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变化真大

      不过现在,这兄弟俩不仅还不能传陆晔的衣钵,甚至都不知道陆晔居然还有一身不俗的医术。
    得知了叶修远和杨恩还活得好好的,陆晔的精气神都好了许多。开口报了好几样药名,末了十分期盼地看向立夏:“有卤味不?”
    立夏相当绝情地摇头:“行路不便,没有卤味。而且陆大夫你病着,不适合吃辛辣和卤味。”
    有叶修远和立夏的关系,陆晔从破烂的牛车转移到了铺着软垫的马车上,铁头和木头兄弟俩上车照顾他。
    马车上有草药,立夏过去捡了陆晔说的那几样,让叶修远给陆晔那边拎了个小炭炉过去,行路的同时就能把药给煎上。
    来的时候有崔三郎的军队随行,一路顺畅。回去的时候有一百多个奴仆和一百多个马帮的人,也没遇到什么宵小。
    六天后,队伍终于到了锦南县县郊。
    立夏她们离开了半个月,锦南县又有了新的变化,最明显便是这锦南县第一道防线。
    作为发配之地的一大片平原没有围栏,只在最外围修建了几处约莫两丈高的塔台,能见着有士兵在上面值守。
    塔台范围内,原本的荒地变成了良田,沟壑纵横,有水光粼粼,田里有不少人正在耕作。
    百灵和杜鹃见状,忍不住拉着立夏的手惊叫起来:“娘子,那是不是你说的那种曲辕犁?可以不用牲畜,用人也能犁田的那种。”
    立夏都有些茫然,“我也不知道。”
    上辈子,立夏只念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来便一直在餐厅和药膳馆,去过城郊烧瓷厂。
    她知道曲辕犁比较省力也好操作,可具体什么样子她并不是很清楚。
    她也知道纺织机器、榨油机器等许多机械通过改进,能达到省时省力还好用的效果。
    不过,具体怎么改,改了之后该是什么样子,她就不是很清楚了。倒是商瑾昱和叶修齐,每当听到她说可以更好的时候都会认真地倾听,还会让人记录下来。
    立夏在京城去崔家庄的时候看到庄子上的人耕地太过艰难,便连比带划说过曲辕犁,当时是叶修齐和她在一块儿。不管现在那些人用的是不是曲辕犁,但能够看出来的确是比以前省力也方便了许多。
    “也许吧。”立夏心里也是高兴的,不管是不是她的创意引发了这些改变,她都觉得眼前这欣欣向荣的一幕令人喜悦。
    “这个季节了,还往弄这些水田,能干什么啊?”杜鹃和百灵从小生活在偏北的京城,并不知道水稻有一年两熟的种法。
    立夏便给她们解释了一下。不仅水稻可以一年两熟,不少农作物还能通过一些手段三熟或是反季。
    别说两个没见识的小丫鬟听得双眼放光,就是立夏不远处的周毕都听得欣然向往。他就说嘛,这次的选择果然正确,在京城可听不到这些新鲜事儿。
    车队进了塔台范围,到了进县城第一道关卡。只不过,这关卡并不会检查进城的队伍,看到后面连成线望不到边的货物车队,守关卡的士兵甚至还招手派人上前帮忙。
    “远哥!你们终于回来了。”杨恩正好带着人在附近巡视,将马丢给手下,快步迎了上前,“你们不知道,商瑾昱那小白脸的手下还真是能人辈出……”
    话还没说完,便见着叶修远身后不远处被铁头和木头搀扶着的陆晔,顿时就愣住了。
    “杨恩。”陆晔本来以为他的眼泪在山谷中,在送将士遗物的过程中早已经流干,可是看到杨恩活生生出现在面前,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陆叔!”杨恩丢下叶修远,直奔陆晔,“陆叔,您去哪了?我和远哥一直都在找您。您的手……”
    杨恩一把握住了陆晔空荡荡的袖子,半晌没说话。
    “过去了!都过去了。”来的路上,陆晔已经打听了锦南县现在的情况,和立夏一样,他也觉得锦南县可塑性很强,对锦南县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铁头和木头原本没有姓,只有从小被人叫到大的外号。之前的户籍变成了奴籍,遇到立夏自然首先便要给他们换户籍。
    这些要进县城了才能办,但陆晔已经和兄弟俩说好,今后他们都姓“陆”,他们三人的户籍落在一处。
    “杨恩,这是我收的两个义子。大的是陆铁头,比你大三岁,小的是陆木头,比你小一岁。以后就是你的兄弟了。”
    陆晔这两年冷眼看着,兄弟俩人品都不错,他都那模样了还愿意护着他。既然现在他有能力护着兄弟俩,那他便好好好回护。
    杨恩和叶修远、立夏一样,真心为陆晔高兴。大家都默契地没有提过去,而是走过郊区的水田,来到了新建好的锦南大桥前。
    饶是陆晔走遍了大炎朝,此时见着这宽三丈,平整搭建在水面两丈高的大桥时,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这桥用什么建的?有这么大的石头吗?不是。看着不像是石头,而且这么大的石头要怎么运到上头去。”
    陆晔都觉得有些魔幻了,在他身后长长的奴仆队伍中,还有人直接跪在了地上,高呼着神迹。
    队伍里有一辆牛车上,南蛮人阿大缩回了脖子,给妻子理了理身上的毯子,“媳妇,我们这次应该是选对了吧。”
    阿大就是卖土豆给立夏的那个南蛮人,周毕抽空去了他家,花了五十两银子买下了他家中剩余的三千斤土豆。立夏听说阿大媳妇怀相不好,还做了安胎的药膳让郭宝根给阿大送去。
    不曾想他们离开州城的那一天,阿大带着媳妇找了过来。他有银子的事情被别人知道了,便要来谋夺他的房子和开出来的荒地。
    阿大本来不是大炎朝人,媳妇又是外嫁到那个村子的,两个无根无萍的人如何是全村人的对手。
    可是阿大也不想千方百计换来的银钱不能给媳妇安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收拾了行囊便带着媳妇来投奔立夏,为奴为婢也行。
    阿大在种植上天赋不输蔡老爹,立夏没有收他们夫妇为奴仆,反倒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休养条件,也答应了阿大和媳妇还有他们未出生的孩子可以在锦南县落良民的户籍。
    唯一的条件,阿大以后要负责管理立夏的农庄,种植她需要的各种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