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第22节

      其实湘玉猜的没错,湘玉去王府那几日,苏鸿良和冯氏说,大哥儿到了通人事的年纪,该给他安排一两个通房了,自己家里安排好了,省的他自己憋狠了去外面惹事。
    原是伺候他的下人禀报,少爷晚上梦遗了,被褥都脏了,苏鸿良这才想起这码子事。
    冯氏也赞同,她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一般人家,这个年纪确实该给哥儿筹划了,只是她到底是继母,此事也不好开口,既然老爷提了,她办下去就简单的多。
    从一年前冯氏已经开始物色人了,通房不从外面找,一来不清楚脾气秉性,怕带坏了大哥儿,二来外面新来的伺候了哥儿,怕苏重秉自己院子里的丫鬟生了怨愤之心,只是大哥儿院里没合适的,冯氏便从府里搜罗。
    人都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找一个府里有资历、长的美貌一些的,能平了下面人的念想。其他人家找通房丫鬟都不愿找美貌的,说没得带坏了孩子,冯氏倒不这么想,自己家里圈着,无非就是房里那点子事,小丫鬟们都是规规矩矩没有花花肠子的,格局最多就是爬个姨娘,床帏之事,还能出什么大纰漏?
    如若找的人不可心,哥儿不喜欢,费心的安排也就没了意义,花颜月貌才能情投意合些,再者说苏重秉的性子他知道,刚毅木讷,丝毫没学来他老爹的风流潇洒,男女之事上出不了岔子。
    最后选中的是花园里管花草的宋妈妈的女儿,今年十四岁,在小花园干活。宋妈妈的女儿长的美貌,小丫鬟里算是拔尖的,冯氏把心思和宋妈妈透露了几分,喜的宋妈妈直搓手,本来打算求太□□典,给女儿求一门亲事,没想到竟有天大的好事砸了下来。
    苏鸿良发了话,冯氏直接把人调进了苏重秉的院子,苏重秉给重新取了名,叫澄月,在书房伺候笔墨。
    众人心知肚明,太太调了一个貌美如花的丫鬟进来,不就是往主子榻上送嘛,没过明话,可谁人心里都晓得。
    只是苏重秉真是一个木头桩子,楚楚可人的小美人就每天在眼前晃,竟然都没多看两眼,眼里净是书本。
    太太送来的人,苏重秉不好再还回去,只能先这么晾着,他明年就要参加乡试,要读的书还多得很,夫子教的课还要温习,哪有时间想情情爱爱。
    他自己不好开口,只好寄希望于妹妹,只是妹妹还小,这种事要如何出口,思前想后,屏退了所有人,只憋出一句:“你也累了好几天,早些回去歇息吧。”
    湘玉心想,你散了下人,就是为了和我说这句?好在他妹妹冰雪聪明,知道他心里所想,大哥是怕拒了澄月驳了冯氏的面子,只能先晾着人,不过此事早晚得处理,过两天没准小丫鬟就自告奋勇爬山床了呢,丫鬟奋斗轨迹就是通房到姨娘嘛,现在一条锦绣的前程摆在面前,澄月没准就自己努力了,反正是官方允许的,其他人还没这个机会。
    冯氏放人进前院的事,后宅里都知道,万姨娘去韩姨娘那坐着,开口便是:“明哥儿也不小了,也没见太太张罗。”
    一句话说完韩姨娘答不上话,心道二少爷今年不过十岁,安排通房也太早了,这万姨娘什么都争,这是着急的事儿?说话前也不想想。
    万姨娘说完也自知失言,她就是掐尖好胜,可自己也就私下过过嘴瘾,若是传到太太那,有她受的,韩姨娘是个嘴紧的,就算她传话,无凭无据自己不认就是了。只是她又想到一点,过两年自己儿子大了,若是太太心坏,找三四个美貌的丫鬟勾引重明,不让他认真读书可怎么办?
    ☆、第47章 患病
    湘玉回渌水院后,见湘雪坐在堂屋里喝茶,看她进来笑道:“好几日不见,怎么脸又圆了?”
