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 第37节

      “那元良哥哥是来拿我的?”她歪头,有几分俏皮,“南衙的牢房我已经住过了,下一回是住哪里,大理寺?”
    赵淳这才晓得这件事情从始至终都是早有筹谋的,她借大火逃出囹圄,此情此景之下让他同她遇见,不是教他两难,而是因为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她离去。隋远是故意让他来这里,不惜将自己暴露出来,只为了她能逃出困境。
    他艰涩地道,“你要去哪里,陇右?”
    她似乎瘦了,本就那么纤细的一个人,现在却伶仃的很,也不晓得她是从哪里寻来的明光铠,一点都不合身,空落落的,像是往大钟里面罩了个柴棍,赵淳眉头拧得很紧,看她轻轻地点了头,心里无限苦涩,又问,“陇右那么远,你一个人去?”
    她道,“不然统领陪我去?”
    他无奈地扯了扯嘴角,“这样的时候,你便不能对我和顺一回?”叹了口气,“我之前不晓得是这样的,王爷他做这样的事情,已经等同于谋逆了,若是我晓得,……”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突然顿了下来,其实在最初他未必不晓得襄王的真正用心,只不过视而不见罢了。梅蕊最开始失踪的时候,他也疑过襄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他以为自己追随那样久的人不是权欲蔽眼的不择手段之辈,也只不过是他以为。
    他守在这朱雀门便是抱了这样的希望,觉得可以见到她,为的便是放她离去,山高海阔,哪里都比这宫城好,困住了她,让这支梅花也开得不再傲然了。
    下定这个决心不太难,却又十分难,赵淳收回了吴钩,一把送入刀鞘,最后问了句:“身上的盘缠够么?”
    她点点头,眼底有坚毅的神色,看得他心口一窒,咬了咬牙,他最终退开一步,垂下眼来,把不舍都遮了去,“走吧。”
    听她低低地道了一声多谢,细碎的脚步声踩在宫砖上,越发轻快起来,赵淳缓缓抬起头来,看着那一身铠甲,火光在她身后,烧红了半座皇城的天。
    她更像是在奔赴战场。
    第78章 轻舟过
    一场火席卷了半个南衙,襄王气得脸色发青,正巧了隋远走来,恭恭敬敬地对他作揖,“王爷。”隋远显然也是劳心了一晚上,神情憔悴,襄王见他这样,倒不忍苛责,只问,“如何?”
    隋远摇头,“只寻见了尸骨,烧得面目全非。想来是她晚间讨了一盏烛台,说怕黑,王爷临走前交代过了,人要看好了,但若是有不过分的要求也一应满足,她既然要了,狱卒想着一盏烛台也没什么,也就给了去,谁晓得烛台翻了后竟惹场大火,她……”
    说到后面便凝噎了片刻,瞧他满目通红,是极痛心的模样,将襄王心头的疑虑打消了一些,但还是抬手,“本王亲自去瞧瞧。”
    隋远不曾阻拦,任襄王往牢中行去,一路上竟是烟味,空气里都漫着灰,亲卫递上了一张帕子让襄王掩住口鼻,但养尊处优惯了,他还是难免皱眉,“是哪一间?”
    “前边儿第四间。”隋远给他引路,瞧着精神萎靡,是痛失血亲的形容,别无二家。近了那一间牢房,果然瞧见了一具焦黑的尸首,直挺挺地躺在那儿,错一眼还以为是一截木炭。血肉被烧焦的气味浓重起来,比先前的烟灰更难闻了,襄王眉头拧得紧,“就是这个?”
