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国家级农夫的超

      3年前,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从北京直奔湖南家乡,自己花钱盖了三间瓦房,过起了简单而充实的“农夫”生活。于是,这位副国家级特殊“农夫”的举动便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有人说,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享受着副国家级的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待遇,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农民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说毛致用是农民,也只能把他看成特殊的农民。毛致用服务家乡人,也帮助外乡人吗?毛致用回乡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家乡办实事,这就难免让人生出一个问题:领导干部眼中怎么只能家乡人,心里怎么只能装着家乡人?领导干部的眼界应该更宽阔、胸怀应该更宽广啊!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绝不仅仅是家乡的人。再往下想一想,为什么一个地方出了领导干部,全村的人、全乡的人、全的县的人都跟着沾光,不就是因为领导干部的“家乡”观念太强了吗?“借用老面子扶贫助困”让人如何理解?“老面子”不就是毛致用曾经拥有的权力,不就是毛致用的关系?扶贫济困,家乡人高兴是没得说的,可是利用权力、关系为家乡人办事,这让外乡人作何感想?对当地的风气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姑且先不谈论此举的是非曲直,先还是来看看毛老这个人吧!
    毛致用,男,1929年11月生,湖南岳阳人,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从1953年起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岳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岳阳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岳阳地委副书记兼岳阳县委书记;湖南省岳阳县革委会主任,中共麻阳县委副书记;中共湖南省常德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副秘书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73年,43岁的他就成了湖南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再看看这三年来毛老的生活状况。
    “乡下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这是今年已77岁高龄的毛致用回乡下养老的原因。到如今,他家的菜地、果园、鱼塘、猪栏、鸡舍,已像模像样。如今的毛致用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自己钟爱的事: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先到鸡舍喂鸡,再到菜地里劳动,之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吃早餐;上午看看文件、书报,中午打个盹,下午再下地干活,顺手扯几把青草喂鱼;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之后用热水泡脚,上床睡觉。
    “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毛致用说“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那样于事业无补,也有损身体健康。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在进退去留这个问题上,尤其不能小心眼。”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毛致用从湖南去江西,做了11年的省委书记和人大主任。吴官正当年任省长。“我们配合得很好。哥俩好就是团结搞得好,没有小心眼。”
    50年的陈酿,是美酒;50年的金婚,是美满。毛致用与老伴易银秋1948年结婚,至今已58个春秋。
    回故里后,老朋友黄永玉送来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老头,躺在一张竹椅上,悠闲得意地摇着扇子;不远处,一个老婆婆正端着盆子,往地面撒谷子喂鸡。画的右上方题有:“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致用仁弟如今有此境界矣。”
    惟妙惟肖的画面,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脱脱道出了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毛致用把黄永玉的画挂在堂屋的墙壁上。在角色转换、环境改变后,生活如此怡然自得,这让所有去过西冲的人打心眼里羡慕。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卸任前说他希望退位后能够去一家农场当农民。看尽了天下风云的安南,或许只是随便说说,但他却真的是想往解甲归田的生活。
    在社会长期形成的惯性认识中,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退休后的个人生活多半遵循某种“常规”路径,即淡出公共视野。虽然从本质意义上讲,其社会角色处于一种平民式回归之中,但因各种原因,这一回归方式与真正的身份平民化仍有一定区别;而毛致用先生的个人退休生活选择,则无疑“突破”了这一固有路径,实现了真正的平民化回归和零禁忌融入。
    当然,随着民主、文明和科学的现代政治制度的建设,革新并重新确立了政府公务员群体的选、任、行、离、退等原则和程序规范。它在保证这一群体有机、有序流动的同时,给予了官员自身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如果我们的视野足够开阔,便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找到这一自由流动的现实轨迹: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选择从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变身环保人士,前南非总统曼德拉亦选择了回归田园
    从本质上说,退休和卸任高官的社会融入、生活方式等的二次选择,不仅是某种行政秩序和结构的产物,它还是一种文化思维、社会风尚的表现载体。从这个角度看,则毛致用的情趣选择很值得我们品咂与畅想。
    当惯了高官,享惯了厚禄,前呼后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惯了的人,一下子真的要从位置上换下来,面对强大的落差,多少都会有些不适应,何况是我们这个官本位主义还尚较为严重的社会呢。不止一次目睹身边的领导同志,退居二线后,待遇不减,架子不放,办公室不退,专车不交,可精神气却是锐减,脾气大了,边幅不修了,有好些老同志没撑上两年就去世了。
    毛致用的举措,无疑是一个超脱者的先驱与楷模,高官也好,富贾也罢,终都会有隐退之日,到那时,淡然处之,方为上策,此乃境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