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就像是一群臭虫。
    一个个抓实在是麻烦,也对你没多大伤害,大动筋骨的实在是小题大做,但不管他吧,还就是令人恶心。
    癞蛤蟆趴脚面上,不咬人它膈应人。
    而灯塔的“黄牛”scalper这个词……也是挺有意思的。
    在李少杰看来,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scalp是头皮的意思。
    指的就是当年第一批灯塔佬屠杀本地印第安人时,会剥去头皮的事情。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从中赚你差价的人的意思。
    【刮掉你一层头皮的人】
    跟周扒皮是有点异曲同工内味儿了。
    那么……
    怎么解决臭虫呢?
    其实不需要一个个抓。
    洗个澡就行了。
    黄牛也同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逐渐替换成身份证购票,个人限一张,然后实体验票这边,逐渐变成身份证购票,身份证刷卡,以及人脸识别等。
    但要知道,这个方式真正铺开的难度可想而知,投入的资金也可想而知。
    虽然已经开始搞了,但没个十年五年的,真的很难铺开,中小城市更是如此。
    所以,李少杰觉得自己还是得想点招数,去对付这些无孔不入的黄牛。
    或许,完全可以在灯塔这边实验一下。
    反正无论成果好坏,那都是在灯塔搞的。
    不会影响国内。
    多好的一片实验田?
    从法律上,以及目前的购票验票形式上来看。
    李少杰没啥办法。
    所以,可以从形式上入手。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要自己开的音乐会足够多,票价就不会被炒上天。
    但那都还是表象。
    开的越多,确实,粉丝机会越多,能看到的也越多。
    但也会越火热,反而更加提升价值。
    钢琴家满世界跑演奏会不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吗?
    身价都是一场一场打上来的。
    况且,钢琴家也是看id的。
    金字招牌一亮,粉丝之间都得抢个你死我活。
    表面上友爱一家人,但抢票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如果这时候再来几个黄牛,直接灾难片。
    这就tm很有点无语。
    开,越来越火热。
    低价票不变,但价值上升。
    不开,饥饿营销。
    低价票不变,但供需关系会更加失衡。
    退而求其次。
    那么,我直接不卖票不就完了?
    李少杰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式的办法。
    你炒票?
    我干脆不卖!
    没有供需,那你还商业个毛呢?
    但想免费,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一来……最好的场地自然还是音乐厅,因为声学效果的原因。
    但音乐厅你不设票的话,可以是可以,但座位就那些,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忍痛离开声学条件良好的音乐厅。
    以后办音乐会,那干脆就搞露天的?
    李少杰觉得可行。
    但转念一想。
    露天可以搞,但还是挺麻烦的。
    不如直接就搞点义演活动,针对于国内一些特殊群体?
    比如大学,高中,初中这类的老师,学生们?
    比如像是医院,机关,社区,银行等一些机关单位?
    感觉也可以。
    李少杰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突然目光一闪。
    对啊,也完全可以玩街头钢琴去!
    要说有些地方没街头钢琴?
    嗨!
    劳资自己找人负责运不就行了?
    自带的。
    这样的话,完全可以陪老婆旅游的过程中在大街上让更多的普通人民欣赏钢琴音乐(装b)啊!
    就当练琴了呗。
    而且,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短视频平台或者媒体视频平台去放送一些相关的视频,流量都能顺便恰了。
    至于成本?
    什么成本?
    你们几家钢琴赞助商要不要过来看看谁负责钢琴这块儿?
    广告费你少给我点就行。
    我不仅不想花钱,我甚至还想顺便赚点。
    有毛病吗?
    没毛病啊!!
    这钢琴一架出去,虽然会动用不少人力物力。
    但如果配上了网络媒体上的视频,短视频作品的宣传……
    这就是活生生的广告招牌啊!!
    对吧,大不了视频开头结尾啥的给你家钢琴弄个专属logo。
    李少杰的眼神越来越亮。
    不由得暗自佩服自己的想法。
    简直太tm天才了。
    感觉这空手套白狼的技术……属实是让自己玩明白了啊!!
    第477章 我去!白!
    想法一出,李少杰越想越觉得可行。
    便马上开始商议起来。
    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媒手段之一,有时候传统音乐家也是要积极拥抱互联网。
    短视频平台可以放口水歌,但没道理不能玩街头钢琴。
    用动漫影视音乐为主,时不时掺点古典,街头钢琴的受众还是很大的。
    可能有人不喜欢钢琴。
    但没人不喜欢装b。
    贯彻落实装b的大环境,有效的走到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