    湘玉听到这话,下意识的摸摸下巴,这几天虽然费点心思,但是吃的好,进贡给丽妃娘娘的全是一流水的好吃食,精挑细选后递上来的,娘娘分给九公主不少,两个姑娘无聊时就坐在案几旁盘着腿吃吃吃。你递我一块芝麻卷,我给你一枚吉祥果,吃得欢快。
    湘莲过来除了看看湘玉是否安好,还有另外一码子事,原来湘莲和湘雪在女先生那上课时,课间偶尔听到湘雪和丫头说嘴,说什么舅舅那有难寻的孤本,让丫鬟找机会搭上二门的人,把东西递进来,她想看那本书许久了。
    小丫鬟很为难,自从之前的事后,二门那的人嘴紧心狠,勤香院的差事一般不敢应承,怕惹上事,丫鬟说怕三小姐也受连累,湘雪横眉怒目:“你怕什么?我好歹是主子,他们还不敢不答应,从外面递东西的多了,检查一下便可,阻拦什么,你态度强硬些,他们如若不管就告状去太太那,看谁敢拦。”
    要说去冯氏面前告状,湘雪定然不去,可拿来吓唬下人足够了,小丫鬟得了她的令,说找机会就去。
    湘莲听着奇怪,太太明令说过,不许万姨娘再和娘家人往来,那一家子都是不成器的,没得连累了苏家,本就不是正经亲戚,上次一事已经全了情面,老爷恼怒了,也不顾及万姨娘和两个孩子的脸面,只说那家子是烂泥扶不上墙,别再登门。
    这话连湘莲都历历在目,湘雪怎么这么胆大,还敢私下来往?还管万姨娘的兄弟叫舅舅,这叫冯氏听到情何以堪,湘雪看着聪慧,大事上竟然这么糊涂。
    湘莲摇摇头,如果姐妹间关系亲厚,她一定会提点一番,可是湘雪就是一个炸毛鸡,如果她说了,一堆什么我和你不同,就知道巴结太太,连血缘亲情都不认的冷血儿的话等着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到底一家子姐妹,平时虽有龃龉,一起磕磕绊绊长大,情意还是有的,这话她除了湘玉,连韩姨娘都不能说。
    依着韩姨娘的性子,她前脚提了,后脚韩姨娘就得去告诉太太,那样湘雪可就惨了。
    听了湘莲的话,湘玉也百思不得其解,首先她想的是:湘雪脑子里是有坑?苏老爹就是一时气愤,日久月深,等火气消了,把万家的糊涂事忘掉大半,依着老爷太太的性子,一定不会断了他们的骨肉亲情。
    不管嫡庶,正经外家只有冯氏娘家,姨娘的家人没在台面上,可表面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外一回事,不止万姨娘,曹姨娘也经常悄悄给娘家送银子送东西,冯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惦记家人没错,自己手里宽绰了接济一二,苏府不差那点银子,冯氏也不是心窄的人,断然不会为难。
    不过就是多忍耐一些日子,这有什么难的,非得往枪口上撞,一来二去,难免走漏风声,苏鸿良大事不糊涂,上次万姨娘兄弟差点连累了苏老爹的官声,碍着孩子们的面子不能狠狠处置,本就憋着气,这下如果他们再不听话,谁知道苏老爹会怎么办。
    湘莲又悄悄说了一句:“我听说万姨娘为了帮她哥哥,连湘雪的一盒子首饰都搭进去了。”
    湘玉难以置信:“湘雪可就拿一盒子值钱首饰,之前没少跟咱们提,万姨娘怎么拿女儿的东西去填补?”
    湘莲说:“拎不清呗,我姨娘听过一耳朵,湘玉哭闹着说要回来,万姨娘劝了半天呢。其实也就是她们看不清,勤香院的婆子扯舌,说万家日子过得不错,使奴唤婢的,住着二进的院子,就是跟万姨娘哭穷罢了。”
    那可真是雾里看花当局者迷,万姨娘家人觉得女儿进苏府发达了,就使劲从她手里抠银子,万姨娘看着风光无限,可手里的银两到底是有限,连女儿的物件都搭上了,可湘雪怎么还和所谓的舅舅那么亲近呢?
    湘莲一脸神秘:“这你就不知道了,万家人是做生意的,最懂人情世故、左右逢源,略使些手段,湘雪估计就觉得那是一家子人,得亲记些。再者又投其所好,找来了湘雪想要的孤本,人人都有死穴,下对了药而已。”
    湘莲话说的有理,湘玉沉默了一会儿,湘莲又问:“那咱们怎么办?能帮上一把吗?”
