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64节

      温廷安一路来画学院的?路上,遇到?了不少旁系上司,而这些上司都有?做媒的?潜质,争先恐后为她说亲,还遣长?随给她递了不少京中贵女的?画像,温廷安索性先将画像放置在温廷猷的?画作上,待到?画院之后,再是?将这些画像取出来也?不迟。
    但抵了画学院后,与丰泽端攀谈叙话之时,她就将这件事淡忘于脑后了。
    直至丰泽端揭了匣子的?盖身后,温廷安后知后觉才发现自己还没将那些贵女像着手取出来,当?下忙拾掇了。
    好巧不巧地,丰泽端见状,莞尔说:“最近京中诸多大人委托下官画贵女像,下官还一直纳闷此事的?缘由,哪承想,缘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原来是?在少卿大人身上。”
    ——言下之意,是?说她是?全洛阳城朝政大员心目中的?金龟婿的?意思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温廷安心下微窘,太阳穴突突直跳,但明面上,故作一副云淡风轻之色,她将这些画像不动声色地收纳起来,话回正题,对丰泽端道:“丰院正不妨可以看一看温廷猷的?画作,皆是?关乎岭南粤南之地的?人文风俗画。”
    一直以为岭南乃属荒蛮之地的?丰泽端,在逐一翻阅了温廷猷所作的?风俗画,顷刻之间,整个人勃然变了容色。
    眸色之中,由最初的?怜悯,悄然变作了一抹惊艳之色。
    “岭南的?风土人情,竟是?这般漂亮的?吗?没有?霾云,没有?沙尘暴,气候温和,白?墙黛瓦,通衢之色皆是?常青树,江海竟是?不曾结冰,常年奔涌流动!”
    “一直以为黄河之水天上来,但这流居于岭南山脉之中的?珠江水,亦是?跟天上来上的?,明澈得?跟琉璃玉石一般!”
    “还有?这些岭南美食,竟是?有?这般多的?美馔珍馐!不能再看了,再看下去的?话,下官都缠死了。”
    “这是?传闻之中的?荔枝吗?其行相同薜荔肖似,但又不尽相同,我朝诸多文人骚客,下放去了岭南,他们就时常写到?荔枝。今番下官目睹此状,端的?是?百闻不如一见。”
    ……
    丰泽端对温廷猷所作的?岭南人文风俗画,可谓是?爱不释手,在偌大的?画学院当?中,画谕众多,因都是?同一个画师督导,众人的?题材大同小异,皆是?洛阳城的?风土人情,或是?洛阳城周边的?城池,除了画技上的?差异,诸人的?画作,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很难有?眼界、视域上的?突破。
    能画出岭南地狱风俗画的?人,温廷猷还是?第一人。
    历经?了大半年在岭南的?锤炼与磨砺,温廷猷的?画技可谓是?越发纯熟与炉火纯青,个人的?风格非常浓厚,不单如此,他的?绘摹题材,乃属整一座画学院首屈一指的?水准。
    若是?将他召回画学院,跟一众画学谕相提并论的?话,那么?,他的?水平,用『横扫千军如卷席』一句话来形容亦不为过?。
    丰泽端感动得?坠泪,将这一沓岭南人文风俗画护藏在怀,如护藏着世间最重要的?珍宝,问道:“阿猷在南地过?得?如何?是?不是?受苦了?”
    温廷安眸色黯了一黯,想起温廷猷被阿夕捆缚、投喂诸多迷失心智的?花籽粉的?事。
    她觉得?不能将这一桩事体告诉给丰泽端,免得?让他老人家操心。
    她本想说他过?得?很好,但话辞悉数涌入舌腔之时,不知为何,她复又凝滞住了。
    她能说温廷猷过?得?很好么??
    至少是?,他表现出自己过?得?很好。
    在同龄人准备考科举的?时候,他就被流放了,成了夕食庵之中的?一位米役,日复一日,干着重复而枯燥乏味的?活儿?。
    不过?,纵使?身陷泥沼之中,他仍旧保持着抬首仰望星辰、描摹星辰的?意志力。
    世人常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祸相依,乃属人生常态。
    温廷猷虽然被流放了,但他的?修养与心智,在这大半年的?流放生活之中得?到?了一种洗练与磨砺,画技突飞猛进,眼界亦是?变得?格外宽阔旷达。
    这是?同龄人所根本难以企及的?水准与成就。
    但温廷猷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一种能力。
    温廷安眸色宁谧如水,静静地思忖着,如此才道:“他不曾浪费过?每一天,更不曾虚度过?,若是?寻常人一夜之间沦落到?了这般境遇,大抵会怨天尤人,但温廷猷不曾这般做过?。”——恰恰相反,他不曾对温廷安埋怨过?岭南不好,一句怨怼之词都不曾有?过?。
    这才是?让温廷安极其感动而又莫名酸楚的?地方。
    温廷猷虽然是?温家四位少爷当?中年岁最小的?,但他是?特别乐观、特别懂事的?人。
    倘若可以,她上奏书,恳请帝王批允温廷猷参加春闱的?资格。
    “若是?让少卿大人独自一个人去请奏官家,哪怕是?说服力不够。”丰泽端提议道:“不若这般,下官会联袂画学院的?所有?人,联名上书,少卿大人只消带着这些请愿书,去面圣,那便?是?有?些胜算的?。”
    温廷安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道:“行,那便?是?依着您的?意思来。”
