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三哥的音乐那特殊的民族音阶与喜欢用滑音的习惯,让其音乐有了“咖喱味”与滑稽的感觉,听久了,就会认为这个民族很滑稽。
    嗯,这个算是被“头吸”。
    虽然事实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暗示的力量。
    ……
    翌日。
    来到了工作室里的李少杰坐好。
    深吸一口气,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打开编曲软件。
    敲着手指。
    沉吟起来。
    华夏的音乐太多样了。
    西方人难以理解其中复杂深邃的情感。
    所以,李少杰觉得,自己压根就没必要去做多么传统文化的东西。
    更没必要去歌颂一些“刚柔并济”“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文武双全性命双修”之类的东西。
    他们不理解。
    更没必要去在面对国际化的音乐中,强行使用中国传统乐器。
    合适可以用,但不需要强行使用。
    要表达的只有一类感觉。
    霸气,威武,宏伟!!
    要的是这一类的史诗感!!
    得让人一听就感觉猛。
    而不是温柔婉转,听起来“好欺负”的感觉。
    所以,整个乐曲就要有一种气势。
    就是“我要锤暴在座各位狗头”的气势!
    “嗯,想到锤暴在座各位狗头,那特么铜管乐给我整上!!”
    啥也不说。
    先在高潮处,安排一堆铜管吹起来。
    “鼓重一点,给整上!!”
    李少杰开动了。
    威严,富庶!!
    尊贵,大气!!
    整,就往上整!
    整出个能嗨起来的!
    至于主题,李少杰也想到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在音乐整体气质与表达出的情感,气势上更加突出。
    但却模糊了一些故事的内容。
    如此,便是一周过去。
    一周过后,李少杰便该准备找个乐团去磨合了。
    以李少杰目前的地位,其实真的可以随便挑选乐团了。
    能和李少杰这种级别的指挥家,作曲家合作,对于任何一个乐团来说都是好事。
    问题只在于有没有合适的时间。
    李少杰皱着眉,沉吟片刻。
    最终还是放弃了找国内的乐团。
    ……
    因为国内的乐团都特么没空。
    文化强国大战略开启以来,几乎所有文艺单位都动员了起来。
    时间排的满满的。
    哪里有空接活儿……
    头疼。
    李少杰皱了皱眉,给老师弗雷德里克教授打了个电话。
    “喂?老师?有件事儿要找您帮忙。”
    “嗷,干哈?!”
    弗雷德里克用纯正的中文回复了一声。
    杰哥愣住了。
    以往,自己还经常吐槽弗雷德里克中文说的古怪。
    结果呢?
    这一接电话,满口东北味儿。
    碴子含量过剩了喂!!
    “咋的啊?锁话啊!!”
    “……”
    李少杰眼皮子跳了跳。
    先忘记这一口东北话,说正事儿。
    “那啥,老师,能介绍个乐团合作录制一首乐曲不?我们这边国内乐团最近都比较忙。”
    “啊!!酱婶儿啊!”
    弗雷德里克一口答应下来。
    “好说!你等会儿。”
    “……”
    弗雷德里克翻看了一下近期安排,又翻看了一下柏林爱乐等乐团的最近行程。
    “柏林爱乐是没时间了,德累斯顿怎么样?”
    “卧槽?!”
    李少杰眼前一亮。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管弦乐团了。
    成立于1548年,那时候,对标中国的年代是明朝嘉靖皇帝。
    460多年历史的乐团,至今依然光辉。
    这支乐团完全是活化石,老古董,甚至曾经被音乐家认为是“欧洲最好的乐团”。
    无论处于哪个时代,这个乐团都独领风骚。
    沉吟片刻。
    李少杰还是点头了。
    虽然自己的音乐似乎和这支乐团微微有那么一点不搭,但问题不大。
    这个乐团完全可以适应的了相当多的风格。
    因为,这个乐团见证了西洋古典音乐从文艺复兴晚期,到巴洛克时代,从古典主义,各个民族学派的发展诞生,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所有重要发展阶段与流派。
    积极接受不同,积极适应发展。
    是这支乐团长盛不衰的原理。
    “那什么时候可以有空?我提前订机票?”
    “嗯……”
    弗雷德里克想了想。
    “我明天再给你答复。”
    “行。”
    李少杰稍微放心了一些。
    倒是不担心。
    合作并不难。
    虽然这个乐团吧,很猛很nb,也很难纯粹靠钱来收买。
    不过,以李少杰目前业内的资格与地位,是德累斯顿乐意与其进行合作的。
    不被过去荣誉所束缚,这更是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则之一。
    虽然他们很猛,和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伟大音乐家合作过,可并不会因此瞧不起新锐,毕竟,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也有不少,当年都是新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