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佛对弟子言,不多时,我便要进入彼岸境地。
    弟子恸哭,但佛却慈悲幽默,讲述着人生哲理与生命感悟。
    终于,弟子问出了最后的问题。
    “您是神吗?”
    佛答:“不是!”
    “您是神的儿子?”
    “也不是!”
    “您是神派来的?”
    “更不是!!”
    弟子迷茫。
    “那您到底是什么?”
    佛微笑。
    “我……是觉悟!”
    说罢,闭上眼睛,进入了彼岸的境地!!
    ……
    放下笔。
    李少杰长舒一口气。
    作品的整个架子,算是立了起来。
    即使看着写下的这些标题,回忆着听到的故事。
    都感到一阵心神的悸动。
    是的。
    尚且并未写出一个音符,李少杰便感慨万千,心中涌现出无穷的神圣感。
    似乎短暂的触摸到了……“善”的光辉。
    想要将人类美好的品德,精神,思想,用自己的音乐,将其表达出来。
    李少杰闭上眼睛,回想,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众生苦,但众生美。
    众生痴愚,但众生佛。
    仿佛跨越了千年,与古敦煌对话一般。
    李少杰感觉自己的思想仿佛升华了。
    不再是为了所谓“交流会”的意气之争。
    而是传达中国文化,中国声音,中国思想。
    是为了表达美好,为了表达爱与善。
    睁开眼睛,李少杰轻舒一口气。
    虽然不信佛,但此时的李少杰,却依旧虔诚的,小心翼翼的,一笔一划的,在第一页最上面的空白处,写下了整曲的标题。
    《敦煌·慈悲颂》!!
    第231章 我支棱起来了!
    彻底写下标题后,李少杰的呼吸都急促了一些。
    最近,似乎总有回忆不断的闪过。
    这次与荣赞教授的对话,李少杰非常的触动。
    眼中光芒不断闪烁着,但总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像是……恐惧?
    或者应该说,更像是心累。
    或许,曾经的自己,天赋异禀,光芒闪闪,让很多人都羡慕自己。
    但……终究还是有些退缩,有些心灰意冷。
    于是,选择在自己最为前途远大的时候,悄然隐匿,选择做一个小市民。
    很多事,自己只跟老婆说过,再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一些事情。
    放下手中已然布局好框架的《敦煌·慈悲颂》。
    又拿出了抽屉中的一本报告。
    这是自己在刚上高中时,就读过很多次的报告,其内容,深刻影响了李少杰之后的一些观念。
    那是关于在延安的一场文艺座谈的报告。
    发言,震聋发聩!!
    所谓的艺术,本身就是有其【阶】段等【级】的。
    服务的主体……
    也不一样!
    回想历史,再看现在。
    文艺界,本就该是一种……发声筒!!
    曾经的苏区,人民艺术无比的璀璨,精神文化享受富足。
    无数文艺工作者走入群众中去。
    文艺作品,可以做到的东西甚至难以想象。
    或许很难想象,曾经,就有一伙子大众看了一部歌舞剧。
    当时就打了一身鸡血,气的浑身肝颤,别说其他群众丢石头了,甚至有老太太跳过来,给演反派的艺术家咔咔俩大耳雷子。
    这只是演戏,懂归懂,气归气。
    可是气归气……真是没处泄火。
    于是,打了鸡血的群众,当时就融化了隔壁地主。
    地主老财们当晚就无了。
    很小的时候,李少杰在看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校长安排“重庆号”堵人。
    结果呢?
    一名老总,带着敌人,去j放区看了一场话剧。
    当天,士兵痛哭流涕,当晚,boss便悟了,决定干点猛的。
    天下何人不通……?!
    听过这个故事后,李少杰便对文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且逐渐崭露天赋。
    但这条路,不好走。
    当学的越多,明白了越多后,心也就越累。
    整个市面上,充满了一种带路文艺!
    长久以来的潜移默化,不断割裂着群众,传播着扭曲的价值观,也不断挤压着红心文艺工作者作品的流传空间。
    在娱乐演变,经济进步中,人民越来越富裕。
    但这,也从以前的“农”“工”,逐渐出现了更多细致划分,不同经济能力的群体。
    物质富足之下,本该追求精神富足……却在一些人刻意为之下,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概念的偷换。
    娱乐越来越小众化,娱乐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两方夹击,并在推波助澜下,娱乐,也变得越来越肤浅化。
    文艺,本该是开放思想的。
    寓教于乐!
    是的,一开始的人民艺术,发展的初衷,其实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
    【老百姓不爱听大道理,但是爱听戏】
    但本质,一定是回归于思想的开拓。
    李少杰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尝试。
    要想实践这些,本身就需要巨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