    隋远悲伤地点了点头,“王爷明鉴。”
    这还怎么明鉴,估计五脏六腑都被烤熟了,襄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门道来,果然是面目全非,黑糊糊的一团,鼻子眼睛都分不出了,谁知道是不是她!她与陆稹打本性里都一样,狡兔三窟,就算见着了尸骨也要提防是不是诈死,更别说是一具焦炭。
    襄王实则是很恼怒的,但他按捺着不发作,眼下最要紧的事情不是这桩,她就算是逃出生天又如何,长安去往陇右的路上艰难险阻,他动动手指头就能让她丢了小命,就算是她福大命大到了陇右,见到了陆稹又如何,还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陆稹死,而他,早便登上那金龙座了。
    陆稹的病是他做的手脚,本想着干脆利落点,给陆稹扣上一顶通敌的帽子,直接砍了他的脑袋来个先斩后奏,却被隋远劝住了,隋远道此事要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才不至于教旁人生疑。他思量了一下,也是,同个法子不能用两次,小皇帝也不是当年的忠武帝,他若是信了陆稹通敌那才有鬼,皇位还未拿到手,襄王也暂时不愿与小皇帝撕破脸面,毕竟他这个侄子是明旨诏告天下的皇帝,他届时落了个谋逆的罪名在头上,不好听也不好看。
    他还是很重名声的,就照着隋远的主意办了,说来隋远这个人,自打到他身边做事后,就立了不少功劳,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值得委以重任。襄王已经想好了,等到他大业一成,便给隋远封个官来做,以示隆恩。
    什么都想好了,襄王这会儿气也顺了不少,再瞧一眼那女尸,嫌恶地皱了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折损成这样也是可怜,卷出去好生埋了,免得有怨气。”这场大火波及太广,还有得他要操持的事情,这会儿就真把自己当一国之主了,难免有些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再往旁瞧了眼,隋远瞧着牢中的情形竟像是要落下泪一般,好歹是自己手下的人,襄王敛了喜色,劝慰道:“青遥不必太过伤神,俗话说,天地为熔炉,她这么一去到也算是超脱了,指不定西方世界更要极乐无涯些呢?”
    隋远应了声是,但还是垂泪,“如故虽说与某只是表亲,幼时的感情却是极好的,她落得这般境地,也算是她咎由自取,这些道理,某都晓得,但见到这样的场景还是难免有所感触,毕竟……”
    讲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凝噎了,襄王于心不忍,就把他打发了下去,自己也离了牢狱,隋远很悲恸地往外走,宫城内还漫着硝烟气,一场大劫过后,人心惶惶。天阴着像是要落雨的样子,远远的有个人站在那里,明光铠吴钩刀,正气凛然,他视若不见,神情恍惚地径直从那人旁边走过。
    赵淳上前来拦住他,他还是很伤神的模样,“统领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看他这样,不晓得实情的人倒还真以为他是为了梅蕊这个表亲在伤怀,但赵淳例外,他拧眉,“你还要同我装?”
    他茫然啊了一声,“装什么?统领说的话,某不大明白。”
    赵淳被噎了下,隋远的表情无辜至极,差一点他就被骗了,正想要揭穿,却看到隋远抬起了手指压在唇上,对他轻轻的摇了摇头。
    他才恍然想起来那句说烂了的话,隔墙有耳,在这深宫中,他们的一言一行指不定都有人监视着,稍有不注意便被有心人給禀上去,到时候百口莫辩,才是真的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赵淳醒了神,便对隋远摇头,“无事,叨扰青遥了。”
    隋远照旧是压着唇角,一副哀伤过度不想与他多言的神情,掸掸袖子便离开了。
    她现在走到哪里了呢,赵淳不由自主的想,也才一夜的功夫,但肯定是已经出长安了,长安往西北去,便是陇右。他不禁替她担心起来,但又想起隋远,若是没有万全的打算,她必定不会只身逃离,想到这儿,心里也放宽了些,只是觉得长安城的碧霄,不知为何又变得孤寂起来。
    才出了宫门,梅蕊依着隋远的话去寻,在平康坊的一间胭脂铺里见着了他替她安排的人,长得浓眉大眼,中气十足地对她做了个揖,“梅蕊姑娘路上来时没遇着旁人吧?”
    她点头,“一路上郎君都已经打点好了,通畅的很,给您带来了诸多不便,还要劳您随我走一趟陇右,实在是不好意思。”
    这人叫顺五,一看就是练家子,和他上路都要分外安心些,他拍了拍胸脯,说只管包在他身上,“郎君吩咐过了,您的事儿就是天底下最要紧的事儿,把您稳稳妥妥的送到陇右,也是属下的职责。”他拿出了一套衣物给她,是套男子的衣衫,“您担待些,这一路上最好是要掩人耳目,保不齐襄王又起了疑心,派人沿路设下关卡,换个身份,也好蒙混过关。”
    她应了是,说还是他想得周到,顺五挠挠头,“这哪儿是属下能想出来的,也是郎君安排的。”
    这时候她才惊异于隋远的筹谋,他像是一早就料到了她终究会去陇右,自她请求后不过短短一夜,他就将这一切布置妥当了。她想到的只是金蝉脱壳的最前边儿那一段,让他去宫人斜寻一具尸骨来,当作是她糊弄襄王,至于之后的这些她都不曾想好,但隋远却给她补齐了,她还记得隋远问她,是不是执意如此?
