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简在帝心(下)

      “陛下,曹孟德在殿外求见。”
    许褚进来通报。
    “让他进来。”刘辩收拾了一下桌面,然后静静地等待。
    曹操阔步走进来,道:“臣曹操,参见陛下!”
    “孟德不必多礼,坐!”
    刘辩挥一挥手,曹操找了一个靠前的位置坐下。
    这里没有太多的规矩。
    若是曹操找了一个靠后的位置,还会被刘辩瞧不起。
    “陛下――”
    曹操拿出奏折,开始朗诵。
    比如说京兆尹人口增加了多少啊。
    修了多少条路。
    实现了“村村通”。
    兴修水利,惠及数百顷良田。
    刘辩听得很认真。
    曹操偶尔会停顿一下,观察刘辩的神色,这才继续讲诉。
    刘辩也不在意。
    等到曹操陈述完毕,刘辩这才道:
    “孟德辛苦了。”
    “为陛下做事,为朝廷做事,这不算什么。”
    曹操俯首,非常恭敬。
    “正好朕的公务也处理完毕,孟德可否陪朕出去走走?”
    “这是臣的荣幸。”
    刘辩刚起身,许褚就问道:“陛下要去哪里?”
    “看百戏!”
    所谓百戏,就是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
    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
    洛阳繁荣安定以后。
    各种娱乐活动也提上了日程。
    人们的生活要求,需要满足!
    但是刘辩又担心,娱乐泛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种醉生忘死的生活,刘辩不允许出现。
    现在还是乱世啊!
    因此,种种娱乐,是少府直接掌控!
    简单地说,就是皇室开店。
    谁都不能插手。
    这也算是一种垄断吧。
    百戏就是其中之一。
    “陛下要看哪一家?可以召进宫里……”
    “咳咳。”
    刘辩咳嗽两声,道:“让天下人都知道朕不务正业看百戏吗?”
    许褚顿时不说话了。
    得嘞。
    又微服私访。
    到处浪。
    许褚已经习惯了。
    他安排了一部分便衣,贴身保护。
    又告之锦衣,暗中保护。
    赵圣卿亲自出马。
    毕竟皇帝出行,绝无小事。
    曹操更加没办法反对了。
    君臣二人,乘坐一辆马车就出发了。
    一路上,其乐融融,交谈甚欢。
    直到马车抵达百戏楼。
    里面的客商熙熙攘攘。
    偶尔听到有人一掷千金,只为听仙儿姑娘一曲。
    “客官,已经没有雅间了,楼下也可以观赏,您看看,不如……”
    许褚二话不说,直接掏出令牌。
    接待的人会意,连忙腾出一间。
    刘辩与曹操一同上了阁楼雅间,能够清楚地看到台上的表演。
    “孟德,你觉得这戏曲怎么样?”
    “陛下,臣以为,当戒骄戒傲,戒骄奢!如果天下未平,何以高歌?”
    曹操越说越激动。
    因为他担心一点。
    由奢入俭难啊!
    “孟德担心这些外物,会影响朕的决心?”
    曹操胆大地点点头。
    汉灵帝就是这般……骄奢淫逸,结果导致大汉分崩离析。
    现在大汉好不容易有了起色。
    曹操怎么可能不担心。
    “孟德且听过曲子再评论。”刘辩淡淡地道。
    曹操抱拳。
    就在台下看客一掷千金,准备召唤仙儿姑娘的时候。
    她早已款款走出来。
    “今日有贵客临,小女子为诸位唱一曲。”
    众人吃了一惊。
    到底是谁这么大面子?
    抱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歌曲已经幽幽展开。
    “戏一折,水袖起落……”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曹操恍然。
    当初朝廷征讨西凉。
    冰雪封路。
    数万将士就唱着“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路奔驰前行。
    曹操热血沸腾了好久!
    恨不得放弃独领一军,就为了跟随刘辩,见识一下那等场景。
    就算是地位低下。
    又怎么敢忘记报国呢?
    曹操突然听得热泪盈眶。
    明明就是一个戏子。
    怎么就突然多情起来了?
    “好!”
    “不愧是仙儿姑娘!”
    台下一片叫好声。
    “孟德,你怎么看?”刘辩问道。
    “陛下,好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孟德受教了!”曹操激动地道。
    “朕要享受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天下人享受!”
    “一个人只要精忠报国,朕就不会让他失望!”
    刘辩句句肺腑。
    曹操重重地一拜。
    “还有,朕给你的,你才能拿,朕没有开口,你就不能动。”
    “孟德,你可要保持本心啊!”
    曹操心神震荡,再次一拜。
    说完,刘辩就离开了。
    曹操独自在阁楼上,听了好久的戏曲。
    次日早朝,司徒王允上书:
    “陛下,司隶校尉之职,空缺许久,当择一良才,填补空缺。”
    韦端心神一凛,他担心的事情,果然来了。
    跑了这么多地方。
    人情欠下不少。
    事情却没有办好。
    憋屈啊!
    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司隶校尉,到底会花落谁家。
    “王司徒,你觉得谁能胜任此职?”刘辩淡淡地道。
    当初为了打董卓的脸,刘辩一路提升王允的官职。
    直到司徒!
    否则以王允的能力,爬到这个位置,起码需要数年的时间。
    他的运气太好了。
    太原王家也因此水涨船高。
    成为大汉数一数二的世家!
    “臣举荐并州刺史钟繇!”
    所有人都知道,钟繇是刘辩的人。
    因此王允在推荐的时候,没有拐弯抹角。
    这种事情,直接说效果更好。
    这是群臣与刘辩打交道后,摸索出来的相处方式。
    叽叽歪歪,反而不讨喜。
    “朕提拔钟繇为并州刺史,至今都有人抱怨,若是再提拔为司隶校尉。”
    “尔等岂不是恨死朕了?”
    大臣们纷纷表示:“微臣不敢!”
    “还有其他人选吗?”刘辩再问。
    王允心里咯噔一下,难不成,他运作错了?
    钟繇,并非陛下的选择。
    韦端内心激动了一下,正想着用不用发力,刘辩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如果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司隶校尉就是孟德了!”
    说到这里,刘辩视线横扫了一圈。
    没有人反对!
    就连韦端,也仅仅是神色复杂了一点罢了。
    刘辩的强势,让他在一些任命上,直接独断。
    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群臣也都习惯了。
    更何况这个人是曹操!
    曹孟德这三个字,在刘辩心中份量也不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