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果你迫不得已要裸婚,先要考虑如下问题 1

      在一些人看来,“裸婚”是追求个性自由的80后玩的又一个新概念,可实际上,许多年轻人裸婚都是迫于经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你也因此生出裸婚意愿,一定要谨慎思考——裸婚,可不仅仅只是花9元钱“买”两个结婚证那么简单。
    01裸婚,说到底裸的就是钱
    一个朋友正在筹备婚礼,每天忙得团团转。
    一天,我们得以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起说两句话。我预祝他新婚幸福,他却长叹了口气:“幸福什么呀,为了这个婚礼,我花钱花得肝疼!”
    “那就省着点花呗!”
    “从哪儿省啊?新房装修、珠宝钻戒、拍婚纱照、租婚纱礼服、请婚庆公司、预订酒店婚宴、买喜烟喜酒喜糖等等,你说说,哪一样能省?”
    以他的婚礼预期来看,哪一项都省不了,而且还得把钱大把大把地往外掏。距离他的结婚日期还有半个月时间,可这筹备费用就已经10万元开外。不过,看着他那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儿,我一点都没表示同情。谁不想在结婚时有房有车又有钱,风风光光地隆重地举办这场说不定只是唯一一次的人生大事?可问题是,得有钱花不是?能在结婚时花钱花到肝儿疼,这本身就已经是件幸福的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是说。这是个真理,即便在婚姻中也能得到验证。早在20世纪50年代,男女结婚还充满了革命的斗志与精神,两个铺盖卷到一块,就算完事,还一副非常光荣的样子。可自打60年代起,男女结婚可就有点讲究了,至少得凑够36条腿,即大床、衣柜、书桌、椅子这几件木头做的家具。到了70年代,男女结婚得有“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电风扇、缝纫机再加个收音机,这是结婚的必备条件。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结婚的门槛也高了起来,至少要有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而自90年代到现在,物质门槛高得使男女结婚变得越发困难起来,房子、车子成了结婚的必备要素之一。
    如今,结婚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结婚的门槛究竟有多高?估算出来的结果,当然是因人而异的。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添置新房的成本逐年上升,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却在相对减少。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房子、车子,愁煞了一些适婚的年轻人,没房没车又没多少积蓄的,总要占大多数。现实的困境,便将一众进入适婚年龄的男女逼上了裸婚这条路。
    当然,在一部分选择“裸婚”的情侣中,也有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不喜欢结婚大操大办,或者认为积蓄有更迫切的投资需要,因此选择裸婚。他们说,裸婚与钱无关,“谈钱多俗啊,我们爱情至上!”可现实是,有钱而裸婚的男女,实在是少数。大多数选择裸婚者,都是迫于无奈。他们的年龄多在20至35岁之间,以80后居多。他们没房、没车、没钻戒,不办婚礼,不度蜜月,也不宴请,只花9元钱领两本红彤彤的证书,大大方方地就把婚结了。他们裸婚,裸的就是钱。如果可以,他们也希望能有个安居的小窝,有个热闹的婚礼。可问题是,这一切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所幸的是,穷人也能结婚,而且裸婚与婚姻的幸福度没有直接关系。就譬如“卓文君夜奔相如”,这小两口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尝试了回裸婚。司马相如虽是个才子,可是家徒四壁,两个人无以为生,卓文君便以千金之身和夫君当垆卖酒,维持生计。好在,这司马相如是个潜力股,后来被汉武帝重用飞黄腾达,终于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不过,世间的潜力股是稀缺产品,大多数裸婚家庭都得靠自己的奋斗白手起家。所以,我们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看待婚姻,看待裸婚:婚姻,不要过分强调物质,似乎与对方在一起就是为了索取;也不要过分强调情感的非物质性,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感情深厚,裸婚并无不可。在我们买不起房,结不起婚时,裸婚以一种“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出一股暖暖的爱,可以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努力的勇气与理由。这种相濡以沫,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不必为了强调感情的非物质性而匆忙裸婚。一个人有能力买房结婚,却偏要“全裸”着进入婚姻殿堂,他们会沾沾自得于自己超脱的生活态度,至少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可如果我们没有经济能力,迫不得已要裸婚,接下来艰难而琐碎的生活,恐怕会让你的内心不时地感受到一丝无助和无奈。
    02别急着裸婚,你到了必须结婚的地步没
    我总想不明白,一些20刚刚出头,又一穷二白的男女,干吗那么急着结婚。
    前几天,我听朋友谈起一位新新小女子ada。ada刚满22岁,大学毕业1年,婚龄已达1年半,不过这阵子正在闹离婚。
    ada的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大四那年的情人节,男友带着她前往一片无人的海滩,点篝火吃烤肉喝红酒。篝火、红酒,是最适合在情人节这一天营造气氛的,小酒微醺的时刻,男友突然冒出一句:咱们结婚吧!