    她说是,他低低地喟叹一声,那便如你所愿。
    隋远的好来得毫无缘由,其实叫她有些担忧,但现下管不了其他,只能依着他铺的路往前走,陆稹病了,她要去看他,这是她唯一的信念了,至于之后的事情,等她到陇右见了陆稹之后再做打算吧!
    襄王似乎并没有起疑心,顺五说先走水路,问她晕不晕船,她摇头,水乡养出来的姑娘,幼时她还同人乘船去采过菱角呢,水波荡悠悠,年少不知愁,那大概算是她最欢快的岁月了。再往后大一些了,就能听懂邻里间的那些风言风语,自然就快活不起来了。
    沿着水路往下,其实行不了太远,期间梅蕊同顺五打趣,“你叫顺五,前边儿有福三儿,四喜,那是不是还有个什么六?”
    顺五一拍手,“您还真说对了,是有个六祥子,咱们都是在陆护军面前拜过把子的,说好了要对护军尽忠,隋公子是个精明的人,也是一门心思为护军做事,护军临走前呀告诉过咱们几个,但凡长安城中出了岔子,一律都听隋公子的话!”
    梅蕊握着手腕,似笑非笑地瞧他,“这么说来,只有我不晓得隋公子是护军这边的人了?”
    他心里头咯噔一声,忙着解释,“您这说的是哪儿的话!这些事儿护军怎么会瞒着您!护军可是一门心思地待您好,您可别误会了他老人家。”生怕她多想,顺五又添嘴道,“您担心护军是一回事儿,不信任护军又是另一回事儿,护军不让您晓得其中的关节,怕的就是您担忧,毕竟朝政里边儿的事儿一环叩着一环,出不得差错。”
    这些话蒙混不过她,她端起盏来,白净的指尖压在青花上,美不胜收,“我最听不得这样的话,什么为了免我担忧就不让我晓得,难道将我蒙在鼓中我不会更担忧么?便是拿护军染疾这件事情来说,若不是我从陛下口中得知了,你们要瞒我到什么时候,到死讯传来的那一日么?”
    她话里带着风雷之势,顺五嗳哟一声,连着呸了三回,冲她抱拳告饶,“您讲这样晦气的话做甚?可千万莫再说下去了,您这不是成心咒护军么!”
    她觉得有异,追问,“你好好同我讲,这都是怎么一回事?”
    顺五又支吾着不肯答了,她眉一挑,乍然就是厉色,“你们都好得很,敢情蒙在鼓中的就是我一个人?见着我为了这些在你们瞧来是不必要的事情担心,很痛快?”
    “别,您别这样想!”顺五老实,禁不得她这一唬一诈,想了想,似乎隋远不曾交代过不能同梅蕊讲那些事情,咬了牙就笼统告诉给了她,“您听属下慢慢同您讲,莫气着了身子。您被襄王拘在冷宫里这桩事情,早先便被护军给料到了,襄王想要篡位,将护军都支去了陇右,又怎么会再让您留在陛下身侧?襄王的心思好猜的很,护军不曾料到的只是襄王竟敢打起了您的主意。本想着让您好好地在长安城中待着,直到他老人家一举拔除襄王后再将您接出来的,但就是因为襄王他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所以护军才让隋公子设法将您接出去。”
    梅蕊咬紧了下唇,心乱如麻,“他都知道?”
    顺五答是,“哪晓得您在隋公子之前就先行动了手,惊动了襄王,本来是想偷偷将您带走的,没了法子,只好使出纵火这一招了。也巧,您同隋公子想到了一处,”看她神色间还有担忧,顺五又宽慰,“放心吧,长安城中还有隋公子呢,那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咱们哥儿几个除了护军,就只佩服他一人。”
    “这么说,护军不曾生病?”
