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第19节

      百姓们自发给衙门送了匾额,上面写着:“廉明公正”,收了匾额苏鸿良洋洋得意,回家后和冯氏炫耀,湘玉在一旁当背景板,心说公正就算了,他这个爹定然不是廉明的,不然一年的俸禄哪里养得起这一大家子人,水至清则无鱼,能为民请命,也算好官、好官。
    苏鸿良兴致好,跟冯氏来了一句:“若是曹氏肚子里是男丁,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取苏重廉,廉洁奉公,也算是警醒。”
    湘玉:“……“渣爹脑补的戏份可真多,为自己加戏的技能max啊。
    湘玉要的兔子是苏重秉送来的,苏鸿良事忙,就交给了儿子办,苏重秉寻来的是一只灰色的兔子,刚生下来两个来月,湘玉取名叫小灰灰,小灰灰也就比大人的手掌大一些,灰灰的一团,小兔子肠胃不好,怕热,更怕惊喜,嘱咐了蔓草精心照料。
    苏重秉功课越来越忙,夫子已经开始给学生们讲乡试的题目,苏重秉做文章不错,不同于文人骚客的锋发韵流,他的文章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更加适合科举取士的要求。
    苏重秉笑道:“我拿着兔笼子在街上碰到了同窗,还被取笑了一句,都是因为你。”这个哥哥看着严肃,可对妹妹真是宠爱。
    湘玉说道:“那多谢哥哥了,爹爹刚给我了一罐君山银针,这可是君山茶的贡尖,我让采茶给哥哥泡一杯?”
    苏重秉道:“你看,爹爹可是疼你,可没给我君山茶。对了,关于君山银针的诗句,你可知道?”
    自己大哥就有这个毛病,一言不合就开始作诗,好在湘玉知道一句,说道:“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我说的对吧。”
    兄妹俩说话,采茶让梅香去烧热水,自己去黄花梨三柜橱里把乳白窑变釉茶叶罐拿出来,挖了一点茶叶,去看柜子,发现柜脚上下有些发霉,和湘玉禀告,湘玉去看了一眼,见到柜子上的斑点:“估计是受潮发霉了。”
    这可是黄花梨的柜子啊,好可惜,采薇说有办法去霉,湘玉便交给了她。苏重秉道:“就是一个柜子,赶明儿我给你搬个柜子过来,那柜子有趣,四周是透气通风的格子,叫面条柜,还有一个名字,叫气死猫。”
    “气死猫?”
    “没错,柜子里的东西外面能看见,猫儿看得见、够不着,因此有了这个别名儿,我那有个储物的小柜子,放些吃食刚好,你如果要给你送过来。”
    湘玉忙道:“要要要,明日你就让小厮搬过来吧,到我这就成了气死兔。”采茶端茶上来,苏重秉喝了一口:“好茶!”
    哥哥心情不错,湘玉问道:“乞巧节唐二她们都出去玩,听说丽妃娘娘省亲,晚上会特别热闹,大哥你带我去吧。”说完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苏重秉。
    ☆、第40章 七夕
    苏重秉说道:“这有何难?等我去和太太说,带你们出去玩,只是有一点,得跟紧了我,不许乱跑,不过今年太太估计也出去逛,若是太太去,你们跟着太太更妥当。”
    冯氏年节里不愿走动,有宅女的属性,湘玉在院子里关久了,出去一趟就跟犯人放风似的,抓住机会就想出去玩儿。
    大哥说的也对,先问问冯氏的意思,如果她去,带着他们几个一起,七夕算是一年里重要的节日,加上丽妃省亲,一定有趣。
    七夕的前几日,苏府就开始忙着筹备了,采买处从外面买来瓜果酒肉,庄子里也送来了时蔬瓜果,还拿来一只山上打的野猪。