    ada微微一愣。大学生结婚虽说早已解禁,可真要让她现在结婚,她可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可望着男友那深情的双眼,再加上酒精的刺激,ada竟然鬼使神差地点头应允。第二天,两个人各自回家偷出了户口本,跑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连家人都没有告知。
    既然已是夫妻,两个人就在校外租了房,购置了生活用品,开始了所谓的婚姻生活。最初的一段日子里,两个人的日子过得还挺甜蜜,可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两个人也犯起愁来。原来,两个人临近毕业还没有签到工作单位,迫于经济压力,ada只好去做业务员卖保险,老公也找了份临时工作,可他吃不了苦,稍不顺心就跳槽,小日子越过越紧巴。眼看着两个人的生活捉襟见肘,ada开始抱怨、哭诉,老公的情绪也愈加暴躁,二人互相指责,争吵不断。
    最终,ada不堪重负生出了离婚的念头,可一想到自己连份正经工作都没有,竟要带着离异的身份去找工作,用人单位还不得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她?ada真是欲哭无泪,逢人就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你裸婚时怎么那么潇洒?如今怎么连当初一半的勇气都没有了?”
    在她第三次向我那位朋友抱怨时,一向忍而不发的朋友竟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ada又一愣,随即哭丧着脸说:“如果能够重新选择该多好啊!我一定不会这么冲动。”
    如今,ada仍旧在离与不离之间犹豫不决。其实,ada老公本身没有什么硬伤,虽然两个人都是一穷二白,但很多夫妻都是白手起家,一起努力,几年后为自己创造了稳定的生活基础。不过,白手起家是有前提的,首先这对夫妻要有努力打拼的信心和能力,还要有对彼此的坚定的信任和对未来的顽强的信心,这二者缺一不可。而ada和老公,更像是两个孩子。他们害怕责任,也无法承担起任何责任。他们那么匆匆忙忙裸婚,无非是为了证明对彼此的好感而已。而结婚,却是对恋爱双方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当两个人能够互相了解、理解,基本上能够容忍相处、能够担负起生活重任时,结婚才是顺理成章。如果你本身还未成熟,惧怕责任,那么结婚这事还是尽量往后放一放吧!别急着用裸婚来证明你的爱,你们未必能担负起爱的责任,而且对方值不值得爱,或许还有待考验。
    与年轻女孩相比,一些大龄女青年也有着一股子裸婚的勇气,这勇气就源自于“恨嫁”。
    女人一到了30岁,多多少少就有了一点“恨嫁”的情绪。当然,很少有女人承认自己是“恨嫁女”,但“不好嫁”的事实就在眼前。男人可以在上下20岁的女人中游刃有余地精挑细选,而女人在任何一个年龄层中,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这种恶劣的舆论环境中,我们周围的恨嫁女人一直不少,只用看如今婚介的相亲的行情就知道恨嫁女的暗流有多么汹涌,就连最时尚的hbo电视剧《****城市》,也是围绕着4个时髦女人的恨嫁情绪而展开的。
    我曾与一位恨嫁女聊天,她一来就大大感叹结婚不易,还对我讲了几次她的相亲经历。
    这位恨嫁女34岁,美术老师,模样清秀,气质高雅,应该说条件非常不错。年轻时,这女人心高气傲,对男人正眼瞧都不瞧一眼。如今过了34的门槛,行情渐落,心里终于也着急起来。
    起初,她并不“恨嫁”,认为以自己的条件,34岁又怎样?可相了两次亲归来,她的自尊受到强烈的刺激。
    恨嫁女见的第一位男士有过婚史,40多岁,有房有车有事业。起初,恨嫁女还有些犹豫,认为以自己的条件找个离异男士,实在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可人家毕竟事业有成,至少婚后在物质生活上亏不着她,她也就打算尝试交往一下。可谁知,那男人对她根本提不起兴致,几次往来后竟提出断绝交往,因为他另有了意中人。而他那位意中人刚刚20出头,据说还是虚岁,连法定结婚年龄都不到!
    恨嫁女当场大受刺激,但却不知道更大的刺激还在后面:朋友热心地将她介绍给一个35岁的男人,恨嫁女欣然赴宴,却听到男人无意中向中间人抱怨:“你真能坑害我,竟然给我介绍这么大年龄的女人!”
    恨嫁女听罢,差点晕过去……
    于是,恨嫁女决定降低择偶标准,经人介绍与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谈起恋爱来。那小伙子一穷二白,没房没车也没半点积蓄,更重要的是,这男人没一点奋斗的想法,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似乎自己就是生活在电脑里的人,外面的世界与他无关。
    恨嫁女说,自己很想和他结婚。
    “虽然他的各方面条件都一般,对我的感情也是那么不咸不淡的,可到了我这个年纪,能嫁给这样的人应该也还不错了吧?”
