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下岗后成阴差了 第52节

      这邢处长说是要合作,可关于利润分红的事情是一句也不提?虽然她没打算拿这笔钱,可这笔钱的支配权该给她啊!就算是最终要把这笔钱捐出去,那也是以她的名义捐。
    她可以不把这笔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关中制药厂不能不给她啊!
    谢芸感觉这邢安全处长和李明清厂长有点像是联合来敲诈勒索她药方的。
    不过前有政策,后有对策。
    邢处长和李厂长不谈分红就想拿到药方,谢芸完全可以给李厂长一个不是她精简出来的药方……谢芸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道‘合方’,由大青龙汤和四君子汤合并而成的一道大补汤药。
    只要有点中医方剂基础的人,看一眼谢芸给的这个药方,就能看出大青龙汤和四君子汤的影子来。
    把这道‘合方’递给李明清厂长后,谢芸一直都看李明清厂长的表情,见他脸上没有丁点儿的错愕与疑惑,谢芸心里肯定了一件事——这李明清厂长肯定是个纯外行。
    就在谢芸有些怀疑同关中制药厂的合作会不会事故频出时,李明清厂长一拍自己那本就没多少头发的颅顶,同谢芸说,“瞧我这脑子,年纪大了有些不记事了。谢医生,您和我们关中制药厂合作,分红比例就按照您同蜀光制药厂的合作来。我们还给您提供一份外聘技术顾问的工作岗位,不需要来出勤,工资福利都按照厂里的其它技术顾问来走,您看怎么样?”
    谢芸心里突然就有些内疚了,她压下自责,“不用不用,就按照和蜀光制药厂一样的条件就行。那个合方是拿给高材生们实验用的,药厂生产时用到的方子,我得琢磨琢磨,也得找花溪医学院试一下临床效果。如果临床实验过不去,我也不敢让你们贸然生产。”
    她为人处世,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
    良心不详,遇强则强。
    作者有话说:
    这是0424的第三更,晚安
    第69章 减肥吧
    ◎孩子挑食不吃东西?打一顿就好了。◎
    关中制药厂的主营业务都在胃肠道疾病用药上, 谢芸考虑了一下关中省盛产的药材,心里大概已经有三个方子了——温胃舒汤、养胃舒汤、清胃舒汤。
    温胃舒针对的是脾胃虚寒,养胃舒针对的是脾胃虚热, 清胃舒针对的是胃火上旺。
    这三个方子都有成形的药方, 不过通常都是病人的情况来增增减减,想要做成普适性强的中成药,还得好好拿捏各种药材的剂量。
    谢芸看胃肠道系统疾病的次数不多,她翻遍医案本,一共找到了二十多个病例,而且不同病例间的差异挺大。
    为了给自己多召集一些病例,谢芸在通泰堂的门口新贴了一张报纸——
    “治疗胃肠疾病, 不收诊费,只收药费。”
    “活动时间:7月5号至7月15号。”
    通泰堂就在重机厂附属医院对面, 每天来来往往的, 不是病人就是病人家属。
    通泰堂在苏北的名气虽然没有在蓉城那么大,但也不错了。
    很快就迎来了一批病人。
    ——————
    谢芸看着面前这个有些矮小的小男孩,给号了个脉, 发现这男孩的身体发育也很慢,但骨龄却不小。
    两相一对比, 这男孩就属于发育迟滞的类型。
    “肠胃功能太弱了, 但是, 先天脾阳是很足的。这么小的孩子, 脾湿怎么会这么重?还有胃寒的情况?这小孩贪凉?常喝凉水?常吃冰棍?”
    陪着小男孩来的年轻女人脸上堆满了焦虑, “他爷爷奶奶是开小卖部的,老人家特别惯着孩子。这孩子想吃什么都是自己拿。要不是他最近一阵子吃什么吐什么, 我都不知道他一天能吃七八根冰棍儿。医生, 这问题有没有办法治?我之前带他去医院看过了, 输了好几天的液,一点好都没见着。”
    谢芸摇头,“这问题,可不只是短时间能造成的。”
    “脾胃功能一团乱麻,输液只会加重脾胃的寒湿,自然不见好。你这孩子吃的东西也不干净,肠胃里有积食,脾胃根本不消化了,而且还生了虫。”
    谢芸从西药柜台上拿了一袋打虫的药糖,说,“先除虫吧,除虫药和消食化积的药需要吃上三天左右,把肠胃给清一清,打扫干净肠胃再用别的药来调理脾胃。往后可不能再乱吃东西了……”
    那年轻女人见谢芸在医案本上写下的都是中药,想到自家孩子一吃苦药就哇哇吐的事,苦笑着问,“医生,能不能不开中药?这孩子怕苦。一口汤药都喝不下去的,平时吃饭都挑事得很。”
    谢芸心里想说,孩子挑食不吃东西?打一顿就好了。
    可这话实在不像是一位‘白衣天使’能说出来的。
    她把刚抓出来的中药放回到药斗柜中去,问年轻女人,“别的药呢?大蜜丸能吃吗?那个也有点苦。”
    要谢芸来说,一碗汤药的药效能同一盒大蜜丸相比了。煎一碗汤药需要多少药材?把那些药材打成粉,再调上蜂蜜,鞣制成蜜丸,得搓出多少的药丸子?
