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第73节

      无人做事,无人受令。
    国家为之瘫痪,九州为之震荡。
    若是盛世太平也就罢了,或许还能熬个几日,可眼下是天下初平,百业待兴,一旦朝堂陷入混乱,脆弱不堪的大汉王朝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九州大地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更别提陛下还在对匈奴用兵。
    若长安乱了,前线粮草无法供应,几十万兵马断了粮,还不是任由匈奴人肆虐砍杀?
    待杀光杀净边关部队,匈奴人便会挥师南下,踏平汉家山河,后世的靖康之耻,便会提前在这个时代上演。
    萧何张良对视一眼,看到彼此眼里的无奈。
    ——皇后娘娘只能退步。
    她冒不起这样的风险。
    萧何叹了口气,起身出列,准备打圆场让对峙的双方各退一步,然而他尚未来得及开口,身后便响起一个清脆童声,“怪不得阿父常讲,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只是一个厉害的人,可若一群人凑在一起,便能组建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
    “我以为这样的军队只存在军中,不曾想,朝堂之上竟也有。”
    萧何眉头微动,转身往后瞧,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虽不似同龄人那般的稚气,但到底还是个孩子,个头只到成年男人的肩头高,眉目间与英布有些相像,大抵是年龄小,又是女孩儿,她身上没有英布那种悍勇无比的暴戾之气,有的只是睥睨一切的傲气。
    英玉笑眯眯,“众位公卿好生厉害,明明威胁皇后娘娘的话,竟也能说得冠冕堂皇,不知情的,还以为众位公卿皆是忠肝义胆之辈,为救大汉河山才这般辞官相逼。”
    “可是呢,你们似乎并没有这般高风亮节。”
    她年龄小,说话虽一针见血,但却没有吕鬚的咄咄逼人感,只有一种童言无忌的天真感,“众公卿既然想辞官归隐,便不妨脱了这身官服,摘了这顶官帽,仰天大笑出门而去,何必在殿内与娘娘施压威逼呢?”
    这话绵里藏针,有趣儿得紧,何同听得忍不住笑起来,顺着英玉的话揶揄接了一句,“娘娘方才便说了,谁家的女儿姐妹若有才干,不妨推举出来为她排忧解难。”
    “公卿们若辞官,位置不妨也由她们补了,相信你们对头家的姐妹与女儿很乐意接手你们的一切。”
    “!!!”
    这个法子好毒!
    谁还没几个政敌?
    谁的政敌没几个姐妹女儿?!
    谁的政敌不会支持自家女儿姐妹去夺了自己政敌的一切!!!
    闹着辞官的众大臣微微一愣,瞬间炸开锅。
    ——换成他,他也支持自家女儿姐妹搞死搞臭政敌!
    哪怕不上朝,在家出谋划策,他也得替自己出了自己多年的恶气!
    恨比爱长久多了。
    对于死对头的恨,他们能带到坟墓里刻在骨子里!
    他们不约而同看向自己的死对头,死对头此时也在看他们,眼里是藏不住的厌恶和野心,只差把你赶紧辞官吧,让我女儿姐妹上写在脸上。
    “……”
    “……”
    吵闹不休的宣室殿顷刻间陷入沉默。
    吕雉眼皮微抬,无声笑了起来。
    ——分而化之,借力击之,她看上的人,果然从来不会有错。
    “众卿还要辞官归隐吗?”
    吕雉恰时开口,环视众人。
    “……”
    辞个屁!
    不辞!
    ——他就死,气死累死在官位上,他们也断然不会让自己死对头的人占了自己的官职爵位!
    带头闹辞官的大臣能屈能伸,衣袖一抬一挥,再次对吕雉拜下,“臣对娘娘忠心耿耿,怎会弃娘娘而去?”
    “娘娘放心,臣就在这儿,哪也不去!”
    “直到娘娘腻了烦了,嫌臣无用了,臣才会告老还乡,再不碍娘娘之眼。”
    “得遇明主,实乃人生一快事。”
    “臣能得遇陛下与娘娘,实是三生有幸,祖宗保佑。”
    “幸哉如臣,怎舍得辞官舍弃娘娘?”