    冯氏让府里的丫鬟制作牛郎、织女的小像,用竹子编扎好身子,用裁衣剩下的布料做个裙子,做好之后悬挂在院子里的树上。
    湘玉小院里,采茶和梅香手巧,做了磨喝乐,用土木雕成的,穿上荷叶半臂的丝绸衣裙,彩绘了一个木雕做栏座,用碧纱罩起来,桌子也有讲究,需用青绿销金桌布罩好。
    七夕前四五天,人们互相就开始赠送瓜果,湘玉早早便想好了每人各送什么,她给湘莲送了苹果和桑葚,给湘雪送了葡萄和桃子,给湘琪和重宇送了西瓜,两个哥哥没送,食盒是她找木工做的,红木五彩点螺牛郎织女图食盒,符合节日的意境,装好让丫鬟送到了各处,下午便收到了回礼。
    湘莲除了回赠水果,还让丫鬟给她拎来了缠枝番莲的攒盒,小拼盘里装的满满的。
    冯氏在院子里“种生”,小木板铺层土,播下栗米种子,等生出嫩苗后,摆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的模样,再把绿豆浸在碗里,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前几年冯氏从未种过,今年赵妈妈撺掇她,说求个吉利,做个五生盆,又不麻烦,等冯氏摆弄好了,赵妈妈说再买一个蜡玩偶回来,放在水土上,是宜子之兆,做这些就是图个吉祥,冯氏心情舒爽,做了两套八段锦。
    湘玉给交好的别家小姐赠送了瓜果,篮子下还压了一封信,小闺蜜间也不常见,偶尔写写信,大人也不管,反正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孩子也小,只言片语的笔墨落在外面也无妨。
    到了七夕当日,冯氏把孩子们都叫在一起,指着碟子里的赤小豆,女孩儿吞二七,男孩儿吞一七,这是老传统了,吞了这个,一年稳稳当当的不生病。
    冯氏早起用乌鸡血混着三月三的桃花粉,搽脸搽身子,这是美容养颜的圣品。
    庭院里早早的就摆上了香案,放满了瓜果,下人捉来了蜘蛛,冯氏让放在了金银盒子里,就等着第二日一早,小蜘蛛吐出又圆又正的丝来。乞巧乞巧,便乞得了巧。
    蜘蛛年年捉,图个吉利,下人们已有了经验,知道什么样的蜘蛛吐丝圆正,老爷太太求个吉祥顺遂,办好了差事,太太打赏的手可松的很,赶上了三个月的月例。
    苏家的孩子早就做了新衣裳,每人选的颜色都不同,按照自己喜好来,也不用穿统一的衣裙,到了晚间,苏鸿良早早的下了衙,自家人围坐在桌上吃团圆饭。
    姨娘是不能上桌的,就在太太一旁伺候着,湘玉看着冯氏身后站了一群,觉得有些滑稽,苏鸿良姨娘不少,四个姨娘排排站,冯氏后面密不透风,平时料理冯氏用饭的丫鬟都插不进去。
    冯氏后面站着一排小妾,自己不自在,可平时不用小妾侍奉用饭就算了,年节她也不推辞。吃饭前苏鸿良先说了一会儿,反正就是一些酸腐话,如今富贵不易,后人要珍惜,要恭敬老爷太太,要做忠孝友悌之人。总之就是这些。
    湘玉听着苏鸿良训话,想起了上学时候的校长讲话,可谓同工异曲,等熬到苏鸿良讲完,众人才动筷子。
    七夕节的饭菜十分丰盛,不亚于过年,可压力也大,吃饭前苏鸿良让儿子应景作诗,苏重秉、苏重明每人做了一首,连最小的重宇苏鸿良都没放过,笑眯眯的和重宇说:“重宇小,不用作诗,背一首便可。”
    韩姨娘和湘莲早就教好了重宇,重宇站起身,板着小脸背了一首杜牧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重宇咬字清晰,看了三个儿子,苏鸿良生出一阵自豪感,连说了三声好。
    问了儿子,也不能落下女儿们,简单问了问几个小姐的功课,吃这顿饭也是累得慌,桌上的人撑着笑意,到开席来舒缓一些。
    冯氏后面的几个姨娘,站着笔直,互相扫几眼,都往苏鸿良那瞥,本来曹姨娘不用站着立规矩,毕竟有了身孕,曹姨娘非说站着不打紧,冯氏也不好驳了她的心意。
