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纪念品

      何为“纪念品”?词典上解释:表示纪念的物品。比如到某地某公园参观去了,将印着该公园简介和风景的门票收藏起来留作纪念,这门票就是纪念品。和朋友在公园里合个影,那照片也是纪念品。
    今天我要说的“纪念品”已经不是单纯地表示纪念意义的物品了,而是成了一种变相地“礼品”送“纪念品”成了一种公开的“送礼”行为,并形成了风气,且有越刮越烈之趋势。
    据报载:一个省的检查组到下面检查工作,下面单位送的土特产等纪念品都带不了,检查组的汽车只好数次往返省城送回纪念品。一个国家机关的司级干部到南方开了一个会,光给他的“纪念品”装了十几个包。一个局长因贪污两万元被捕了,一位权力机关的处长说:如果是真的话,那这位局长太傻了,每年到下面检查两次工作都有了,贪污那点钱干什么。
    北京某商场的一位女士其老公是国家机关某部委的一名处级干部,据那位女士亲口给别人讲,前不久她老公参加一个检查组到下面转了一圈,光下面送的衬衣、t恤衫、皮鞋等纪念品塞了两大旅行包。那位女士不无自豪地说:俺那口子从来不让我给他买衣服,需要什么了,出差时给下面暗示一下,就解决了。最后这位女士总结性地说:国家机关的干部不能老在机关坐着,时不常地要下去转转,总是有收获的。
    中纪委好象对收纪念品的问题专门作过规定,下面所送纪念品不能超过200元,超过200元的纪念品,要进行登记上缴。任何一项规定都有漏洞,都有空子可钻,更别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有了规定,就有了依据。纪念品不是不让送,而是不能超过200元,这就是说200元以下的就可以归为个人享用了。上面有了规定,送起纪念品来就冠冕堂皇了,收起来也名正言顺了。接待方在送纪念品以前往往是先给领导打个招呼的“领导,这件衬衣是我们当地产的,检查组的同志一个人一件,表示个纪念,也是请上级机关给我们做做宣传吧。”“送点纪念品可以,但不能超过200元钱啊,这上面是有规定的。”领导一脸严肃地提醒对方。“不会的,不会的。这规定我们清楚。一定严格掌握。”下面的得到领导的同意,操办起来也就放心大胆了。
    甲单位送衬衣, 乙单位送皮鞋,丙单位就送西服。中国人好面子,在送纪念品上也攀比,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大方。再穷的地方也有土特产,而且越是穷地方在给上级领导送纪念品上越是大方。越显示出“地儿穷礼不薄”“人穷志不穷”不能让人看不起。上级机关的领导来,平时请都请不来,现在正是联络感情的好机会。岂有不送之理!凡是花的是公家的钱,联络的是个人感情,傻瓜才不表示哩。于是上级检查组到哪去都不会让你空着手回去,检查的单位越多,收的纪念品越多,难怪某省检查组的汽车需要往返数次回省城送“纪念品”呢。
    下去就会有收获,到年终总结时还能落个“下基层多的”表扬,何乐而不为呢,谁还老在办公室里坐着啊。于是,上级组织的检查组、验收团、调研组、督办组、考核组等五花八门,象走马灯似的,基层的同志应接不暇,苦不堪言。有的县一天就接待好几个检查组, 凡是上面来的,哪一个都比下面“大”哪一个都得罪不起,除了吃好、喝好、招待好,还不能少了“纪念品”
    送点纪念品猛一听,好象事不大,但是一形成风气就其害无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