    湘玉摇摇头,喝了一口铁观音,茶水清香,顺着喉咙留下来,一片清润,缓解了不少口干舌燥之感,湘玉回道:“咱们什么也做不得,湘雪那性子……你也知道,或许她也该受受挫折,总是这么拎不清,现在还能说一句年小不懂事,以后呢?咱们先观察吧,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万家人不是已经离开湖南了吗?她记得苏老爹让万家人走了,再者就算人留在湖南,可下人哪个还敢递万家人的话?唯恐麻烦上身呢,万家人的消息得传进来,不然湘雪怎么知道?那接应人是怎么回事?还有其他的疑点,湘玉隐隐觉得,事情应该没湘莲说的这样简单……
    送走了湘莲,又迎来了湘琪,几日不见,小湘琪像是晒黑了一些,曹姨娘带着过来的,她也没进屋,就在院子门口把湘琪一推,笑道:“刚在太太那略坐坐,听说七小姐回来了,湘琪嚷嚷要过来,太太便说去找七姐吧,我这就把她送来了,还得叨扰七小姐一番。”
    曹姨娘说的客气,湘玉忙道:“不麻烦,我几日没见湘琪也想她,等一会儿我让丫鬟送她回去。”
    湘玉勾勾湘琪的鼻子:“怎么黑了?”
    湘琪已经爬上了榻,趴在榻上搭话:“我每日都在院子外荡秋千,逮蝈蝈,夏天真好,我最不喜欢冬天了,只能闷在屋子里。”
    湘琪说完从袖子里掏出半个鸡腿,油乎乎的一大片递给湘玉:“刚太太给我鸡腿吃,我知道七姐姐回来,就剩下了半只,连奶娘都没看见我藏呢,七姐姐你吃。”
    湘玉看着这半只鸡腿,知道湘琪的心意却也吃不下去,让采茶拿了下去,自己牵着湘琪去洗手,打了皂角,使劲搓了几下,湘琪咯咯直笑。
    两岁的小娃娃正是粉雕玉琢,湘琪眉眼随曹姨娘,长大必然是美人胚子,湘玉在现代是独生子女,在这多了一个小妹妹还这么亲近自己,真是称心快意,可以过一把当姐姐的瘾了。天黑后湘玉说送湘琪回去,湘琪扒着湘玉的手不撒:“我要在七姐姐这儿。”
    奶娘忙过来抱,好说歹说哄了好一阵子才算好,谁知湘琪来了一句:“三姐姐在太太院门前晃悠,见了我竟然不理我,七姐姐也要学三姐姐吗?姨娘老说我玉雪可爱,那你们怎么都讨厌我。”
    说完自己呜呜的哭了起来,湘玉没哄孩子的经验,忙拍拍她的背,觉得好笑,小孩子记仇,湘雪不过是没看见她,就引来小孩子一肚子的委屈,她耐心说道:“湘琪乖,明日我和五姐姐还有重宇一起和你玩可好”
    听到重宇小姑娘的眼睛亮了亮,吸吸鼻子止住哭声:“真的吗?我要和三哥玩堆沙子。”
    今日一天湘玉也真是精疲力竭,不过好在送走了丽妃娘娘,如果没差错的话,以后她和那几个天家人,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采茶说备好了木桶让湘玉去洗澡,湘玉说不急,先唤来了采薇,问府里的情况,采薇说一切安好,只是梅香像是不太舒服,今日干活有些没气力。
    湘玉让人把梅香叫进来,梅香脸色有些潮红,像是生病了,苏府的下人生病会找城里的大夫诊断,此刻大门已经上锁了,可看病重要,湘玉让采薇去冯氏院子里找赵妈妈,赵妈妈去叫了门,小厮听了吩咐,应了一声去外面请大夫。
    大夫匆匆赶来,还带着些许的睡意,先是看了梅香一眼,神色有些迟疑,蹭过来一些,问梅香:“最近是否先是骤然畏寒?四肢发凉,而且身体酸疼?之后又觉得高热难忍?”
