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干杯

      喝酒的历史,是和当兵的历史是同步的。
    十年前当兵离家时,父老乡亲,亲戚朋友,都一顿紧着一顿请吃饭,为我送行,刚开始我不敢喝,多辣啊!亲朋好友说,别怕,脖子一仰,眼一闭,就喝下了,喝了才有气氛呢!当兵了,就是大人了,大人就可以喝酒了。我一直念书,从没有上过席和人家喝过酒,在这分别的时候,家乡人才把喝酒的一面展示给我,当时我想这可能是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在你未成年时是不准看的,好像一种隐秘的东西。家乡人说,喝!想家了就对着月光喝!临行前,父老乡亲又把喝酒的文化传给了我,我眼睛一热,就有酒一样浓浓的东西,滚了出来。
    军营虽寂寞,但老乡相聚,连队会餐大多有酒助兴。和老乡喝,谁都差不多,说着相同的口音,都喝着淮河里的水,谁也喝不倒谁。但和云贵川的战友喝,和少数民族的战友喝,那就明显不行了。他们大多豪放,也很有酒龄。和他们在一起,拿出他们家乡的酒,65度!妈呀!就使用一个军用茶杯,领头的先喝上一大口,就着几粒花生米或几片榨菜,然后再倒下同量的酒,下一个,轮着喝!喝醉了的就倒下,直到最后一人,喝酒不能留量,不能藏奸,要不然就是不敬,那就很可能要发生“民族冲突”了。
    既然是这样,那就喝吧!都是当兵的,谁怕谁。连死都不怕还怕酒吗!喝!有一次,我居然一口气连喝了两大杯,把个札木汉子也给喝倒了。我的一个藏族战友搂着我摇晃着对我说:“兄弟,你真,真厉害,够朋友!”我为自己的酒量所惊诧,后来我想,大概是家乡那杏花酒香飘了经年。你一经出世,你的血脉就已经被她灌输,这是不准拒绝的,无论你品不品尝她,她已经在你远离故土前,为你酝酿了足够的酒量和情感。那会儿我还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离开部队回到故乡后,我还能不能像这样喝出酒、写出诗来。
    在军旅,酒是一种大文化,是文化就有精华和糟粕共存。我们也时常喝得过量,因喝酒误事挨处分的事有,所以,酒,也是部队所禁止的。但是军人喝酒却与那种吃吃喝喝,拉不正之风的交易是有截然区别的,军人喝酒没有罪恶,没有功利,每个军人都是故乡已经酿好的烈酒,对于军人,对于情感,你不能随意碰他,碰他你就会碎的。
    离开军营后,我很少再喝酒。我把自己的酒量连同青春一起封存起来,唯有和当过兵的人在一起时才推杯换盏。偶尔独饮一杯也仅仅是为着我那另一个故乡的怀念。怀念在那杯盏与杯盏间所碰出的青春的声响,在这种怀念中,我已醉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