    她这样的想法,比之朱德庸笔下的“结婚狂”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女人再怎么恨嫁也好,在挑选对象时也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底线,别随随便便就把自己裸嫁出去,那跟自我贱卖没有两样。而且,你的“自我贱卖”未必有人领情,当初那个买主很可能认为自己买了便宜货,随便把你搁置一边。即便偶尔想起,也只记得自己曾经零成本投资过一段感情,对女主角却未必带有一丝感情色彩。
    当然,是不是要裸婚,由当事人自己说了算。但结婚是大事,在婚前,尤其是裸婚前适当思考一下,总是有好处的。“裸婚”的意义不是草率地选择、盲目地跟随时尚潮流,或者担心嫁不出去把自己贱卖,只有你们真正相爱,并能一起为彼此的幸福承担责任、共同奋斗,“裸婚”才能真正跳出形式捆绑,在“裸”的形式下,成就一段真正幸福的婚姻。
    03宁愿高筑债台,也要享受几天新婚大喜
    一位前同事向我大吐苦水:他刚与恋爱5年的女友结了婚,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因为结婚,他不但花光了老爸老妈的积蓄,还害得父母抵押了房子,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几乎倾家荡产。
    为了结婚,他前前后后花掉了近200万元:按揭了一套90平方米的二手房,这就是160多万元;婚房装修、购置家具家电,前前后后花了20万元;然后还有结婚酒宴,加上酒和饮料、香烟、喜糖以及酒宴上分给女方亲属的各类大小红包,这几项支出就花掉了10万元;还有结婚的钻石戒指、各类首饰、婚纱照、结婚宴上的婚庆及婚礼录像、租婚车以及各类零碎杂费支出就有7万元;结婚后,两人到海南度蜜月,这一项花费也有1万元……
    结婚那几天,真是他有生以来最风光的几天。参加婚礼的人,不无为他体面的婚礼发出由衷的赞叹。可蜜月还没过完,这股子热乎劲儿刚一退,那高达百万元的债务无时无刻都在压迫着他敏感的神经。
    “你这又是何苦?没钱又何必那么铺张浪费?你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没有办法啊!女友说了,她的好姐妹结婚时,排场一个比一个大,她可不想落在人后,我也不想亏待了她,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了。”
    哎,又是女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在女人看来,婚礼的排场就决定了她的身价。
    这年代什么都讲究个身价,明星出席活动露个脸得有出场费,去医院看病挂个专家号也得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专家门诊费。那么,你我平常女子该以什么来体现自己的身价呢?显然,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结婚时的排场是最能体现一个女人的身价的。在结婚这个节骨眼上,你派几辆宝马来迎亲,远比你说一万句爱她重要得多。这是女人的原则问题,在婚礼上,面包就是要比爱情重要一百倍。
    于是有人说,结婚就是一种“烧钱”的娱乐。不过,你得有钱可“烧”,而且“烧”得不让你心疼,这样你才能在“烧钱”时体验到快感。如果你明明没钱可“烧”,却要高筑债台,享受几天新婚大喜,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有很多年轻夫妻为了婚礼能像样一点、为了更有面子,不切实际地举债操办,结婚之初就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被债务压迫得气都喘不过来,生活还有什么幸福可言?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导致新婚不久即解体的例子,在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
    结婚毕竟是件大事,如果我们不想裸婚,偏偏手里积蓄又不多,也不是非得在漫长的等待里把自己慢慢熬成剩女,让自己干剩着。走入婚姻,建立家庭,就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单元,其中涉及的“经济”因素也在所难免。如果以“结婚即负债”为名抗拒婚姻,这样不免又有些因噎废食。只要我们能树立新的结婚理念,摒弃过多的繁文缛节,从未来生活的舒适及和谐出发,在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择、支付各项结婚开销,精打细算,追求个性而不铺张的婚礼,也就达到了婚礼原本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朋友amy的做法。
    amy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月薪3000元,男友是中学教师,收入比amy要高一些。两个人****3年准备结婚,可积蓄只有10多万元,买房是不够了,男友便建议风风光光地置办酒席,没房没车,好歹也让婚礼看起来体面一点。可是,amy坚决不同意。婚礼再风光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日子却是要自己过的。于是,amy用那10多万元作首付款,凭着不错的信用记录,以夫妻名义在银行申请了住房贷款。在偿还贷款的计划上,amy出乎意料地选择了长达30年的还款计划。
    “在很多人看来,以我和老公的收入水平,应该选择短一些的还款计划,以减少利息成本的支出。可我不想苦了自己,期限长的贷款,月供压力相对小一点,我们还能保证生活质量。”
    如今,amy已经结婚5年,小日子正过得风生水起,夫妻感情也很不错,是周围朋友圈里的模范夫妻。看来,结婚负债也并无不可,如果手头积蓄实在不多,可以尝试理性地“负债”结婚。结婚即负债没有那么可怕,因为真正能够托起整个幸福婚姻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两个人共同的奋斗、细心的经营。
    不过,我们在“负债”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能够承受的债务范围是多少?要把这笔钱用在哪些地方?要采用什么样的偿还债务方式?债务偿还的期限是多长?思考之后,相信你对自己的债务筹划和偿还计划都会有一个初步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