    梅香点点头:“就是大夫说的这般。”
    大夫又问:“小人再多嘴问一句,姑娘可是一直从小待在苏府,还是最近去过其他地方?”众人皆不解,不知大夫为何问这些,只是医者问话必有缘由,梅香说道:“我本不是湘地人,是最近被卖到苏家的,我家是云南的,前几个月从辗转来到这里。”
    大夫像是证实了心中的疑问,点点头,然后手搭在梅香的脉上,眉头越皱越紧,过了一会儿站起身拱手道:“如果在下诊断没错的话,这位姑娘患上了疟气。”
    疟气?如果湘玉猜的没错,疟气就是疟疾,这是一种很凶残的传染病,潜伏周期长,恶性疟死亡率很高,而且这是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古代,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能要人命的古代。
    这可不是小事,为了怕出现误诊的情况,湘玉让人去敲了冯氏的门,冯氏有些心慌,但也泰然自若的吩咐安排,谨慎起见,又找了城里医术高明的三个大夫诊断,结果都一样,大夫都说梅香患了疟气。
    ☆、第48章 疟气慌人心
    众人皆是一惊,家里出现这样难治的病,可如何是好,冯氏到这会儿也慌了神,让赵妈妈去前院差人叫苏鸿良回来。
    大夫也就是开药先吃着看,能不能好要看梅香自己的造化,苏家人也得观察观察,看有没有染病的人,不过大夫说了一句话比较宽人心,梅香的病发现的及时,其他人得病的几率应该不大。
    听到大夫这话还能稍稍松了口气,但也不能不留神,冯氏吩咐下人在宅子的每个角落都要仔细的消毒,尤其是湘玉那,得重点留意,至于梅香怎么安置,冯氏没了主意,苏府必然是不能待下去了,等老爷来定夺吧。
    苏鸿良急急忙忙赶回来,听说家里有人患了疟气也是惶恐不安,拦下大夫细细问了几句,大夫也不想久留,开了药方捂着鼻子溜走了。
    梅香被挪去了后院西边的最角落一个房间,没人敢到她近前去,苏鸿良摇摇头:“买了一个小丫头进来,没想到竟然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冯氏听苏鸿良这话十分不喜,后宅的琐事都是她打理,老爷不用操上一分心,没功劳也有苦劳,再者后来买官奴之事和老爷提过,他也是赞同的,还说官奴的气度必然比一般的小丫鬟要高华一些,到出了事,倒索性都推到她身上了。
    冯氏的耳坠摇摆晃动,她心烦的摘了下来,回道:“大夫都说了,这病平时根本看不出,我费心费力料理家事,竟得不到老爷一句好话。”
    苏鸿良本来就心乱如麻,被冯氏一堵,还如何畅快,挥袖而去:“太太说的是,既然后宅都是太太打理,那我就不再多嘴一句,此事太太自己看着办吧。”
    冯氏立刻愣在了当场,她不过是埋怨几句,老爷怎的就生了大气,赵妈妈在一旁冷眼旁观着,等苏鸿良出了门,才上前说道:“太太啊,这么多年了,你的性子还是如此直拗,夫妻间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太太你温声撒撒娇,诉诉苦,老爷一定吃这套,像你刚刚这般强硬,烦心的人只会更心烦。”
    可事到如今,冯氏骑虎难下,让她转过头去央哄老爷,她也做不出来,这时湘玉进来,问冯氏打算如何处置梅香。
    冯氏想了一会儿说道:“咱们也算仁至义尽,把梅香送到郊外去,咱们在山底下有个小院,山下人烟稀少,梅香过去也不会传染旁人,大夫送的药都带上,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湘玉平心而说,冯氏的做法算是伤害小一些的,也为梅香做了思虑,可按照冯氏的意思,完全就没有让梅香再回来的打算,就算是梅香有幸逃过一劫,她一个弱女子,无亲无故,又怎么生存呢?
    湘玉说道:“太太,我求你一个恩典。”
    冯氏勉强露出一个微笑:“你不用说,我便知道,是为了梅香求的吧。”
    湘玉点点头,坐到了冯氏的旁边,亲手剥了一粒葡萄给她:“太太最心善,太太是活菩萨。”
    冯氏打断湘玉的话:“你有话便说,可别给我带高帽子。”
    湘玉嘻嘻笑了一声:“梅香也是受害人,她自己也不知道得了疟气,这两日还在卖力干活呢,若是把她一个人留在山下无依无靠,不说别的,连饭都吃不上,咱们把她送过去,找上两三个大点的丫鬟,轮流给她送饭,反正就放在院子外,也接触不到,等梅香好了,再让她回府当差。”
    冯氏有些提心吊胆:“送饭也就罢了,还让梅香回来当差?”湘玉知道,古代人都求个吉利,像梅香这种情况,有的人家直接挪出去,让她自生自灭了,别说回来当差,死活都不会管。
    湘玉劝说冯氏:“梅香来了我这日子虽然不长,但是我使唤的十分顺手,她是一个知情识趣的,找一个顺心的丫鬟不易,太太可别拦着我,不然我可不依。”半央求半撒娇,又跟冯氏说了一箩筐的好话,冯氏也不是绝情的人,总算答应了湘玉的要求。
    梅香被挪了出去,苏家的护院们用白布围上嘴,身上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抬了一顶绿蓬小轿子,送了梅香去山下。
    临走前湘玉隔着帷幔见了梅香一眼,和梅香说好好养病,等她好了就接她回府,梅香的眼泪珠子巴拉巴拉往下掉:“小姐你没有诓骗我?我若是好了,真的能再回来吗?”
