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也是一项任务

      位于湖北中南部边缘的一个叫公安县的小县城,因了一篇工作报道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县委县政府居然下达红头文件,要求全县一年吸烟23000条。
    公安县地处长江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全县辖16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23000条香烟,若是按支算就是23000x10x20=4600000支,统计人口1050000人,实际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估计也就40来万人,也就说,公安县人均一年每人要吸半盒烟方能完成任务指标。
    新包装的香烟盒上,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要求,必须注明“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字样,说明这吸烟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湖北省公安县却把吸烟当成一项工作任务指标来抓落实,是不是在拿人民的生命健康来搞发展保增长呢?
    4月2日下午3时许,乡政府两名工作人员突然来到公安县章田寺乡中学,径直走进老师办公室,看烟灰缸、翻垃圾篓,找出3个烟头。工作人员对学校负责人称,他们是卷烟市场整顿领导小组的,这3个烟头是外地品牌,违反了乡政府有关公务用烟的管理规定,要罚款。章田寺乡公务用烟管理办公室对用烟数量有指导计划任务,每月检查完成进度;未完成用烟计划的单位,由财政部门直接折价扣减该单位公用经费;凡公务用烟使用非正规渠道卷烟的,发现一次扣减该单位公用经费1000元。在这份文件后面还附有一份指导性计划表,表中规定全乡各单位的年抽烟任务为400条,其中几所学校的任务为140条。县里相关文件也规定,全县一年计划抽烟23000余条。如按每条烟170元的标准计算,全县的单位一年要抽掉近400万元,才能完成任务。
    公安县常务副县长、县卷烟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说,当时县里出台这个文件,主要是为了打击非法“三烟(假烟、走私烟、非正规渠道购进烟)”据知情人士透露,通过检查,非正规渠道卷烟实际上主要是湖南生产的卷烟。由于公安县与“卷烟大省”湖南接壤,周边烟草厂家较多,非法“三烟”屡禁不止。近四年,每年流入市场非法“三烟”达1000标箱以上,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在1000万元以上。而公安县消费“三烟”现象较为普遍,就连政府部门公务接待活动使用非正规渠道购进卷烟的比例也高达40 %左右。打击非法“三烟”符合国家烟草专卖法的要求,有利于减少国家税收流失,要求抽烟的党员干部带头吸食纳税烟和合法烟,拒绝非法烟,这无可非议。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不明白什么叫作非法烟?这明显就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好的东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先不说这个,看着那红头文件就觉得特别刺眼:吸烟也有任务,旨在减少国家税收流失,其实就是促进为了增税,可这些干部不知是否想过,这点可怜的税收却是以牺牲广大烟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来的。省委学校一教授在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中讲到,湖北现在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却谈不上科学,税收大户武汉烟厂号称龙头老大,孰不知这个增长点却是“黑心钱”(吸烟伤害了广大烟民的身体),不值得提倡。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提节能环保,身体都牺牲了,谈何环保?如果将烟草创收作为一项重要经济指标来衡量,那人们俗称的“无烟工业”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来予以扶持呢?
    科学发展,讲究的是又好又快,好就是要以人为本,付出的代价太大获得的发展是不科学的,如把吸烟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就不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