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势如破竹

      “本初真是一点耐心都没有。”
    刘辩不禁吐槽。
    或许是憋得太久了。
    袁绍一出兵,就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开局面。
    西域诸国,势力最庞大的一个国家,也不过三四万可战之兵。
    相较大汉而言,就是弹丸小国。
    不过要是逼得他们联合起来,也是一个大麻烦。
    大汉没有统治西域的时候,各个小国都是独立的存在。
    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冲突和交战。
    这也是西域弱小的原因。
    可一旦有了外敌出现,他们很可能会联合起来。
    刘辩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陛下所言极是。”郭嘉无奈地道,“不如下令,让他稳扎稳打。”
    “这就不必了。”刘辩摇了摇头。
    洛阳距离西域这么远。
    刘辩若是插手,远远指挥,肯定会造成军队紊乱。
    命令只能出自统帅!
    刘辩不会贸然改变这一点。
    当然,刘辩也不担心袁绍会造反。
    毕竟他的忠心,还是有保障的。
    没有理由反叛大汉!
    更何况,就算统帅想要谋逆,士兵也不会答应。
    刘辩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陛下请放心,臣在西域的布置,很快就能派上用场。”戏志才信誓旦旦地保证。
    随后,他将卷宗拿出来,递给刘辩。
    刘辩仔细看了以后,心惊不已。
    原来西域已经被渗透得如此严重了。
    怪不得袁绍胆子这么大!
    203年10月下旬,袁绍出兵焉耆!
    这个国家同样是西域大国,全国有两万兵马。
    为了防止这两个国家联合,袁绍悍然出兵。
    焉耆王一边向于阗、疏勒求援,一边固守城邦。
    袁绍三万骑兵围城,下达最后通碟。
    焉耆王大骂汉庭,愤怒表示不会屈服。
    袁绍下令攻城。
    骑兵进攻城邦三天,在第四天晚上,有内应打开了城门。
    里应外合之下,袁绍攻下城池,开始对焉耆王族进行清算!
    焉耆王狼狈地逃亡至疏勒。
    同年11月,袁绍兵至疏勒,要求疏勒交出焉耆王。
    疏勒拒绝了这一请求。
    袁绍以西域长史的身份,宣布疏勒为叛逆。
    随后,大军压境!
    这一次,疏勒紧紧守住城邦谨防内应的出现。
    袁绍久攻不下。
    疏勒的盟友龟兹,派兵来援。
    疏勒王兴冲冲地前去迎接。
    结果龟兹反戈一击,擒拿了疏勒王,献给袁绍。
    袁绍一鼓作气,拿下疏勒王城。
    疏勒王谩骂龟兹,忘恩负义。
    在一片骂声中,死于断头台。
    袁绍公开处刑,震慑人心!
    这下子,整个西域,人心惶惶。
    于阗王安国都懵逼了!
    整个西域最能打的,也就他们几个国家。
    可是袁绍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搞定了其中两个国家。
    于阗成为最后的反抗者。
    这还怎么玩?
    所幸大雪降临,袁绍暂停的攻势。
    于阗得以苟延残喘。
    204年春。
    袁绍集结了步骑,共计十五万,进攻于阗!
    于阗整个国家的人口,都不超过二十万。
    大汉的十五万大军,简直就是欺负人!
    然而,袁绍没有掉以轻心,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十五万大军将于阗小国,包围得水泄不通。
    袁绍第三次派出使者,喝令于阗王投降!
    于阗王安国惴惴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最后袁绍下令,谁杀了于阗王安国献城投降,谁就是新的于阗王。
    于是,整个城邦都沸腾了。
    安国看向每一个大臣,都像是刺客!
    为了荣华富贵,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安国每一次出行,乃至于上朝,都带着两百人以上的护卫队。
    风声鹤唳,说的就是此刻。
    流血冲突,最终还是爆发了!
    安国处死了几名亲善大汉的臣子,这些人天天吵着要投降。
    然而,此举引爆了臣子们的情绪。
    他们愤怒地联合起来,攻打王宫!
    想要拉安国下台。
    内战就此展开。
    安国众叛亲离,最终死于亲卫之手。
    而后这个亲卫,也就是新的于阗王,被群臣围攻,分尸而亡。
    袁绍兵不血刃,拿下于阗王城。
    十五万大军的威慑力,绝非浪得虚名。
    他根本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
    至此,袁绍完成了对西域的初步掌控。
    一些还在观望的小国,纷纷表态,愿意接受大汉的统治。
    袁绍按照刘辩的指示,将这些国家的代表人物,聚拢起来,进行商讨。
    第一点,签订契约。
    大汉朝廷可以保留他们的囯祚,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听从西域都护府的征召。
    第二点,就是派遣重要人质,前往洛阳。
    当然,袁绍没有说得这么直白。
    权当是到洛阳“治学”。
    大汉的学府,闻名天下。
    西域诸国也是知道的。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
    还有其他细节问题,袁绍也一一进行了总结。
    西域诸国,只能被迫接受。
    其中一点至关重要!
    谁与贵霜帝国私下有联系,谁就是叛徒。
    袁绍打算杜绝贵霜帝国在西域的影响力。
    大汉出兵西域,已经四五个月了。
    消息应该传到了贵霜帝国都城。
    如果他们想要和大汉争锋,那么此战不可避免。
    袁绍深知西域诸国,大都是墙头草。
    必须先提前说明!
    一旦他们串通贵霜帝国,那么大汉将剥夺他们的领地。
    要是刘辩亲自出兵,绝不会留下这些国家。
    设置郡县不香吗?
    可惜几百年来,西域都是如此。
    刘辩也不好激起他们反叛的心思。
    等到大汉文化输出,完全可以用软实力,征服西域。
    对于这一点,刘辩反而不着急。
    袁绍派遣大量的斥候,布置在边境地区。
    监控着贵霜帝国的一举一动。
    可惜贵霜帝国并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行动。
    按照丝绸之路商人传达回来的情报,贵霜帝国本身就不稳。
    想要出兵,需要统合各大势力,非常麻烦。
    大汉拿下了乌戈国,又拿下了西域,和贵霜帝国渐渐接壤。
    两个帝国的边境,只有一些无人区隔着。
    面对大汉的“挑衅”,贵霜帝国真的可以无动于衷?
    刘辩绝不相信。
    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来一场远征,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当然,就看贵霜王,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刘辩命袁绍继续驻守西域,暂时不要回来了。
    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