    能喝汤药调理的话,谢芸是不建议用大蜜丸的。
    同大蜜丸比起来,水丸的颗粒小,能和水吞服,相对没那么难吃,但想要吃够一副汤药的剂量,水丸得吃多少?吃饱吃撑都吃不够。
    那年轻女人依旧苦笑,“也不吃,这孩子嘴挑。”
    这下轮到谢芸懵了,“不吃药怎么治病?去医院倒是能打针输液,可效果你也看到了。非但起不到什么效果,还会加重这孩子脾胃的问题。要不,你们回去想想办法?药喝不下去,病是治不了的。这孩子的生长发育本来就慢了一节,要是不尽快恢复脾胃功能,以后怕是很难长个子了。”
    ‘长个子’是每一个父母都特关心的话题。
    没有父母希望自家孩子长得矮小。
    年轻女人见谢芸也说不出什么新的方法,咬咬牙,道:“那您开药吧,他要是一直不吃,那就只能强灌了。”
    给年轻女人抓完药,谢芸在医案本上整理了一会儿,温胃舒汤和养胃舒汤的方剂有了简化的眉目。
    ……
    周胜领着一胖一瘦老夫妻俩从超市那边过来,给谢芸介绍说,“丫丫,这是咱三姨和三姨夫,是咱妈的表姐和表姐夫。”
    听周胜这么一说,谢芸心里大概有了个印象,她和周胜结婚的时候见过这两位亲戚。
    老太太是个自来熟,她往谢芸跟前一坐,拉住谢芸的手就说,“外甥媳妇,我早就听你.妈说你的医术好了,但因为住在乡下,来一趟市里不方便,所以迟迟没过来。可我最近实在是遭不住了,我就好像是饿死鬼附身一样,一天甭管吃多少顿都吃不饱,而且嘴特别容易干,你说我是不是得啥绝症了?”
    其实老太太一张嘴,谢芸从这老太太呼出的口气中就闻到了不对劲。
    口气的味道已经不好了,多半是血糖出了问题。
    谢芸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饿的快,人还比之前容易瘦是吧……我给您号个脉。”
    这就是典型的糖尿病,中医上叫‘消渴’。
    西医认为糖尿病就是胰腺和胰岛素出现了问题,而中医却是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寻找是什么因素导致胰腺和胰岛素出现问题。
    人体是一个整体,有人哭得时间长一些,都会导致全身抽筋,有人崴个脚,结果头疼了五六天……这些问题都没法儿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来解决。
    谢芸用天照脉术给老太太号了个脉,安慰道:“糖尿病,但不算严重。不过,您这糖尿病……脏器病变不算太多,不难治,只是您往后不能再吃太多甜的了,您这病多半是吃出来的。”
    老太太一惊,“你号个脉都能知道我爱吃甜的?”
    周胜的三姨夫语气里有些埋怨,“早就同你说,不能天天喝糖水,你偏不听。让外甥女都知道你爱喝糖水了吧!”
    老太太冷笑了一声,“你.妈在世的时候怎么苛待我的?我给你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坐月子的时候都没喝过三回糖水鸡蛋。她活着的时候管着我,不让我吃这个不让我吃那个,现在她没了,我自己管自己家,白砂糖和红糖都没那么贵了,我不是想喝就喝?我不得把前半辈子跟你吃得苦都甜回来?”
    谢芸:“……”
    周胜:“……”
    老太太扭头就问谢芸,“外甥媳妇,我这病,就是喝糖水喝出来的?可我不喝糖水活不下去啊!感觉到饿的时候,我要是不喝点糖水,马上就晕头转向的,好几回都差点摔跤。”
    “吃几个月汤药就好了,糖水不用一次就戒掉,只需要一次比一次少喝就行。原先一搪瓷缸子水里加一勺的糖,慢慢变成半勺,再变成有时候喝白水有时候喝糖水,乍一下戒掉,身体也受不了。”
    谢芸看向几乎没见过几次面的三姨夫,“三姨夫,给您也看看?您这身体白白胖胖的,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老爷子搬了一把椅子坐在谢芸跟前,伸出手腕来让谢芸诊脉。
    老太太说,“白白胖胖不是好现象?我们都说白白胖胖是有福的面相呢!”
