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摄像头的线路从屋顶接到下方的衣柜,然后连接到衣柜下的电池里。
    他拿的是普通电瓶车的电瓶,这玩意儿的续航能力不算好,但坚持个一两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周济民才退出西厢房,然后越墙离开了四合院。
    离开四合院之后,周济民便去了城外的鸽子市。
    京城大大小小的鸽子市,差不多有十来个,只不过每个鸽子市都不大,而且经常更换地址。
    城内外的鸽子市,大同小异,但城外的鸽子市会更加活跃,规模也会更大一些。
    骑着自行车来到城外,周济民躲开了巡逻的袖章队,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更换地址的鸽子市。
    这里是一处小树林,旁边还有不少房屋、道路等等,可谓是四通八达又十分隐蔽。
    附近的村民也因为这个鸽子市受益不少,毕竟附近就是鸽子市,有不少人提前把粮食等农副产品运过来,方便跟其他人进行交换。
    既然需要把粮食放到鸽子市附近,那么村民顺便收点租金,也很正常吧?
    要不然,谁乐意凌晨四五点还守在家门口?回床上呼呼大睡不香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同生存之道,1963年这个年代,大家都很穷,家徒四壁才是普遍现状。
    周济民把自行车收起来,然后换了一身行头,变更了形象,这才踏步走进了鸽子市。
    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来过城外的鸽子市了,今天过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把昨天老林送过来的粮食卖掉,二是看看这里有没有其他珍惜材料或者古董。
    不只是城里才有古董,其实城外才是古董的天下。
    在战乱年代,抑或是和平年代,国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那就是把家里的浮财全埋土里。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要么是害怕自己家的败家子把家产全给败完了,要么是害怕被人给收走。
    建国之前的年代,就不用赘叙了。
    赶在解放后建国前的那段时间,不少人可是经常往城外跑的,而且还是大车小车地拖家带口往城外跑。
    有句话叫狡兔三窟,国人那是把这四个字给出了花样。
    特别是那些大户人家,更是如此。
    就算后来建国了,这些人也没有把城外的浮财给弄出来,除非是像齐达内这样的,真过不下去了,才会去动这些浮财。
    就算是齐达内这样的遗老遗少,其实他们自己还有多少浮财,只有家里的老头子才知道。
    这些老头子掌握了好几处浮财的埋藏地点,外人根本不知道。不到危急时刻,老头子肯定不会告诉自己的后代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有不少一家之主突然猝死或者失踪,导致不少浮财就永远埋在土里了。
    在战乱年代,这点最为突出。
    要知道,明清几百年传承下来的财货,数不胜数是真的。
    有人曾说过,如果把京城的地给翻一遍,或许还能再挖出一个大清好几年的国库收入呢。
    后世,有不少考古学家、拆迁队等等,总是时不时地从土里挖出大量的黄金白银、铜币和古董等,这可不是墓葬陪葬品,而是单纯的埋在土里的钱货而已。
    当然,这些都跟周济民没有关系。
    他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因为对这个时代了解得多了,才明白这个年代,有着更多不为后世知道的信息。
    比如,他刚到鸽子市逛了不到两分钟,就看到有人在地上摆了几件古董,一块破纸片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换五十年份以上的人参。
    五十年份的人参倒是没什么,他空间里有不少百年、五十年份的人参。
    但,这几件古董,却是让空间备受震动的精品玩意儿。
    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周济民目前的状态了。
    之前,他可是经常逛鸽子市的,后来大半个京城的精品古董,全都被他搜刮了,后来就很少再遇到可以让空间震动的古董了。
    黑玉、珍贵的老扳指等玩意儿,这些都可以归类为古董。
    因为周济民发现,单纯的玉,其实是无法为空间提供能量的,而古董可以,那么意味着,这些古董里其实沾染了一些能量。
    这种能量,可以称之为时间的能量。
    空间拥有不可思议的时间加速、空间泉水、云雾珠子等超凡能力或物品,而这些东西,都是靠‘古董’来提供能量的。
    所以,他得出这个结论,也十分正常。
    搜刮不到可以为空间提供能量的古董了,他又没法去国外搜刮,京城的城外又太大,鸽子市太多,不好闹大动静。
    否则的话,他直接开店不是更好?
    要是他愿意花费时间,经常跑城外鸽子市的话,也不是没有收获。
    但是,太耗费时间了,而且收获未必跟付出成正比。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他怎么可能傻乎乎的干呢?
    “同志您好,这几样古董,都是真的?”
    就算空间已经给他提示了,但周济民还是不动声色地蹲下来,装作不懂的样子询问道。
    摆摊的是一位戴着帽子的男同志,处在阴影下,看不出长什么样。
    “当然是真的,一根五十年份的人参换一个古董,百年人参换俩,童叟无欺,概不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