    顺五摇了摇头,“护军病是病了,只不过并非药石无医,襄王的这个法子狠毒,他在护军平日的药里多添了几味性寒的药材,护军本就受不住陇右的水土,这么颠倒一折腾,就给病倒了。”他皱起眉,“不过现下出了个岔子,让护军的病有些棘手,不晓得怎么去处理。”
    所有的事情瞒不瞒着她都是另说的了,他果真病了这一点才是最要紧的,一听出了岔子,她心都悬了起来,“什么岔子,严重不严重?”
    顺五有些无奈地叹道,“护军的病一般都是苏大夫照看的,药方也只有苏大夫才晓得,一般的御医对护军的病束手无策。苏大夫说是一个月前已经动身往陇右了,可到现在也不见踪影,他行踪诡秘,连封书信也不曾传过,人间蒸发了一般。虽然晓得苏大夫不会置护军于不顾,但护军的病就这么拖着,也不大好的啊。”
    若不是顺五提起,她险些都要忘了苏放这个人了,印象中还是护军府上那个言语毒辣的少年,她也沉下神色来,“那,可怎么办?”
    “左右也寻不见,咱们便先不管这么多,”交付了秘密后,顺五自然而然地同她亲近了一些,外面天色渐晚了,又快到了码头,顺五对她道,“您收拾一下,咱们要靠岸了。”
    第79章 明烛照
    岸边临近挨着个小镇,顺五瞧了眼天色,嗬一声,“今儿的天倒是不错,咱们去将落脚的地方寻着了就去用膳,您饿不饿?”
    梅蕊摇头,从前她就食量就不大,被关在冷宫半年,她更是吃不了多少,顺五是个伶俐人,一手操办了所有的事情,还让她多担待,她笑道,“你将事情办得这样妥帖,我便是想挑刺儿也挑不出,这一路还劳你照顾了。”
    晚饭是碗馎饦,一天的车舟劳顿下来,闻着面片儿汤的香气不经让人馋得很。汤是大骨熬出来的,又香又浓,顺五风卷残云般一碗就下了肚,还在对店家招手,“再来一碗!”
    他瞧见梅蕊不怎么吃,只小口嘬着汤,又道,“您多吃些,明儿还要赶路呢!等到了陇右见着护军,您却饿得不成样,这不是成心教护军罚属下么!”他皱眉,“是不是您不爱吃这个?瞧我这脑子,该问问您爱吃什么的,只管着自己了!该打!”
    梅蕊笑道,“我本就吃不了太多,这些足够了。”她是未吃过几回馎饦,长安城中的小吃玩意儿,她接触得都不多,只是借居在赵府时与赵淳出门逛过几回,她生性内敛,纵使瞧着新奇也不愿问出口,只暗暗记在心里,回去后想过几次,也就作罢了。
    怀珠入宫前在长安混过,她对长安繁华夜景的记忆便是被怀珠给唤起的,怀珠总说要带她去逛西市,还要作儿郎装扮偷偷溜进平康坊,听胡姬唱曲儿。她从未见过怀珠这样豁达的姑娘,赤诚仗义,要把整颗心都交付给你的直截了当,梅蕊深受触动,也将心比心地待她好,这样一来一去,就成了挚友。
    说来她倒是有些想怀珠了,问顺五,他正忙着吃馎饦,抹了嘴角的汤汁,对她道,“怀珠姑娘好着呢,郎君在宫中照应着,您还放心不下么?”看她果真是很担忧,便又道,“长安那边暂时没什么大的动静,襄王如今忙着旁的事情,顾不上您,就更顾不上寻怀珠姑娘的晦气了,好歹他也是个亲王,同个宫人过不去,这像话么!您别操这份心了,现下咱们最要紧的是安安全全地赶到陇右去,这才是天大的事儿。”
    顺五这话说得有理,梅蕊点头,“那吃完这碗馎饦我们就继续赶路吧。”
    听她这话,顺五都要哭出来了,泪眼汪汪地瞧着她,“您这话当真么?车舟劳顿的,您受得住?依属下的意思,咱们该休息还是得休息,睡饱了觉,才有精神赶路嘛!”
    梅蕊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弯起来的双眼明艳艳映着光,顺五才晓得她是在逗他,嘿笑着摸了摸头,“您心情瞧着好了许多,那属下便放心了。”
    “是么?”她这么问,顺五点头道是,这又让她陷入沉思起来,突然馎饦摊前来了个人,蓬头垢面的,衣冠不整,挠了挠头对摊主道,“来一碗馎饦。”
    摊主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很鄙夷,“抱歉啊,卖光了。”
    炉火还旺着呢,哪里是卖光了的样子,分明是不愿意卖给他,这人登时就不乐意起来,扬眉时的倨傲倒丝毫不像是个寻常的乞丐,他呵地一声:“怎么,瞧不起小爷?”
