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辩

      小时候学了“叶公好龙”的故事,觉得叶公虚伪可恨。长大步入社会,才发现事情远不像书中说的那么简单,不知不觉竟对叶公产生了同情之心,甚至觉得他实在有些冤屈。
    就让我们先看看故事的原文:
    古代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爱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告诉大家说,故事讽刺了那些言行不一的人。但是假若我们设身处地地替叶公想一想的话,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责怪真龙的天真和多事。你想啊,人家叶公爱的是“艺术的龙”“高雅的龙”可你这“膀大腰圆”的真龙,人家又没有约你到家中相聚,你竟然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冒冒失失地闯入人家家里,还不从正门进,偏要“把头探进窗户”能不把人家吓着吗?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叶公”实在是太多太多。著名画家齐白石有一幅国画“老鼠偷油”画面上一只机灵的小老鼠探头探脑地望着燃烧的灯芯,目光十分警觉,样子也非常可爱。这幅画不但作者喜欢,很多人都喜欢,后来还成了艺术珍品;美国的米老鼠也风靡全球。但是当真正的老鼠来到我们面前,女人们肯定是尖叫四散,男人们肯定是人人喊打。可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着言行不一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如果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无损无害也就罢了;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不一的行为如果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自己却执迷不悟,就实在是太可恶了。由此我想起著名作家邵燕祥先生说的一个故事:2001年,先生编了一本反腐败的文选,想在扉页上写一段题词,他从杂志上看到了一段反腐败的话,因为是有关的原则指示,就抄了下来: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抓起,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减少和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奢侈浪费的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解决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刹住收受和赠送“红包”歪风。
    先生待要注明出处,才发现这些话引自成克杰1998年在广西九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成克杰贪污腐败被判死刑,就只好把这一段话删掉了。——成克杰还曾经在东方之子中忠心可鉴地说“想到广西还有七百万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好呀。”
    如果纪检部门和十三亿中国人民天真地认为成主席们是“实话实说”那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不就成了给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小人之举了吗?
    可是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情况:某些官员,坐在台上满口的人民群众利益,满肚子装的却是个人私利,做事朝令夕改,说话出尔反尔;某些商人,产品以次充好弄虚作假,对顾客坑蒙拐骗毫无诚信;我们的某些明星,上报收入瞒天过海,面对观众架子十足把他们的言行和叶公比较一下,你就一点儿也不觉得大惊小怪了!
    如此看来,你还不觉得叶公先生冤吗?
    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上当受骗的时候,是不是该反省自己没有长“火眼金睛”的过错呢?因为人家没有说谎话的权利,但是人家却有作践自己的自由;而人家明明在作践自己,你却把他奉为圣明,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善良的人们,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想坏了,可也千万别忘了自己怀疑的权利啊!因为丧失了这一权利,你就可能被愚弄,甚至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