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芯片每提高十纳米的要求,对技术就会更加苛刻严厉。
    “所以,接下来我们六四小城会成立一家光刻机制造厂和晶圆制造厂,全面建设芯片从源头到产品生产线的产业链……”
    听到周济民这句话,会议室的众人顿时欢呼了起来。
    光刻机是什么,在座的众人都十分清楚。
    一台光刻机涉及了众多光学器件、机械装置等配件,这些东西都是精密器件。
    内地的好几家工厂,自从得到了从外国运输进来的相关精密仪器生产线之后,在这一领域,也渐渐站稳了脚跟。
    然而,技术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六四小城只能自食其力了。
    六二小镇那边,还要兼顾超级电脑和通讯设备领域的研发制造工作,任务同样艰巨无比。
    面对抓襟见肘,实在抽不出人力物力帮忙的六二小镇,周济民只能未雨绸缪,抓紧时间建设了。
    而这就是昨天周济民在文津街提出第一个要求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六四小城会加速发展,而且是百米冲刺的那种速度。
    因此,大量工厂、研究所会很快诞生,然后逐步投入正式运营当中。
    “老板,光刻机涉及到了半导体领域,我们好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啊……”
    高兴之余,曾庆丰却略微尴尬地说道。
    科研上面的细分领域实在太多了,光是半导体这方面,就涉及到了诸多方面。
    仅仅只是一个光学仪器,可能就需要好几家光学仪器公司来完成任务。
    比如光刻机里面有一个高精度的对准系统,制造这样的对准系统便需要具有近乎完美的精密机械工艺。
    这个要求,放眼全世界都是最顶尖的科技呢。
    其实六二小镇那边已经申请了全气动轴承设计专利技术,这样有效避免轴承机械摩擦所带来的工艺误差。
    同时对准系统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对准显微镜,以及具备调焦功能的对准系统,周济民都跟六二小镇那边进行探讨解决了这些问题。
    可以说,技术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抽调部分人才到六四小城这边帮忙搭建骨架,然后慢慢补充人才进来。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肯定可以在六四小城内再造一个光刻机工厂和晶圆制造厂。
    所以对于曾庆丰的问题,周济民显得很是胸有成竹:
    “你们放心吧,既然我提出了这一点,自然也是想到了解决办法……”
    “接下来一段时间,小城内的人员会急剧增加,到时候会有大量的相关人才来到我们小城……”
    听到这里,曾庆丰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好了,大概计划便是这样,具体要求,我在计划书里面也写清楚了,大家按部就班,稳打稳扎,希望我们在九月份可以顺利将两枚卫星送上太空……”
    自从去年最后一天,接连送了两枚卫星到太空之后,到现在,没有再发射第三枚卫星。
    并不是说曾庆丰他们偷懒,而是技术要求高。
    毕竟之前发射的卫星,都是短命的卫星,不到三个月就失去联系了。
    因此,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曾庆丰他们研究的都是地球静止通信卫星,设计的寿命都是一年以上,不到两年的时间。
    想要设计出寿命更长的卫星,投入的资源和时间都将是成倍增长。
    周济民深知这方面的技术难度,所以并没有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慢慢来便是了。
    等他把卫星通讯系统搭建好,他就回去白头鹰那边开始搞钱了。
    “老板,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曾庆丰自信满满地说道。
    虽然现在已经是七月份,距离九月份也不足两个月了,但他还是很有信心。
    主要是去年最后一天成功发射的两枚卫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
    会议室内的其他研究人员也同样很有信心。
    大家各自负责的小项目,都已经顺利完成,可以说不会有任何问题。
    通讯卫星最重要的是通讯功能,这部分技术,反倒不是他们负责的。
    类似芯片等之类的设备,则是由六二小镇那边提供,通讯方面则是由福克斯和陆云他们这个研究团队负责。
    见此,周济民满意地点头,旋即解散会议。
    但他还是无法离开,因为大家都有不少技术上面的细致问题需要请教他。
    主要是他经常找不到人,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讨论的话,就非常浪费时间。
    跟曾庆丰等几个领导进行讨论,半天也没有结果。
    反倒是跟周济民请教,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即便没有答案,周济民也会给出方向,让大家可以进参考,难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了。
    由于今天参与会议的人员不少,请教问题的人也很多。
    等周济民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已经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他没有去食堂,而是回家去看小娴她们。
    “咦,请问你找谁呀?”
    敲开门,小不点看着眼前的陌生人,惊讶地问道。
    还好这里并没有旺财它们这些大狗,要不然周济民肯定会被拆穿。
    “我来找你呀,你是不是周教授的儿子,叫小不点对不对?”
    顶着熊猫的马甲,周济民自然很注意隐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