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可不是说什么“中国风的流行音乐”要“三古三新”。
    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所以,在此次的创作中,李少杰最在意的地方,是另一点。
    如何去表现民族文化元素符号,如何去展示中国风的独特美感,如何去表现出一种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意境。
    不得不说,还真难住了李少杰。
    并不是创作多难,而是压根找不到创作的切入口。
    中华文化实在是太tm博大精深了。
    全给列出来,一眼望过去,脑瓜子都得嗡嗡的。
    民间走一走,到处都是可以写歌的东西。
    但偏偏因此,不知道拿什么写更好。
    就别说什么神话传说,符号图腾,哲学思想,宗教,服饰,文字,文学,历史,教育,建筑,经济,科技发明,饮食,医学,风俗,礼仪……
    单单特么的艺术上。
    就有无数的分支。
    好,把带曲儿的音乐舞蹈,礼乐乐器乱七八糟的全去掉。
    手工艺从织造,翡翠,印章,剪纸,皮影,瓷器,刺绣……可以水上两百字不重样。
    绘画,书法。
    毕竟,五千年,能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
    乱花渐欲迷人。
    这种幸福的痛苦,也只有本国创作者才懂。
    一时之间,是真的tm毫无切入点可言。
    李少杰仔细想了一下。
    如果真的想要做一个包涵所有中华文化的音乐史诗作品……
    单单是将中华文化,细致的归纳总结,梳理好整齐的脉络,做好创作前期的准备,都起码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然后再去借个五百年进行创作。
    好的。
    你又多了一千年没来得及创作的历史。
    这谁tm顶得住。
    此时,李少杰是真的明白了如高豫东那种漂亮国吹音乐人的快乐。
    《自由的战争》
    无了。
    多快乐。
    战争不能写,写自由就完事儿了。
    “老婆,我突然不知道该写点啥了。”
    李少杰挠了挠头。
    选择困难症,是真tm的难啊……
    总感觉……“书法?唉?好东西,想写。”
    转眼一看,“芜湖,茶文化也很不错,有灵感。”
    正纠结着,突然感觉“川菜粤菜鲁菜苏菜……也都好棒,灵感duangduang的。”
    “要不咱先去玩一圈吧,玩个两周一个月啥的,说不定就来感觉了。”
    “……行……行吧。”
    第369章 春晚节目筹备!
    说旅游就旅游,两人稍微做了一下计划便出了门。
    因为不知道去哪玩,所以干脆随便跑,赶上哪算哪。
    如此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在路过的各处走街串巷,寻找民间艺术。
    去往各个博物馆,去近距离的观看各地的文物,文化,民族特色。
    等回到家后,李少杰灵感爆棚。
    很快便开始了创作。
    创作的过程倒是不算慢。
    在这一次的创作中,李少杰想要尝试另一种新突破。
    和声走向的选择,非常的套路,套路到离谱。
    基础的不能再基础了。
    4536。
    而且,旋律的写作也完全是用五声音阶。
    至于配器,自然是民乐。
    属于是中国风“批量生产的垃圾歌”的硬套路和公交车模板了。
    这样的思路,有多简单?
    就好像你想给家里配一台电脑。
    哪怕是再不懂电脑的人,也知道,想玩电脑,得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
    是的,这是一个新手都可以使用的简单套路。
    或者说,这种套路,是追求多变的李少杰最鄙视的一种套路。
    不过,这一次,李少杰却偏偏选择了这样的套路。
    原因很简单。
    试着在简单的东西上,做出不简单的细节,将常见到烂大街的东西,玩出新的花样!
    李少杰开始写下主歌的乐句。
    讲故事,那么在主歌的乐句中,就需要进行一个“单音”的重复,将变化减少,加重注意力的同时,让主歌部分淡一点。
    像是一碗波澜不惊的清水一样。
    而副歌,就需要与主歌产生强烈的对比,但为了不影响情绪的递进,不显得突兀,所以,这个对比就要放在音与音之间的排列习惯上。
    与主歌的单音重复加深记忆点不同,副歌部分若要精彩,就要玩的花一点。
    在音与音的跳跃度上可以变得更灵活一些。
    就仿佛是在那玩波澜不惊的清水中,滴入了一滴墨水,旋即缓缓晕开一般。
    这样,整体的结构感就会变得非常工整。
    简单的思路,反而有一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感觉。
    将会影响听感的花里胡哨全部都去掉!!
    虽然,李少杰是一个追求技巧的人。
    但技巧不代表花哨,技巧也不代表一定要追求形式的不一样。
    因为,一定要记住一个本质。
    任何的技巧,都是要为歌曲的意境,歌曲的内容,去服务的。
    而不是为了技巧而追求技巧。
    真正奇思妙想的技巧,是于锦上添花的一笔,是精彩绝伦中的一抹华丽。
    而不是想到哪是哪的乱套,更不是不管不顾的往里硬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