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简程枭会怎么样。
    这是闻喃一直在想的。
    记大过吗?还是和陈琥一样?
    “叮咚”一声,手机里发来新的消息。
    他滑动屏幕,简程枭回复:
    【x:记小过,外加罚扫卫生区一个月。】
    ??
    闻喃看着那行字,直接愣住了。
    就记个小过?再罚扫卫生区?
    【nan:?】
    简程枭也给他回了个问号:【?】
    【nan:你确定就这些?】
    他抓了把头发,在屋内来回的走动。
    这两个惩罚确实都对,不过是不是顺序颠倒了?
    他是站在简程枭这边的,但他不眼瞎,简程枭身上几乎没伤,就嘴角手臂破了点皮。但陈琥不一样,那个魔方角尖,砸过来的时候很用力,脸都大红肿了,更别说他没看到的那几分钟,陈琥能被打成什么样?
    打成离医院只差一步之遥。
    闻喃突然有点可怜陈琥了。
    简程枭隔了一分钟才回:
    【x:你是想看我多受点处分吗。】
    是个疑问句,但用的是句号。
    言语间就是在肯定他的意思。
    【nan:没有,我只是觉得两极分化太严重。】
    就是因为简程枭受的处分过于轻,他现在才知道六中教导部的老师主任们也跟学生一样,搞阶级分化和歧视。
    也或许是简程枭也有势力,校方忌惮?
    两极分化这个词也不是什么好意思,闻喃觉得说错了,正想引用改一下,简程枭就说:【这些事都是我爸处理的,应该是用了些手段,那个黄毛才落下休学这个名号,不然早就踢出学校了。】
    果然……
    一句很简短的话,却覆盖了大量的信息。
    父亲,手段,学校。
    闻喃想起了那次窗口走过的身影,是个个子很高的男人,侧脸和简程枭很像,气质稳重,他那时就猜到了,那应该就就是简程枭的父亲。
    简明执,总裁,有钱,背景硬,榕城有公司,大多数工程都是在海外发展,还给学校捐了楼。
    这么厉害的人大驾光临,为了保下自己的儿子使点手段也不是不可以。
    但让他想不明白的是简程枭的那句话。
    “不然早踢出学校了。”
    或许陈琥本来的归宿只是记大过,但简明执不肯放过他,打算斩早除根,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只是让他休学保住了学籍。
    陈琥的其他事闻喃不想管,既然简程枭没事他几放心了。
    可一想到考试,他就想到简程枭被送回家缺考了一科。
    【nan:那你的英语怎么办?】
    按简程枭的能力肯定是能120往上的,但少了一科主科,他肯定排不进年级前十。
    立起的人设就这么塌了,闻喃很难以想象到简程枭的心情。
    不过简程枭的心情他永远也猜不透,这人喜欢留一手,看似事迹多多,实则全全摆平。
    【x:下周六和市里其他没考的学生一起补考。】
    ……
    妈的,原来一直是他自作多情了。
    闻喃看着简程枭发来的消息,虽然是好事,可他莫名的就是生气。
    为他操心了那么久,结果人家一点事都没有。
    晚上和何祁润几人去网吧打游戏时,不止何祁润和黄宏毅,甚至还有其他吧台六中的学生边打边讨论这次考试的答案,有几个男生哀嚎着说“明天要出成绩了,怎么办好紧张"之类的话。
    很奇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更让闻喃在意的事情哽在心头,他一点紧张的情绪都调动不起来。
    第三十八章
    周一,天晴。
    简程枭要在家反省四天,所以没来。
    在操场听了半个小时的朝会,大家回到教室,一路上大多都在讨论上周月考。
    在三楼楼梯间,闻喃刚好遇上了夏琪和她之前吵过架的同班同学,之前互不搭理的两人正在对答案。
    都是十六七岁的女生,又在同一个班,没什么要死要活的深仇大恨,隔两天气消了又能玩到一起,再正常不过了。
    看到闻喃走来,夏琪眼一亮,朝他打了声招呼。余光似乎向后瞥了眼,下一步就自然地把他拉过来一起讨论:“哎闻喃,你最近这么努力,成绩一定提的很快吧,而且你之前英语成绩也挺好的。我们刚才在讨论这个英语作文,你能告诉我们英语这个作文到底是要我们写什么啊,我都没看懂题干。”
    闻喃看着夏琪亲昵的挽着他的手臂,两人挨得极近,像极了关系十分好的朋友。
    女生的身高算高挑,校服扣子只扣了最下面一个,隐隐若现地露出一片雪白,他别开眼,把手抽了出去,看了眼题目道:“根据图画内容,帮japan写一封回家乡后的短篇日记。”
    同班的女生惊道:“啊?我还以为是让我总结japan在家乡发生的事呢,完了完了作文要凉了!”
    闻喃:“我没对答案也不是很确定,不过只要写到点了是可以的。”
    夏琪被抽开了手也没什么表情,倒笑着安慰那位女生:“没事,你写满了也会给分的,我上个学期期末那篇作文也没看懂题干,都写跑题了,但是最后也给我挺高的分了。”
    两个女生聊的激烈,闻喃和她们也不是很熟,他站了一会就想回去:“你们继续讨论吧,我还有事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