    站了一小会儿,冯氏回头道:“扶着曹姨娘回去吧,站着一会儿已经够了,肚子别在有什么闪失。”苏鸿良忙附和:“正是太太说的这样,让厨房给曹姨娘端些饭菜过去,明天多睡一会儿。”
    怀孕的这个当成金蛋捧着,剩下三个可就是平常的如同泥球了。芳姨娘夹了一筷子七夕果,放在冯氏的盘子里,笑道:“太太和老爷和和美美,吃个巧果来年更顺。”芳姨娘嘴甜,冯氏夹了一块放嘴里,回道:“就数你会说。”
    韩姨娘也不甘落后,舀了一碗汤递到冯氏的手边,万姨娘一动不动,她旁边的丫鬟捅捅她:“姨娘别置气,姨娘们伺候太太用饭是常理,那两个都是会阿谀奉承的,姨娘好歹做个样子。”
    万姨娘自然晓得,但就是看不上芳姨娘和韩姨娘的谄媚劲儿,有功夫巴结太太,怎么不想法子留住老爷?自己没本事罢了。
    她虽然这么想,也夹了两次菜放在冯氏的碗里,结果到晚饭结束,她夹的菜冯氏一口没动。
    其他人看不见,芳姨娘和韩姨娘可是看的真切,瞧瞧,整日吆五喝六的,到太太这就是不吃你这套,另外两人的菜冯氏悉数吃了,你万姨娘的,我就不动筷子,韩芳两个姨娘看着畅快,动作更殷勤了。
    湘雪一直注意着姨娘这的动静,见姨娘受了委屈,她心里也发酸,可哥哥常说,不让自己掺和姨娘的事儿,她是小姐,得矜持着,不能瞎参与。
    她说哥哥心狠,可二哥根本不理她,还让她好自为之,别意气用事。她嘴上虽不服,可心里是惧怕二哥的,此刻看着姨娘奉承巴结太太,难受的转过头去。
    ☆、第41章 逛夜市
    吃过了饭,冯氏说带孩子们上街转悠,苏鸿良也极有兴致,言道一家人一起去,算起来主子十来个人,老爷太太全家出动。
    衣服也不必回去换了,都是穿好新衣服过来用饭,冯氏走前说姨娘丫鬟们不必拘束,三五成群的围坐欢聚也可,随意一些。
    冯氏让赵妈妈拿出五彩绫线结成的樱桃、角黍饰品,给女孩戴樱桃,男孩戴角黍,一家人浩浩荡荡出了门。
    等主子们都走了,剩下的人也撒了欢,都是苏府的下人,最大的就是半个主子的姨娘们,除了跟着去街市的,关系好的都凑在一起,搬个方桌,嗑瓜子喝香茶,摇着折扇谈天说地。
    芳姨娘和韩姨娘都去了曹姨娘那里,陪着曹姨娘说了一会子话,怕她身累,没多久就散了。
    湘玉他们坐着马车去街市,马车到街口,前面都是人潮,大伙都下了马车,步行往前走,苏鸿良和两个儿子走在前面,冯氏和女儿们走在中间,家里的奴仆走在最后。
    和往年不同,今年街上的小贩尤为多,猜灯谜、捏糖人、掷飞镖,应有尽有。湘玉跟在大人后头,一步不敢走散,不是她胆小,每年节日,街上都有小孩走失,人潮汹涌,挤几下就散开了,暗处若有人贩子,湘玉这个年纪的很容易成为目标。
    湘莲挽着湘玉的胳膊,姐妹俩并排走着,湘雪跟在二哥后面叽叽喳喳。蔓草第一次跟着出来逛,她躲在采薇旁边,怯声问:“我听说街上有拍麻花的,我不会被掳走吧。”采薇没听真切:“拍麻花?”
    蔓草解释道:“我们老家的叫法,就是偷小孩的。”
    采薇掩嘴笑:“你放心,你这身量没人偷你。”蔓草生的圆润,皮肤黝黑,让蔓草跟着出来也是看中了她的一把子力气,不像其他丫鬟娇弱,街上人多,她走在湘玉身边也能护着她一些。
    湘玉在前面听到二人的对话,转身和蔓草道:“有没有拍麻花的我不知道,前面倒是有喊糖葫芦的,等我买给你们吃。”湘玉拿出银子,给丫鬟们每人买了一串糖葫芦,丫鬟大多十多岁的年纪,皆爱吃甜食,笑盈盈的接过来,吃了一口甜在嘴里,谢着七小姐。
    苏家父子停在了猜灯谜的摊位,这几个都是附庸风雅之人,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怎么肯放过?
