败的时候,柴禾点着了,煤块却没有引着,还弄得屋内烟雾缭绕,有一种前功尽弃的感觉。这种日子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家里暖气和空调现在都有了,既温暖又干净。然而,却很难再找到火炉子带来的那种特有的温馨了。
    记忆就是这样微妙,从手中无言地溜走,又如梦境呈现在眼前,走过人生的秋天,谁不留恋童年那种虽然贫穷但却单纯天真的日子。
    在冬天的门口,我想到了梅花。在古人的诗词中,我很喜欢宋代陆游的那首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每当读这首词,都会使我想起童年时,在家乡冬日的田野里,从石缝中钻出的那些傲霜斗雪的梅花。
    那时,在我们乡下,早春里最先开的花就是梅花,因此也叫迎春花。她们大都生长在田野的沟沟坎坎上,多数是一丛一丛聚集着,垂着长长的枝条。当大地还没有一丝绿意的时候,她们的枝条上便排满了嫩黄的花蕾,一个个含苞欲放。她们在严冬里孕育,用柔弱的枝条托起点点黄色的小花,没有绿叶的护送和衬托,也没有人们的赞美和呵护,独自静静的顽强的开放在寒气逼人的旷野中。
    记得我邻居家有个老爷爷,养了一棵很大梅花,被村里人一直称道。枝干有我的胳膊那么粗,上面疙疙瘩瘩的,显得十分苍老。枝条十分的茂密,像瀑布一般。老爷爷拿这棵梅花当宝贝,平时不让任何人碰它。每到春节的除夕夜,老爷爷就端出来,给前来拜年的人欣赏。只见这棵梅花开满了金黄的花朵,在昏黄的灯光下,令人眼花缭乱,无不称奇。老爷爷说这棵梅花有几百年了,是祖传的,少说也值几百元。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我们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对庄户人来说,几百元简直是天文数字。老爷爷高寿,活到近百岁。我不知道这棵梅花后来怎样了。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凌寒先发,傲然独立,以对春天无限的赤诚,向人们报道春的消息。我喜欢梅花,这平凡而普通的花。
    在我们北方,立冬就意味着寒冷冬天的来临。冬天是下雪的季节,雪花片片飘下,充满了洁净和安宁,告别了所有的喧嚣,在夏天绚烂得让人烦躁的颜色到了冬季会忽然变得温情脉脉。萧瑟和寒冷,让人容易伤感,也容易动情,这么大、这么冷的一个世界,有一个温暖的去处,有一个可以偎依的怀抱,对于脆弱的生命来说,又是多么珍贵、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