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队长更加坚信周济民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当即召集村民,开始修建水库。
    可昨天不是大雪天气嘛,水库那边出事了。
    有两个村民因为手指爆裂冻僵了,导致搬运石头过程中不小心,没抓稳板车,板车滑了出去,板车上面的石头滑落,砸伤了其他两个村民。
    本来这是刘家大队私下的行为,跟周济民没关系。
    但大队长也不知道咋想的,非要让付蔚朋跑来问周济民,后面怎么办?
    周济民哪叫一个无语啊,“那两个村民怎么样了?”
    说实话,这还真的跟他有点关系。
    “腿断了!”
    “人没事就好,还好还好,这样,你等我一下,我马上请个假,跟你去一趟刘家大队。”
    于情于理,他都该去看一看。
    秦家庄不可理喻,那么刘家大队能不能扶起来,他得亲自去看一看。
    毕竟他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不能不为几年后考虑。
    虽说他可以提前安排四小只参加工作,可问题就怕他们中间跑出来一个叛逆少年,死活要去乡下体验生活的话,他也好安排到刘家大队等这样的地方来。
    真要去了大西北、南方等这样的遥远地区,周济民可真的就鞭长莫及了。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所以还是去一趟吧。
    第86章 刘大根一家
    从杨厂长办公室出来,周济民先让付蔚朋在厂门口等着他,他自己则是跑去安宁庄四合院了。
    不多时,一辆雪橇车来到轧钢厂门口。
    保卫科的人都跑出温暖的小屋,瞧个稀奇。
    这年代,能有人养得起五只大狗,真不是一般人。
    就算那些家里有钱的遗老遗少,也不敢这么浪费粮食啊。
    付蔚朋早就听说了周济民有这么一辆雪橇车,现在亲眼看到,表情十分精彩。
    大雪天,雪橇这种交通工具,比汽车还要好使。
    来到刘家大队,大队长刘大春就迎了上来。
    能在这个时候坐着雪橇来他家的,也就周济民了。
    一番寒暄客套过后,周济民直奔主题,去看望那两名受伤的村民。
    村口西北角,靠近大山这边。
    住在茅草屋一户人家,冰寒刺骨的屋里,一家人愁云满面。
    原以为跟着大队长赚点公分,搞一些外快,补贴家用,没想到却天降横祸。
    家里最重要的两个劳动力,腿断了。
    周济民皱眉地看着三间茅草屋,心里狠狠抽搐了一下。
    这年头,农村过得最艰苦了。
    茅草屋是用泥砖砌成的,屋顶是茅草,这种房子,周济民还记得,在九十年代的乡下旱厕或者牛棚等,都是这样的房子。
    可那是南方地区,这里是北方啊!
    零下七八度的冰天雪地,在这样的地方,住这样的房子,活着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走进去,都不需要刘大春和付蔚朋两人的介绍,这家人就激动地站起来迎客了。
    这户人家总共有八人,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家之主刘大根,还有六个孩子。
    受伤的是刘大根和他二儿子刘刘二狗,最小的一个孩子跟小金鱼差不多大。
    但那孩子,却跟周济民第一次见到的孟子桐差不多,瘦不拉几的。
    如此一幕,看得周济民心底更加沉重了。
    如果刘大根和刘二狗没有受伤,这个家看起来,总归不错。
    起码两个赚公分的主力,还有三个十岁以上的赚公分小辅助,剩下的两个小不点也多少能帮一些忙。
    但现在,主力成了累赘,一家人能不愁吗?
    “咦,刚才不是说你们家总共七个孩子吗?还有一个呢?”
    周济民的问题,换来了一阵沉默。
    还是刘二狗回了一句,是他大姐,出生那一年遇到了兵祸,没了。
    就很简单的简洁的一句话,轻描淡写,却令周济民更加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看过刘大根一家后,周济民回到刘大春家,跟后者聊了一下。
    后者坚定决心,水库是一定要搞的,不能半途而废。
    明年是什么情况,刘大春不知道,但他再也不想跟今年这样了。
    “报纸上说,全国各地又创收了,亩产多少斤,哎,这个我是真不相信!”
    简单提了一嘴,刘大春又继续道:
    “今年秋天交了公粮之后,大队剩余的粮食就没剩下多少了。要不是济民你之前帮我们消化了大白梨,这个冬天,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度过呢。”
    “别这样说,大白梨这事,说起来还是我赚了。”
    见对方提起这事,周济民难得笑了一下。
    从元旦过后,他就陆续开始出售大白梨了。
    到现在为止,已经出手了一小半,按照当时五分钱一斤的价格,他两毛钱出手,这就是一毛五分钱的利润啊。
    虽说这一波,远不如当初石头青年转手卖出十倍高价的打火机,但胜在量大,而且各位受欢迎。
    反正最近一段时间,有钱人都纷纷慷慨解囊,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刘大根家的这事,大队长您打算怎么办?”周济民话锋一转,顿时让刘大春发愁起来。
    后者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才让付蔚朋去请周济民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