    湘玉也有兴趣,猜灯谜嘛,就是猜谜语,摊主看到小孩子要猜,挥挥手:“去去,小孩子凑什么热闹?”湘玉不服气,人小怎么了?人小还志气高呢,她指了指莲花的花灯,我要猜这个。摊主拿出题目,上面只写了一个字:武,打一字。
    武……湘玉想了想,有了答案,她抬头和摊主说:“我知道答案了。”这个题目并不难,不过因为面前是七八岁的小姑娘,摊主没放在心上,拿了个简单题目出来,可也没想到小姑娘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也不知是真是假:“你说出来我听听,和谜底的卡片对照一下。”
    湘玉说道:“斐字。”湘玉说了这个字,哪里还需要验证,武,可不就是非文吗?
    苏老爹笑着抚须道:“这个字我都没猜出来,把武字联想了太多,而忽略了字面本身的意思,有趣有趣。”
    湘玉心满意足地拿了花灯。
    冯氏扭着绣帕,含笑和苏鸿良说想要那个棱角灯,夫人这样简单的要求苏鸿良自然不会推诿,摊主拿出字谜的谜面,上面写着:“牛之头,虎之尾,猜不着,别多嘴。”
    苏鸿良看了谜面,言道有意思。少顷,苏鸿良猜到了谜底:“先”。这可不就是牛的头,虎的尾嘛!冯氏羞赧的看了苏鸿良一眼,媚态横生,七夕本就是情意绵绵、祈求花好月圆的日子,在节日的烘托下,夫妻二人间也流露着别样的情愫。
    湘雪也磨刀霍霍向灯谜,一行人换了一个摊位接着猜,湘雪猜中了两个,有一个没猜到,湘玉明白了谜底,也没告诉湘雪,不然按照湘雪敏感的性子,不但不会感激她,反而会觉得她是出风头,湘玉才懒得多管闲事呢。
    苏重秉和苏重明每人猜了一个,都是当即便说出了谜底,每个主子至少拎了一个宫灯,好在带的下人不少,每人手里提上两个,还有富余的人手。
    前面有珠钗卖,材质肯定不如首饰铺子的精致,但花样都是以牛郎织女为主,过节嘛,图个样式好看,冯氏带着苏鸿良过去选,湘雪追着重明去看杂耍。
    湘玉听见前面有人吵闹,就和湘莲挤过去看了看,原来是一对兄妹在玩掷飞镖,十个铜板买十个飞镖,最少中三个十环,才能有奖品。
    这一对兄妹掷了三十个,也没成功,妹妹生气了,拽着哥哥的袖子要前面的泥人。哥哥问摊主能不能单卖,摊主是个倔脾气,说你出什么价钱我也不单卖,出来摆摊要守规矩,你只有中了我的镖,才能拿。
    湘玉瞧着兄妹俩年纪都不大,妹妹大概四岁左右,哥哥应该和湘玉相仿、或者大上一两岁,穿的是绫罗绸缎,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小姐。身边的奴仆劝了半天,妹妹哭着就是不走。
    湘玉走上去从荷包里拿出十个铜板:“摊主我要十个飞镖。”湘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思绪恍惚回到了:“摊主我要一个煎饼果子,里面放三个鸡蛋”的青葱岁月中。
    摊主并没有给她回忆过去的机会,递过来十个飞镖,冲着湘玉说了一句:“你这个小女娃小心点扔,我开门做生意不能不卖你,你可别失了准头,再把飞镖扔到人身上。”
    摊主的话一说,围观的人都自觉地往后退了三四步,湘玉心道,她在现代的时候,玩飞镖可谓是高手,基本百发百中,当年玩这个是因为前男友劈腿,她被绿了,分手后把他的照片贴在靶子上,每日拿着飞镖戳戳戳,后来是真喜欢上了玩飞镖,经常参加俱乐部的活动。
    小妹妹跑到湘玉身边,大喊着姐姐加油,湘玉摸摸她的头,露出一个你放心的表情。可湘玉没得意起来,第一镖不仅没中红心,竟然直接脱靶飞到了地上。
    摊主坐在板凳上摇头:“真是捣乱。”
