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有时候,除了琴音色的差别外,更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
    这种非常细微的层次感,现场完全可以表达出来,捕捉到。
    而录音,转变成电信号,自然难以彻底还原。
    李少杰跟着团长来到排练大厅。
    站在指挥台上,问了声好,给大家鞠了个躬。
    掌声中,李少杰开始环顾各位乐手。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隶属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无论是国内,亚洲,世界,都绝对是顶级的乐团。
    足以代表国内最高的艺术水准。
    可以看的出,一些大佬对于这次演出的重视程度。
    “多的我也不说了,各声部的曲谱也都由谱务老师给大家发放了。”
    李少杰点了点头。
    看得出来,这些乐手都非常的友好。
    就是不知道……在之后排练……还能不能友好起来。
    “大家可以看一眼谱子后面的一些故事介绍,方便各位理解作品。”
    唰唰唰!
    翻页的声音传来。
    “为了让各位,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并且加深配合与磨合的默契,我和团长,准备了一次团建。”
    李少杰微微笑着。
    乐手们均是一愣。
    不应该早点排练么?
    为啥要一起团建?
    不过有团建还是好事。
    “团建的地点,就在敦煌,为了大家更清晰直观的理解敦煌的文化,不仅会有专家专门讲解这次乐曲取材的敦煌壁画的内容,艺术……”
    李少杰微微一笑。
    “我还请了荣赞教授,给大家来进行一点粗浅的佛学课程。”
    乐团的乐手们没有意外,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很快理解了李少杰的用意。
    普通人,对于乐团第一个误会,那就是指挥没啥用。
    相反,指挥可以说是灵魂了。
    任何一个乐团演奏的作品,都可以说,是指挥的作品,因为换一个指挥,根据理解不同,艺术品味不同,就算同一个作品,表达出来的质感都不同。
    而第二个误区因此而来。
    既然全是指挥的理解,为什么会多此一举的让乐手感悟,看指挥不就行了?
    这自然也是误区。
    就是因为需要懂得李少杰的理解,所以更要去自己感悟。
    有灵魂的乐团,自然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思考与感悟,而不是机械式的演奏,更不是浑水摸鱼!
    ……
    前期准备的动员非常快。
    甚至已经有迫不及待的乐手,开始根据乐谱,自己去找资料,提前去试着学习。
    准备的这三天中,李少杰自然也有自己的任务。
    接受采访。
    这么大的事情,起步宣传肯定是有的,但不至于特别大张旗鼓。
    很多东西,也已经有人跟李少杰说过了。
    一旦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央妈亲自出面给波顶级安利也不是不可能。
    李少杰来到央视专访的录制棚,多少有点挠头。
    怀疑人生。
    《准备期间不用太大张旗鼓》
    《不大张旗鼓》
    然后甩手就是专访?
    杰哥直呼内行。
    或许……大佬的“大张旗鼓”和自己想的……
    可能不太一样。
    第240章 独家专访杰特林
    很快,李少杰与负责人聊了聊后,便与这次独家人物专访《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倩见了面。
    王倩的口碑很好。
    不过,李少杰觉得……
    反正只要不是鲁大头就行。
    “李先生,您好。”
    王倩非常礼貌的微笑,矜持的伸出手,与李少杰握了握。
    “王姐客气,叫少杰就好。”
    王倩打量着眼前这个小伙。
    第一印象,那就是非常的随和,平易近人,甚至还有点接地气。
    交流起来令人非常舒适,没有什么架子,或是天才的傲气。
    跟网络上一直以来流行的形象似乎不太一样。
    “哈哈,那好,少杰,我们坐吧。”
    “嗯。”
    两人坐到椅子上,面对面。
    王倩微微一笑。
    “这次的专访形式很自由,今天录制完,周六播出,在视频的剪辑上也不会存在断章取义的恶意剪辑,敏感话题也会商讨着播放,您尽可以放心的回答。”
    李少杰点了点头。
    身边的摄像机已经开始了运作。
    访谈的录制,很随性。
    这也是尽可能不想给嘉宾压力,让节目的访谈内容更加真实一点。
    毕竟,这个节目,可不是什么单纯的流量明星能上的,没必要在这里非要刻意鼓捣人设一系列的东西。
    能上这个节目的,大多都是行业顶尖,甚至是领军人物。
    哪怕有一些演员,歌手,娱乐行业的从事者,也都是因为本身的作品达到了一定高度,取得了一定成就的。
    就算是拉人气的,起码你也得是个有东西的人。
    且人气要求很是苛刻。
    起码,更多的嘉宾,都是其他各行各业非常nb的大佬。
    而李少杰身为国内最年轻的艺术家之一,目前的人气,根本和历代嘉宾很难相比,纯粹是靠着作品的硬质量,来到这个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