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 第25节

      以前她就旁敲侧击的问过李氏地价的事儿,如今对应上陈有福的价格,就知道人家没有欺瞒她。
    回了家,虎子老远就冲着马车跑过来,周围自然还跟着不少看热闹的孩子。
    崔玉跳下马车,背着手瞧着跟前围成一排的孩子们,笑着道:“都张开嘴巴。”
    孩子们如今很是喜欢崔玉,尤其是之前吃到糖块的,更是觉得崔家大姐人好呢。这会儿见大姐要求他们,自然都乖乖听话的张开了嘴巴。
    崔玉拿出一个不小的油纸包,从里面取了小糖块,先往虎子嘴里塞了一块糖,然后又把跟前几张嗷嗷的嘴巴都填了一遍。瞧着孩子们叽叽喳喳乱说着真甜的样子,她才把纸包给了虎子。
    “去给大伙儿分分,别玩野了,后晌饭早点回来。”
    虎子一听这话,就知道大姐又要给做好吃的了,又见大姐使了眼色,知道她是给三妮留过糖了。这下可不就领着一群孩子,吆五喝六的往村子里跑去。
    长寿堂的活计帮着她卸了马车上的物件,只喝了一碗热水,直言铺子里还忙着推辞了李氏挽留他吃饭的好意就走了。
    李氏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粮食跟肉,一边往屋里拿一边咋舌。直到崔玉拉了她上炕,拿出那两张银票跟小碎银时,她还觉得不真实呢。
    “娘,咱们上次挣了五百多文,除去买鸡崽子跟今儿送给官差吃茶的钱,还剩下二百四十文。”崔玉先把那会儿去自个屋里拿出来的荷包打开,倒出了里面的铜板。然后接着说道,“卖润肺膏得了八十五两,除去八十两的银票,跟今儿买物件用了的,如今也只剩不到二两了。”
    李氏知道崔玉这是有打算了,自然也不插嘴,只管听着闺女接下来的安排。
    “买房置地,只怕要二十银子。再有就是送虎子去认字儿的事儿再不能耽搁了,明儿我就提两斤猪肉去村口去问问。若是成了,少不得要准备他开春去私塾的束脩。”崔玉心里默默算着,加上过年的花销,还有搬进新家后置办些像样的大件,再找人盘个能烧透的暖炕,这么算下来,估计也要小三十两呢。
    八十多两银子,眨眼之间就快去了一半了。
    “送虎子读书是好事儿,可他是那块料吗?”李氏有些犹豫,她自然也希望儿女成事儿。可虎子真能行吗?万一要是没学成,岂不是要落了人的笑话!
    “识文断字也并不一定非要考状元啊,日后若是有本事,能开个私塾,或者当个有头有脸的掌柜,一辈子也算不愁了。再者,若虎子自己本事,能凭着笔杆子挣钱养家,日后我跟三妮也好有个依靠。”崔玉从炕柜上头裁了一小块油纸,然后小心的把五十两的银票包起来放进荷包里,想了想她还是把荷包推到了李氏跟前,“娘,这钱您好生收着,日后供着虎子念书,或是留着给他娶媳妇用。剩下这三十两,我留着给咱们置办房屋,顺带着过年用。”
    这钱是闺女挣得,哪怕是她这个当娘的,拿着也不落心。所以李氏二话没说,直接把荷包推了回去。她本来就不是个容易眼红的,闺女一心为这个家,可她却不能不为闺女考量。
    “这钱你留着当自个的私房钱,反正你已经把柴胡的生意趟出来了,日后娘就顺着你的路子也能过活的。”
    崔玉明白李氏的心思,可她觉得既然在这个家生活,自然不能一点贡献都不出。更何况,赵二石那边的日子可是比她家好多了,最起码他那么硬实的汉子是能挣钱的。她断没有让李氏养了二十来年闺女,临了还往她身上贴补钱去婆家的道理。
    好说歹说,李氏终于为着虎子跟三妮往后的日子收起了荷包。这次交钱之后,她看着自家闺女更是疼惜了。闺女不藏私,不为了银钱跟她隔心,怎能让她不欣喜?
    她其实最怕的是闺女知道了说亲的事儿,又怕娘家克扣她的嫁妆跟私房钱,心里生了隔阂。如今看了,可不是她多虑了?