    那边就这样闹了起来,梅蕊和顺五循声望去,本来只当是寻常的拌嘴吵闹,但瞧着那乞丐模样的人却瞧越不对,顺五使劲揉了揉眼睛,“属下眼睛不大好,怎么总觉得那位郎君似曾相识一样,到底是在哪儿见过?”
    张牙舞爪的态度,梅蕊埋头理了理袖角,淡声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顺五是个粗人,听不懂她说的这些,追问,“您在说什么呢?”
    她从怀里摸出了几枚铜钱,起身往那处走去,那厢正吵得激烈,已与初衷没什么瓜葛了,两不相让的架势,非要分出个雌雄才好。梅蕊拨开了人群走到那人身后,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苏大夫。”
    苏放不耐烦地回头,“谁呀?”瞧见是她,霎时愣在了那里,她从容平和地走了过去,对摊主赔礼道歉,“这是家中兄长,幼时撞在桌角,坏了脑子,还请多多包涵。”
    摊主一副果不其然的神情,“原来是个疯傻子,我便说么,怎么会有这般蛮不讲理的人。”十分大度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我不与傻子计较,娘子快些带着他离去罢,免得又生出旁的事端来。”
    梅蕊笑着道了声谢,苏放在她身后鼻子都气歪了,嚷嚷,“谁是你兄长,谁撞坏了脑子,你再胡说八道,我……”
    “你便怎样?”她轻飘飘地这么一句,苏放后边儿的话就被截住了,怎么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他只得翻了个白眼,问她,“你怎么在这里?”
    梅蕊瞧了他一眼,“这句话是该我来问苏大夫的。”
    他还未来得及答,顺五便大呼小叫地招呼他,“苏大夫,苏大夫!”
    苏放一向不喜顺五的聒噪,黑漆漆地眉一拧,不耐道:“嚎个什么劲儿,我没死呢。”他左瞧了瞧顺五,右瞧了瞧梅蕊,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纳罕道,“你们怎么凑在了一起。”
    这事儿便说来话长了,顺五拉着他坐下说,苏放却说自己饿得很,没奈何,又只能替他再要一碗馎饦,他囫囵就着汤吃个干净,梅蕊又问了一回,“苏大夫不是该去陇右么,怎么会在这里?”
    他抹干净嘴,不答话,似是还对方才她说他撞坏了头耿耿于怀,顺五在一旁丧着脸,“您晓不晓得这段时日我们找您都快找疯了,陇右那边护军的病还吊着呢,您倒好,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瞎转悠,护军还等着您呢!”
    其实只要人找到了就好,苏放是个倔脾气,得顺着来,梅蕊很善解人意地替他辩解:“说不定苏大夫是来这里寻稀世药材,好带到陇右去给护军治病的。”
    顺五哦一声,问苏放是不是,苏放哧地翻了个白眼,“哪有什么稀世药材,我只是寻不到去陇右的路而已。”
    他理直气壮得教梅蕊哭笑不得,顺五捶胸顿足,“护卫呢?怎么就您一个人?”
    说到这个,苏放的神色便沉了下来,他往四处看了看,摇摇头,“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就回了此前定好的客栈,想再添一间也不成,店家说早就住满了,顺五有些忸怩,“那就劳烦郎君同属下将就一晚了。”
    苏放皱了皱眉,却没说什么,进了屋后就对顺五道:“那些护卫都死了。”
    一个不剩。
    襄王在那时还是不大放心隋远,私底下派人来追杀苏放,随行的护卫都被杀了,他落入水中才侥幸逃过一劫,流落到这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养了好些时日才缓过来。想去陇右也是有心无力,他身无分文,还是个路痴,借了只信鸽传讯往长安,也不知道那只鸽子是不是半途被人捉去炖汤喝了。
    顺五豪气云天地拍了拍胸口,“现在没事儿了,您就跟着我们一道去陇右,护军就等着您去给他瞧病呢!”
    苏放点头,“我晓得,我现在又有些饿了,方才那摊子的馎饦挺好吃的,劳烦你再去替我买一碗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