    其实倒不怪湘玉,她年纪小,手腕上没有劲力,想的是一回事,飞镖脱手后又是另外一种境况,第二镖的时候她出手力气小了一些,中了九环,接下来的飞镖,中了四个十环,虽然湘玉觉得不如意,可是按照她目前的状况看,已经很不错了。
    她望了望还在愣神的兄妹俩,把泥人递给小妹妹,笑嘻嘻说送给她,小姑娘毫不吝惜的抱着她亲了她一下:“姐姐是好人,我喜欢姐姐。”旁边的哥哥一把把妹妹拽走:“多谢了。”再没多说一个字,真是惜字如金。
    妹妹不满意,噘嘴埋怨哥哥:“还不是你笨,还不如姐姐,人家中了四环。”哥哥回道:“今年开始就有师傅教我骑射了,下次定然能十环全中。”
    湘玉刚要走,苏鸿良带着冯氏寻了过来,冯氏眼中带着焦急,见到湘玉拍着她说:“你这孩子,胡乱跑什么?我和你爹爹买完钗子不见你们,可是急坏了。”
    湘莲在一旁说道:“太太没事,刚刚湘玉玩了一次飞镖。”冯氏倒不在乎湘玉玩了什么,只要她平安无事就好。正说话遇到了熟人,是何通判一家人,何三小姐见了湘玉,忙拉着手和她在一边说话,这边两个老爷客套起来。
    湘玉有点时间没见到何三了,之前何三去了外祖家一段日子,她外祖家在江浙一带,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没待多少日子便往回赶,饶是如此也折腾了快两个月。何三清减了不少,她叹道:“那边的饮食极其清淡,你不知道,我刚去时吃饭,那汤没有一点滋味,跟白水似的,可我也不敢问,饭后悄悄问外祖母,是不是厨子煮汤往放了盐,谁知道我刚说完,祖母笑的踹不上气来,我还纳闷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人家那做汤喝的就是这个滋味。真是不习惯。”
    何三又说:“我看你去刚好,吃不好能瘦一些,你看你的脸,都有双下壳了。”湘玉下意识的摸摸下巴,根本没有好嘛,胖点也没什么不好,反正年纪小。
    何三和湘玉说了一些江南的见闻,和她们这确实迥异,作为北方人,在现代湘玉去江南旅游过几次,不过听何三说,古代的江南和现代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尤其是民俗风貌上。她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去古时的江南走上一遭。
    两家人说话的功夫,那兄妹俩悄悄离开了,什么时候走的也没人发现,蔓草道:“就在刚刚何老爷来了之后,兄妹两个听了几句,我就看见他们看了小姐一眼,然后就往东面走了。”
    夜市有花灯表演,围着好几圈人,也挤不进去,冯氏没让湘玉她们外里挤,再照看着,里面人多也难免会挤散,还是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踏实,又玩了半个时辰,才往街外走去乘轿子。
    ☆、第42章 拜见丽妃娘娘
    第二日一早,湘玉刚要去上课,被冯氏急急的唤了回来:“快别去了,换身衣服,跟我去见丽妃娘娘。”
    湘玉摸不清头脑,丽妃省亲她是知道的,只是苏老爹的官职不高,远没到得娘娘召见的地步。冯氏换了一身宝蓝色对襟羽纱百蝶穿花缎裙,给湘玉挑了一件流彩如意绣花百蝶裙,满意的点点头。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去,丽妃娘娘仅仅说见见家里嫡出的孩子,苏鸿良带着冯氏和一儿一女,湘玉自己小声絮叨了一句:丽妃虽是妃位,可在皇家也是妾室,竟然瞧不上别人家的庶出。
    苏鸿良也不知道何事,丽妃娘娘毕竟是女流,他们这些地方官不方便相见,再者即便有事吩咐,找知府大人便可,也犯不着找他一个六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