    湘玉用力的点点头:“梅香你放心,我说到必然能做到,你只管好好养着,其他不用操心。”
    梅香此去,刚刚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她到苏府不到三个月,就给整府带来如此大的麻烦,能送她去养病已经算是仁义,小姐竟然还说允许她回来?梅香身子弱,摇晃着给湘玉跪下磕了三个头。
    湘玉也过不去,忙说快起来不用这样,梅香擦了一把泪:“小姐这是我的心意,待我好了,做牛做马报答小姐的恩情。”
    此事对于湘玉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她也没梅香说的那样伟大。
    采茶在一旁说:“梅香你放心去,你的床铺我还给你留着,谁都不给。”
    梅香憔悴不堪的脸上浮出一丝微笑:“好嘞,我一定健健康康回来。”
    送走了梅香,湘玉要安排给她送饭、照看她的人,刚在冯氏那说的法子行不通,冯氏当时心烦意乱,加上苏鸿良拂袖而去,根本没心思仔细听她讲话。
    山下离苏府太远,一日三餐每日跑过去送,要把人累死了,这段时间还得找人在附近照看着,湘玉想了想,去前院找了苏重秉。
    湘玉的要求苏重秉几乎有求必应,帮人也是积福,湘玉都想好了,让采薇和采棠去山下,采棠最细心,两个姑娘家去外面湘玉也不放心,采薇哥哥在采买处,跟着一起去更妥当。
    苏重秉道:“没问题,我再给你拨四个护院过去,院门总得有人守着才放心。”
    大夫开了预防疟气的药方,厨房里煮了好几锅,苏府的每个人都喝上一碗,冯氏又搜罗出了一些食谱,什么.蒜头椒叶汤、赤豆鲤鱼汤,每日换着花样做好端上桌。
    大夫说,先观察三个月,如若三个月家里无人发病,那说明大家都是无碍的,三个月作为期限,日子一过便一目了然,湘玉不知这疟气和现代的有何不同,大夫说潜伏期是三个月,那她就静静等着吧。
    安排好有病的那个,没病的一家子人更难安排,疟气到底是传染病,也不知苏家人有没有人沾染,可也不敢冒险,苏鸿良跟知府大人禀告了情况,为了安全起见,苏鸿良被停了三个月的差事,先暂时在家做事,有公务往外传一声,避免感染。
    苏鸿良直道流年不利,知府的意思,苏府这疟气先观察看看,三个月后若无事便好,如若有人染病,恐怕还得京城里传话,毕竟丽妃娘娘和苏家人都接触过。
    这三个月,苏家人过得皆是提心吊胆,就怕哪天发热诊出了病,万姨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太太的不是也不挑拣了,从冯氏那要来药膳的做法,和冯氏一样,每日都拿银子出来,让小厨房做,不止她吃,她把湘雪、重明的那份也做出来,让丫鬟拿食盒送过去,转佛珠求菩萨,一定保佑家人平安。
    苏家自己人的走动也少了,孩子们都停了课,也不能说是传染病,就说家里有事,先缓一缓,授课的女先生听说先停课,正好收拾行囊去看望姐姐,倒也没耽误什么。书院那里,重秉重明都是勤学上进的孩子,夫子只嘱咐他们勿要忘记勤学苦练,不要贪玩。
    两个少爷的日常很简单:吃饭、读书。除此外再无其他。冯氏嘱咐各人尽量少出院门,待在各自院子里,湘玉心里默默总结:冯氏的中心思想便是,各自待在屋里,避免交叉感染,这个决策确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