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聚而禁之

      三仙,除了南华老仙,其他二人,都有迹可寻。
    不过左慈此人,更为神秘。
    “陛下,天下修道之人多如牛毛,贫道不知的大能者,如漫天星辰。”
    “当然,其中也有滥竽充数者,学的一招半式,就开始招摇撞骗。”
    说完,甘始还长叹一口气。
    也不知道这一声叹息到底送给谁。
    “道长见多识广,可知老铁匠?”刘辩又问。
    “贫道走南闯北,见过许多铁匠,皆过目不忘,不知陛下所说之人,是何容貌?”甘始反问道。
    一听这句话,刘辩就知道,恐怕甘始也不知道。
    “奇人,容貌未知,专门打造神兵利器。”
    果然,甘始摇了摇头。
    能够称得上“神兵利器”,铁匠一定大有来头。
    甘始认识的人当中,并无此能耐者。
    刘辩稍微有些失望,继续问:
    “可知王越、童渊、李彦?”
    “三人均为习武之人。”甘始回答。
    刘辩点点头,认知总算没有脱钩。
    他与甘始又畅谈起来。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个时辰。
    所幸船上有茶水,不至于口干舌燥。
    刘辩当然知道,甘始之所以如此,一定有所求。
    否则怎么会说出这么多隐秘?
    但是其中真假,刘辩半信半疑。
    就比如说炼金投入南海中,得海神赐药。
    因而容颜不老,寿长生。
    这种话只能骗骗小朋友。
    若是刘辩真的去做了。
    说不定后脚就有人去挖黄金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成功?
    自然是没有缘。
    随便解释一下,就能令刘辩哑口无言。
    反正如此玄乎的事情,就算是编造的,刘辩也无从验证。
    还有华佗已经一百五十岁的事情。
    刘辩敢信?
    但为了让甘始继续道出隐秘,刘辩只能做出一副相信的样子。
    总之,防人之心不可无。
    说不定其中就有夸大的成分!
    甘始,为方士,擅长炼丹。
    当初秦始皇就养着一帮方士,寻长生不老药而不可得。
    汉武帝亦然。
    祭祀,一般是参拜五位上古人皇。
    但汉武帝开创了先河。
    将太一列在了主位!
    别小看了这种微小的变化。
    正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更何况是祭祀这种大事?
    而“太一”,便是“东皇太一”。
    《淮南子》开篇:
    “洞同天地,浑沌为补,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
    东皇太一是汉武帝时期,祭祀的最高神。
    也有“太一即道”的说法。
    而后,由“太一”至“正一”,道门逐渐繁荣昌盛。
    而正一教的前身,就是五斗米教。
    张道陵时期,缴纳五斗米,即可入教。
    建安元年,五斗米教的天师为张鲁。
    可想而知,张鲁在道教中的地位。
    他如今更是占据了汉中之地,建立“神国”。
    免费接济百姓!
    口碑不错!
    历史上张鲁兵败后,曹操都不敢杀他!
    或者不愿杀德高望重者。
    总之,现在的道门复杂至极。
    太平道衰弱了,还有五斗米教。
    于吉的琅琊宫,鲁女生的华山白鹿院。
    这些道门传承,或许有几个人而已,或许仅一个人。
    刘辩因此松了一口气。
    其他道教若真如太平道一般,专门想着颠覆朝廷。
    刘辩也不会因此心慈手软。
    佛教也有发展的前途,大不了倾力催生!
    刘辩有的是手段。
    “老师,为何要发展儒家呢?”
    史道人正色道:“陛下不要小瞧了儒家。”
    “自董仲舒以来,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
    “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也就是说,皇帝是老大!
    这种思想,为帝王所喜。
    这和道家有什么关系呢?
    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于是便有了文景之治,也称为文景盛世。
    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去道门运势。
    又常常重用兵家,征战不休。
    道门为祸者少之又少!
    “道门,乱世下山,济世救人。”史道人又补充了一句。
    他们是以人为本。
    才不会管朝廷怎么做!
    他们只要认为,这么做能救更多的人,就会一直做下去。
    哪怕与朝廷为敌。
    “道门一直在,只是逢乱世出罢了。”甘始也长叹一声。
    刘辩轻轻抱拳,接着道:“可有解决之策?”
    “陛下不要着急,今日贫道来,就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甘始淡淡地道。
    “愿闻其详。”
    “没有陛下想的如此复杂,总结起来,不过八个字。”
    “哪八个字?”
    “天下异人,聚而禁之!”
    刘辩的脑海中,仿佛打开了一道天窗。
    他默念了一遍“天下异人,聚而禁之”!
    不正是符合当下的情景吗?
    所谓异人,在一地,或者多地,都有极高的名望!
    举例说吧。
    于吉在洛阳,没什么名气。
    但是在江东,百姓听说他的名号,都会竖起大拇指!
    他不仅治病救人,而且为百姓祈雨!
    成功率还不低!
    如此异人,百姓怎么可能不喜欢?
    虽然刘辩不喜欢。
    可是又有什么用?
    因此,为了统治,“聚而禁之”就很有必要了。
    将异人集中起来管理!
    不过刘辩心中很快升起一个疑惑,遂问道:
    “若是其心不甘,岂不是为祸京师?”
    史道人、甘始,都是道门中人。
    他们怎么会削弱自身,成全刘辩?
    果然,甘始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陛下可让道门中人,于天下十三州传道!”
    这是一种交换!
    朝廷可以管理道门,但是不能阻止他们传道!
    甚至还要大开方便之门。
    有得必有失。
    也就是说,给道人发一个身份证明。
    有朝廷证明的,就是正道。
    没有“身份证”的,就是妖道。
    还可以利用他们互相攻伐,解决了刘辩人手不足的问题。
    所谓的人手不足,就是刘辩不可能每次都汇聚大将围剿一个妖道吧?
    更何况,妖道于吉退回了扬州,刘辩还能追过去不成?
    不过若是有了其他道门的支持,刘辩就可以下令,自然有人去对付于吉。
    这种办法,似乎可行?
    而且,刘辩也是道门中人!
    天然亲近之。
    让道门在大汉扎根,未尝不可。
    “好,天下异人,聚而禁之,朕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