    “娘娘,臣从一而终,从汉而终,绝不生变!”
    “娘娘,臣不辞官!”
    “娘娘,臣也不辞!”
    不辞官的声音接连响起。
    甚至还有人觉得英玉多管闲事,方才之言实在不合时宜。
    ——万一娘娘真的准了他们的辞官,然后把他们死对头的姐妹女儿提拔上来,那他们简直能活活气死!
    “乳臭未干的小儿也能插手国政?”
    “你父虽封王拜将,颇得陛下娘娘赏识重用,但不代表你能在宣政殿胡言乱语!”
    “似方才之言以后不许乱说。”
    “我等皆是娘娘的心腹供股之臣,断断不会舍娘娘而去!”
    ——他们才不会给自己死对头家里的女人腾位置!
    想都不要想!
    闹着辞官的人顷刻间改了态度,只剩下几个没刻骨铭心死对头的朝臣彻底傻眼。
    ——说好的一起抵抗娘娘的新政呢!你们这群叛徒!
    跟你们这群朝三暮四的小人一起同朝为官,简直是我一生的耻辱!
    “这便是你们身为大汉朝臣的风骨?!”
    “可笑!”
    “简直可笑!”
    “你们全是历史的罪人!”
    “他日女人登朝议事,而男人不值一提,你们、你们于心何忍!”
    “你们必会遗臭万年,被后人所弃!”
    “你这话就不对了。”
    “你自己没女儿没姐妹,难道就不许别人的女儿姐妹入朝为官吗?”
    “自己没女儿,生俩不就得了,在这儿骂什么历史罪人?”
    “就是。”
    “什么历史罪人?纯属瞎扣帽子。”
    “我没儿子,只有俩女儿,我巴不得女人能科举为官呢。”
    “看女婿脸色吃饭哪有看女儿脸色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用在女婿身上也适用。”
    “指望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把自己乃至家族的兴旺置于外人的良心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愚不可及!”
    “随你们怎么骂,我就是跟我女儿亲!”
    有人趋利避害,有人宁折不弯,有人看清事情本质,也有人身在局中随波逐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吕雉的诛心之策大获成功。
    ——大部分朝臣赞同她的新政,为名为利也好,为自己后代打算也罢,他们的的确确眼馋吕雉抛出来的橄榄枝。
    唯一犯愁的人是萧何。
    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他抓国政,掌赋税,太清楚建朝不过十余年的大汉王朝有多少银钱了。
    ——尤其是在陛下远征匈奴的档口,金银如水花出去,哪还有多余的银钱去给那么多的侯爵发俸禄?
    “娘娘,科举制度虽好,可眼下九州初平,黔首贫苦,俸禄一事,怕是捉襟见肘。”
    萧何捋着胡须叹了口气,“轻徭薄税乃国政,若朝令夕改,必会引起黔首们的惶恐,更会激起他们的逆反之心。”
    女人当官的好处他们暂时没有看到,但坏处却是实打实的——赋税增加,劳役过重。
    俸禄要有,官邸也要有,这些要钱,要人,不是凭空便能变出来的。
    钱从哪出?人从哪出?还不是从黔首身上出?
    ——秦亡于苛政,汉不能也亡于此。
    “萧相不必忧心俸禄之事。”
    吕雉挑眉一笑,“女官既是我所推新政,其前三年的俸禄便由我的私库所出。”
    “而三年之后,女官们便不是只进不出。”
    “以她们之能,不仅能负责自己的开销,还能给国家带来相当丰厚的回报。”
    “到那时,再将她们的俸禄归于国库,由国库统一发放。”
    男女平等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女人的地位,更是为了让女人参与到各种行业之中,给这个百废待兴的大汉王朝带来万物竞发的生机。
    女户可有田地,女商户可经商,女士人可入朝为官,每个行业都有女人的参与,才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才能让这个积弱贫困的九州大地以最快的速度迈向盛世太平。
    而那些原来不满意她新政,甚至阻挠她新政的男人,在看到女人的力量乃至享受过女人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之后,他们便会自发维护这个制度。
    ——如果能一门两侯,谁还愿意回到一门一侯?
    至于她所支付的前三年俸禄,则未必是一笔大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