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
    这能不吐血吗?
    老师其实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引导。
    耐心。
    很多老师其实也真的能做到的。
    可如果以上情景换着花样的不断对你进行重复呢?
    那tm就是心灵酷刑了,兄弟。
    教音乐,其实更是如此。
    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没法口述,老师是帮你找感觉的。
    一切还需要自己去领悟。
    这种折磨的程度可能会更加令人抓心挠肝。
    “我去康康……”
    李少杰打算去看一眼。
    刚走到练习区域附近,就听到了老师强压崩溃,温声细语的教育的声音。
    “不,你这用力又过度了,学我,这次用心看……”
    就这略带崩溃意味的哭腔,仿佛是在说“我tm求求你快学会吧!”的样子。
    李少杰眼皮跳了跳。
    前方有隐藏的大炸雷,还是离开为妙。
    第566章 真正的差距。
    “唉,这当老师也不容易啊。”
    李少杰挠了挠头。
    这段时间有空了,李少杰是打算去挂名的高校里遛遛弯,看看有没有根骨清奇的学生,收收徒弟,顺带着尽一尽“荣誉教授”的职责。
    现在看到这样一副画面,确实有点害怕。
    其实两位老师也挺无奈的。
    每一位当老师的,其实都会想要对每一个学生都用心。
    但人与人之间是有参差的。
    如果可能的话,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愿意对每一位学生都竭尽全力。
    但确实很难达成。
    因为学生实在是太多了,老师只能照顾“大部分”。
    同样的教学,有的学生就是能懂,有的就是不懂。
    这其实和笨不笨也没关系,主要还是看老师的表达方式是否和学生契合,科目的知识和学生是否适合。
    老师教学方法,肯定不能照顾小部分,因为要照顾大部分。
    义务教育优点自然不用说,大家都能上学,都有机会获得知识,相对于国外,国内教育已经真的做的很到位了。
    但缺点自然就是学生人口基数大,老师一人之力确实很难照顾到所有人。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老师如果占据百分之40的重要性,那么家庭教育与个人,就占据了剩下的百分之60。
    所以,在平时教学环节,两位老师不会如此纠结,不会如此崩溃。
    尽人事,听天命。
    我做到我该做到的,认真教了,课后如果有学生有问题,我细致回答辅导,就足够了。
    高校的老师,根本不会主动去关心每一个学生。
    因为根本没那个精力。
    老师愿意教的,永远是那些愿意问的学生。
    所以,学生其实根本不需要有负担,不懂就去问,老师其实很愿意教。
    除非是那种特别蠢的,书里都完全能找到,而且阐述的特别清晰,特别基础的东西。
    比如,你一个经济类的学生,可以问“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的一些影响与问题”。
    但你肯定不能直接去问“供应链是啥?”“融资是啥?”……
    这你要是还去问……那确实不喜欢。
    但这次综艺里,就不太一样了。
    新人就这俩,你没得选。
    你必须要教会他们的。
    放在双方视角其实都一样的。
    “这么强的老师你还学不会,你行不行啊?”
    “你这么的强的老师都教不明白,你行不行啊?”
    压力给到双方。
    避无可避。
    其实。
    学习差不代表人笨,也不代表没认真,更不代表人品。
    或许只是“契合度”的问题。
    说话表达的方式彼此之间或许存在很大的不同。
    比如,学生更擅长,更习惯于逆向思维的推导,但老师是正向思维的演变,这彼此之间可能就会有一个接受度差的问题。
    有的学生习惯老师“神奇比喻”式的总结,你细致阐述他可能反而懵b。
    但有的学生就是习惯细节的阐述,你要来一个归纳总结的概括,他反而不懂了。
    但学习差,很容易给学生一种“我很笨”的错觉。
    而这样容易让学生误解,然后自甘堕落。
    这才是最可怕的。
    相当一部分学习差的学生,可能会纠结于“我是不是真的笨”,不知道如何寻找自己的天赋。
    钻牛角尖,然后对自己破罐子破摔。
    “反正我笨,你怎么教我也不会,那我不如玩,不如混,不如真的去做一个垃圾。”
    然后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学坏”。
    坏是源自于自暴自弃。
    这综艺里,两位国家队级别的老师,教两个新人,之所以都感觉崩溃,就是因为多方面因素。
    知识本身确实有些超纲,彼此的思维方式也确实相距甚远。
    再加上音乐,声乐技术这一块,确实需要一点“感觉”与“悟性”。
    真可谓是教育界的灾难片。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法教。
    进步还是有的。
    事倍功半了属于是。
    ……
    下一次的节目录制很快便开启了。
    这次,李少杰验收了一下两位新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