    “我买了二十斤棉花,也买了被面跟细布想做几床被子。虎子现在大了,总跟你挤在一张被子里,到底不是个事儿。”崔玉指了指炕边上放着的棉花胎子跟布匹说道,“左右买了房子,咱家的物件都要大换,我干脆就买回来了。眼看天儿越来越冷,现在也该找人帮着做了。那边一丈二的绿花布,是要给三妮做衣裳的。还有那个青色的,可以给虎子做身棉衣。这边蓝底儿白花的,是给娘买的。还有那个青底暗花的,我琢磨着找人给自个做一件新袄。要是有多出来的布,就全做成夹袄,等刚开春也能穿。”
    崔玉不会女红,更别说缝衣服做被子了,好在原身也并不精通。所以李氏也没有为难她,只说回头赶明儿她就开始做,也用不了五六天就能赶制出来。
    李氏是不愿意崔玉再多花钱去请人做的,所以想着自个赶一赶也就出来了。崔玉心里清楚,知道自己说不过她,当下也没再说话。不过再出了门后,她可就绕去了陈婶子家。
    陈婶子一听做被子缝衣裳还有工钱,当下就乐了,“玉娘,你可是见外了,冬日里没活儿,我跟你娘唠闲话时候就捎带手的帮着做了,还给啥工钱啊。你可别见外,不然婶子以后可就没脸去你家了。”
    边上陈婆子也乐的见牙不见眼的,尤其是看到崔玉提着的那块子足有三斤的肉时,更是戳着拐杖应自家儿媳妇的话。
    “那就麻烦婶子了。”崔玉把肉放下,也不给陈婶子开口的机会就笑道,“婶子也别跟我推辞,昨儿要不是你帮我扛灶台,只怕我就要闹笑话了呢。这肉是今儿新割的,回头你腌上也不怕坏了,就当是我孝敬陈婆婆的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婶子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连连说赶明一定帮着去做被子。
    回家后,眼看着日头要过头顶了,崔玉就开始琢磨起后晌饭来。今儿有肉有粮,自然不用再抠唆着吃了。想起上次手擀面时,虽然卤里只有白菜丝跟盐巴,可一家人吃的那个香甜劲儿。她干脆就和面,准备做鲜肉面。
    先大锅里满满的用干辣椒炒了大半碗的肉片,又放了白菜跟萝卜丝,添了酱油跟盐出锅。然后往锅里添了几瓢水烧着,又把之前和好醒了一会儿的面擀了切成面条下进去。
    想着家里锅实在是用不开,索性她就琢磨着让虎子帮着跟她一起捏个黄泥炉子。等赶明儿陈大叔去镇上时候,让他帮着去拿了自个的平底锅,顺带着再帮着买口小铁锅。
    好歹以后大锅里做饭时候,小锅里也能炒个菜。
    冬日总是天短的,等日头偏了西虎子回家领着三妮洗了手脸,饭菜也已经上桌了。
    闻着肉香跟白面条,虎子简直眼睛都看直了。最后还是崔玉给他挑了一大碗,又舀了很多香糊糊的肉片,他才回过劲儿来。
    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又有足够的饭菜,虎子呼噜呼噜连汤带面吃了一碗多才饱了。李氏也因为辣汤开了胃口,破天荒的多吃了不少。
    也就三妮还正常点,只吃了大半碗崔玉专门给她泡软和的面条。
    吃饱喝足了,崔玉收拾了桌子,虎子领了三妮在屋里玩,李氏则按着崔玉的要求去舀了锅里温着的热水泡脚。
    等崔玉洗漱好到院子里泼水时,就见着李氏就着外头天儿的那点光做针线,像是今儿她买回来的那个青底暗花的布料。她放下盆子,裹了裹身上的衣裳走到李氏身边,看着她眯着眼用针头搔头的模样,很是心酸。要知道,李氏往日里可没少借着月亮地儿做绣活儿,要不然也不会累了眼。
    “娘,赶明儿再做吧,别把眼睛熬坏了。”
    李氏点点头,笑着应下了,可样子并不像要回屋。最后,还是崔玉强迫着,才让她收了针线去休息。
    第二日一早,崔玉边做饭边看着虎子带着三妮小心的拿了菜叶子喂小鸡跟小鸭子。因着过了几日,小物件们都熟悉了崔家,白日子放开在院子里也不扑腾着往外跑。
    而虎子跟三妮可是牢记着这些家伙儿要靠他们照顾,这样开了春才能吃到鸡蛋跟肉肉,所以照顾起来越发的尽心了。连带着之前赵二石送来的小黑狗,也爱跟着俩人瞎忙活。
    想着早些把被子棉袄做出来,所以李氏就逮了早起的工夫坐在门槛上缝起针线来。听见俩个小家伙叽叽喳喳的玩闹,再瞧自家玉娘熟稔的切肉炒菜,还拌了咸菜丝,她嘴边的笑可是一直没落下过。
    一家人吃了早饭,李氏就又帮着崔玉炮制起药材来。虽然天儿冷了,可来卖药的人并不少,毕竟柴胡这东西在朝河沟以前就是野草。顶多是跟咾律菜一样可以喂猪养鸡的,一点不稀罕,可以说是漫山遍野凡是有杂草的地当都少不了。
    所以这门生意倒并不像崔玉想的那般,越做越冷清。
    想着冬日里农家日子不好过,又瞧见赵二石之前送来的那些结结实实的碗口粗的柴禾,所以崔玉就琢磨着烧些炭也好天儿冷了取暖。
    原本以为在农家,炭火都是最常见不过的物件,没想到李氏跟虎子都连连摇头。这样她才知道原来这个时代虽然有炭,可却只能去镇上或者县城里买。一般也就是富足人家,才会狠得下心来破费呢。
    当然,镇上拿些倒腾炭的商户,也都要去县城进货,转手再卖出去。
    至于乡下人,一般都只是在屋里烧了麦秸或者直接在黄泥捏的盆子里烧木头。虽然烟气大,但到底也能驱寒。
    想到炭木在这里还能换钱,崔玉的心思可就再次活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