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事态发酵

      朝廷与汉中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张鲁调兵遣将,任何一个小动作,都瞒不过刘辩。
    源源不断的情报从汉中传递出来,刘辩喟然长叹。
    终究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张鲁的行为,无疑是想要反抗朝廷,不服从朝廷的调配、安排。
    刘辩提前通知张鲁一声,就已经对得起他了。
    否则直接起兵攻打汉中,对朝廷岂不是更加有利?
    “张鲁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朕会让明白,什么叫后悔。”
    刘辩在朝堂上勃然大怒,群臣战战兢兢。
    生怕怒火降临到他们身上!
    唯有庞统站了出来,实事求是道:
    “陛下,张鲁在汉中深得人心,若是贸然进攻,他一定会裹挟民意,与朝廷抗衡。”
    这一点才是最难对付的!
    朝廷不可能对平民出手,他们是大汉的基石。
    更何况,刘辩是讨伐大军的统帅,不管人是不是他杀的,都会算在他的头上。
    哪怕没有人敢明面提出来,暗地里还是会有各种声音。
    刘辩掌控大汉以后,并没有大肆弘扬儒家思想,只是作为统治的手段在利用。
    然而,大汉并不缺少腐儒,若是他们一头撞死在皇宫前,刘辩的名声也就臭了。
    刘辩自己可以不在乎,可是作为臣子,庞统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这也是臣子们存在的意义!
    哪怕不能决策,好歹能够查漏补缺吧?
    否则这臣子当得也太失望了。
    “若是张鲁让平民上战场,朕不会心慈手软。”
    刘辩回答得斩钉截铁,丝毫没有犹豫。
    既然拿起武器,上了战场。
    那就不是平民个了!
    对于有威胁的敌人,刘辩不会让禁卫军饶他们一命。
    禁卫军的惜命,在刘辩看来,更加地珍贵。
    可惜刘辩的话,还是触怒了一些大臣。
    他们正尽力地隐忍。
    “陛下,百姓是大汉的根本。”王允莫名其妙提了一句。
    刘辩没有否认,甚至非常认同。
    “拿起武器反抗朝廷,就不是百姓了,而是逆贼!”
    王允瞬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对刘辩亮出刀剑,还是良民吗?
    哪个朝代的良民,会想着干掉朝廷?干掉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
    都吃饱了撑的吧!
    刘辩对于拿起武器反抗的人,零容忍。
    当然,他们也有投降的机会。
    投降者,可以免死,但在交战的时候上,一步都不能退让!
    “陛下,汉中兵多将广,屯粮足够吃一年以上,又有天险在,难以进攻,不如继续招降张鲁,更能显朝廷仁义。”韦端建议道。
    在他看来,张鲁不是不想投降,而是朝廷诚意不够,只要拿出诚意来,多派使者跑几次。
    那么这件事肯定能成!
    张鲁的性格,并不适合领军作战,甚至统兵都有缺陷。
    他之所以反抗朝廷,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神国破灭!
    只要朝廷允许五斗米教发展,或者成为国教。
    相信张鲁一定会积极配合!
    韦端已经拿捏好了,甚至觉得自己可以亲自前往去劝说张鲁。
    只要刘辩开金口!
    一切都不成问题。
    可惜刘辩并没有这个打算。
    “朕已经给过张鲁机会了,他自己没有珍惜。”
    “陛下,那是朝廷没有提出条件,若是提出条件以后,张鲁仍然不答应,陛下再起兵征讨,名正言顺!”韦端仍然不死心。
    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韦家已经很久没有建功了,以后的发展空间被局限死。
    仅凭一些政绩,根本无法让他升迁。
    因此,韦端决定铤而走险。
    能不能成就三公,就看这一次表现了。
    “好了,朕知道你们的意思,但张鲁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剩下的交给朕的大军处理!”
    刘辩挥挥手,示意众人不必再劝。
    看似一意孤行,实际上刘辩也有自己的考虑。
    那就是清算!
    朝廷每次攻打下一个地方,刘辩都会清算一遍。
    各大世界手脚都不干净,随便查一查,就能发现一堆肮脏事。
    刘辩三下五除二,立刻清除干净。
    这也方便了朝廷以后的统治,以及对田产、土地等的再次分配。
    否则这些东西都掌控在世家手中,刘辩也不可能再找借口强夺。
    唯有在战争的时候,才能再次洗牌,让大家看起来合情合理,不会有太多的抵触。
    毕竟成王败寇。
    一直以来,刘辩都是如此扫荡的。
    大汉之所以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健康成长,和刘辩去除这些毒瘤有很大的关系。
    万一张鲁真的投降了,刘辩还怎么清算汉中的世家?
    完全没有了理由。
    最后哪怕找到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也会被认为捏造,故意对付他们。
    而且张鲁的五斗米教,也是刘辩头疼的问题。
    不是教义不够出色。
    而是刘辩根本不希望宗教的存在。
    大汉有皇权的庇佑就足够了,何必再找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刘辩看着也糟心。
    宗教的存在,不能影响到皇权。
    甚至不能超过地方官府!
    很明显,想让张鲁回到过去,那是不可能的。
    五斗米教的成长,已经超过了一郡官府,甚至能够影响一州。
    刘辩若是放任其成长,现在不乱,百年以后肯定也会乱。
    韦端的小心思,其实早就在刘辩的考量中。
    衡量利弊之下,刘辩不可能让张鲁保留五斗米教。
    可是让张鲁无条件投降,他也不可能答应。
    双方的利益无法调和,只能一战。
    趁着刘璋和张鲁的关系不和,刘辩完全可以逐一攻破。
    若是他们联合起来,还会对刘辩造成一点点麻烦。
    可是张鲁想要凭借一个汉中,与刘辩作对,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当然,刘辩最主要提防的还是张鲁会不会运用一些特殊手段,影响战局。
    刘辩最头疼的就是这一点,道人的手段,让人难以猜测。
    群臣看着刘辩的神色,纷纷沉默了。
    他们知道,不管说什么也没有用。
    刘辩的意志,很难被转移,或者改变。
    “祝陛下武运昌隆,千秋万代!”
    既然劝不动,群臣只能献上祝福。
    刘辩除了这一点毛病以外,他建立的种种奇迹,能够让所有人闭嘴。
    大汉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未尝一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