    “白白胖胖的人,肚子里容易生病,看起来健康,其实身体里就像是一锅烧干锅的粥,各种问题比瘦人要多。说白白胖胖有福,是因为古代之后富贵人家才能把人养得白白胖胖,贫穷人家哪里能把人养胖?不面黄肌瘦就是好的。”
    谢芸给老爷子号完脉,心道果然,这老爷子的脾胃不是很好,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都快粘稠呈大米粥了,随之而来的是心脏的过载与迅速衰老。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像是负重运动。
    运化一身气血的脾胃则是被养得懒洋洋的,肝胆都像是泡在了脂肪里,被包裹了厚厚的一层肥肉……从内胖到外,有内到外的胖。
    “三姨夫,你的问题比三姨还要严重一些,也是得吃一段时间汤药的。把身上的肉减一减,人会精神。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太容易犯困了。吃些帮助扶持脾阳的药,注意多喝水多休息,挺出来的肚子瘦回去,身上掉个四十斤,现有的病都能好。”
    给老两口把药抓好,周胜正要留很少进市里来的三姨和三姨夫吃饭,出去赶集的孟秋菊回来了,“诶,兰子,铁山,你们俩来了?”
    见孟秋兰夫妻俩拎着药出诊所,孟秋菊硬是把人拽着留了下来,“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不吃顿饭就走?胜子,做饭去,今天留你三姨和三姨夫吃饭。妈都有段时间没见你三姨了,正好同你三姨商量商量,问问你三姨咱家祖上是不是有人做过阴阳?”
    “最近你太姥总给我托梦,说咱家在下面很威风体面,在下面有享不完的福。我心里犯嘀咕啊,我是你太姥最疼爱的孙女,这是不是老太太在下面想我了?想把我也拖下去?”
    在苏北,‘阴阳’是一种职业,专门指那些懂一点风水玄学,并且靠着给人办丧事赚钱花的人。
    孟秋兰听孟秋菊这么说,也迷糊了,她在脑子里把有印象的祖宗都过了一遍,还回想了一下娘家的族谱,纳闷道:“没听说过祖上出过阴阳啊……你梦到咱奶了?我梦到的不是咱奶,是我妈。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妈在解放前是给地主家小姐绣花的,她绣花手艺特别好。”
    孟秋菊点头不止,“记得记得,婶儿的绣花手艺特好看,给你做的衣服也比我们穿的好看。”
    “可解放后,我妈说绣花不能换来饭吃,她就不绣了。我不爱绣花,她也没勉强我。最近不知道是不是祖坟出了问题,我见天儿的梦到我妈,她在我梦里非要教我绣花,我都头疼死了。你说,我现在都老花眼了,咋绣花?针都是往手指头上戳的!”
    谢芸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她把空间留给孟秋菊和孟秋兰姐妹俩,自个儿悄悄去了院子,帮着周胜拾掇中午要炒的菜。
    她是不是把自己拿素未谋面的二外婆点的天灯给放过去了?貌似是有这么一回事儿。
    谢芸有些怀疑让阴间给阳间点孔明灯是不是好事了。
    本意是想让阴间帮助阳间发展,没想着让阴间扰乱阳间的秩序啊……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两更,我这就下班回家继续码字。
    第70章 红了?
    ◎川省特别贡献奖◎
    谢芸手里择着菜, 眼睛里像是放电影一样不断地观察那些由阴间放到阳间的天灯。
    看着看着,她就沉默了。
    阴间的老祖宗们快活太久,就像是《桃花源记》中写的那段——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好多老祖宗根本不知道现代的情况,还在按照他们的想法给后代传授技能。
    比如有一位曾经在明清时期的高门小厮,他是给老爷夫人驾马车的,因为马车驾得又稳又好,所以得了老爷夫人的赏识,脱了奴籍。
    这位老祖宗给他的后代点的孔明灯里,全部都是驾驭马车的心得。
    而他的后代是在工厂里拧螺丝的, 现如今的梦想是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别说驾马车了,他连马都没见过。
    这位老祖宗辛辛苦苦点的天灯, 在后代的梦里苦口婆心的传授, 结果他送出的技能却是想当鸡肋的。
    还有和孟秋兰的母亲给她点的刺绣技能天灯一样,现在大家伙都去百货大楼里买时兴的成衣,很少有人自己做衣服了, 别说刺绣,连织毛衣都有机器了, 这技能就算学了也只能在记忆深处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