    丰泽端说,会在翌日点卯前,将所有?人的?请愿书集结成札,递送至她的?邸舍之中。
    温廷安点了点首,思及自己另有?要事,当?下不再赘语,很快地离开了画学院。
    她还需要帮三弟温廷凉恢复官位。
    温廷凉是?算学院的?尖子生,跟她、温廷舜乃属同一年高?中金榜的?登科进士,她温廷凉本来是?要分?配去国帑仓部,专门管账的?,但还未官拜下车,就被流放到?了岭南。
    温廷安很心疼温廷凉的?遭际,她知晓温廷凉是?有?傲骨的?,他是?非常喜欢念书的?一个人——虽然说,在以前崇国公府尚未被抄斩的?时光里,她和他时常关系不睦,他总是?看她分?外不顺眼,各种挑刺求疵。
    但在岭南办案的?这一段时光当?中,她和温廷凉达成了一种和解,两人在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了。
    不过?,温廷安帮他是?不因为两人关系破冰,而是?因为她认识到?,温廷凉不能被屈才。
    他的?算术能力非常厉害,绝对不能再屈居于一座药铺医馆当?一位账房,日常仅是?掐算盘、扎帐的?那一种。
    温廷安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去帮温廷猷争取恢复官位。
    她去了一趟算学院,寻到?了掌院。
    这位掌院,姓段,同丰泽端的?年岁差不多相近,但让她匪夷所思地是?,丰泽端非常惜才,对温廷猷念念不忘,但这位算学院的?掌院,听闻温廷安道出来意,整个人面容上掠过?了一阵虚色。
    段掌院道:“不实相瞒,这个国帑仓部的?位置,已经?填了人上去,还是?同一年的?庶吉士,前一阵子刚从?翰林院调过?去的?。”
    这样的?反馈是?在温廷安的?意料之中,温廷凉遭致下放,工位空缺,自然会人来顶他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
    必须想想办法了。
    第216章
    温廷凉的算学才略, 放在整个算学院当中,排资论位的话,乃是数一数二的水准。细细说来, 大半年前放榜后, 他的名次亦是绝对不低的, 当时?还是太子的赵珩之审阅了他的考卷后,钦定他为仓部主事,搁放在前世,就相当于银行管理层的经?理。这?种差事的任免, 搁放在旁的同龄人之中,算是非常优渥的了,毕竟, 循照正常的规章, 大部分算学院的学子,初入仕途的时?候, 只能?去?仓部或是到翰林院熬上三两年的资历,但温廷凉, 他高中后,直接就是从六品的仓部主事了,在九品芝麻官遍地的大内权力集团之中,他的能?力能?够碾压一群人。
    鉴于种种考量, 温廷舜觉得温廷凉的能?力, 绝对不比目下正于仓部干事的任何人差,尤其是干着仓部主事之位的人。
    官位的调遣任命与迁擢贬谪,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就掌握在仓部尚书以及仓部侍郎手中,与算学院的掌院没有直接的关联, 但温廷安来算学院之前,做过一些背景资料的调研与摸查,算学院的这位段掌院与仓部侍郎乃属昔日同窗,有过十年同榻念书之旧谊,段掌院要栽培某些的人的话,便是可以走仓部侍郎这一条捷径。
    温廷安心中生起了一丝异色,但明面上丝毫不显,只是对段掌院淡笑问道:“能?否引我去?见一见仓部主事,我想看一看他扎帐、盘算是如何进行的。”
    段掌院拿捏不定温廷安的真实思绪,但又?是从骨子里?就有些怵她,在目下的光景当中,只好硬着头皮延请她去?仓部视察。
    因为是突击视察,没有惊动任何风声,仓部官署的门前并没有殷勤前来相接的官吏,步入里?中,温廷安便是对仓部的日常运转与人员组织有了个大致的初探与了解。
    最近是宫中某一位老太妃过寿,礼部巨细无遗地要罗列了采买名单,递呈至仓部,要仓部赶紧批下筹备寿宴的一笔财资,这?刚好是仓部主事的活儿?。
    段掌院率着温廷安去?了仓部主事所在的司房,人未入内,温廷安便是闻见了一众摸牌侃笑的轻微动响。
    温廷安眸色变得深凝起来,似笑非笑地睇望了段掌院一眼,段掌院端的冷汗潸潸,眉心蹙紧得可以夹死一只乌蝇,他本是意欲给司房之中的人打个手势,示意那?位仓部主事低调点,但这?位关系户可能?是平时?都这?样横惯了,自诩有个侍郎舅舅罩身,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行一止就变得有几?分有恃无恐。
    温廷安目色稍稍偏移了几?寸,落在了那?一份过寿的礼单上,本来是由主事在负责,但他不仅连那?份礼单的具体名录都没看几?眼,反而?随手更给了随侍在侧的小官,让他来采算。
    温廷安敛回视线,似笑非笑地回望段掌院:“这?便是段掌院所引荐的仓部主事了么?今番见之,不可不谓是大开眼界。”
    段掌院羞窘不已,恨不得即刻从地缝当中钻进去?。
    温廷安适时?将温廷凉的履历递了过去?:“我这?儿?有一个更好的人选,不知掌院能?否引荐?”
    温廷安的嗓音极是轻柔,势头却如惊雷一般,响彻于段掌印的耳畔前。
    温廷安所说的这?一番话,不是请求,而?是隐微的威胁。
    大理寺乃属三法?司之首,同时?亦是与吏部紧密相连在一起,吏部正好是负责六部各司官员的业绩考评。
    若是温廷安将这?一桩事体捅至了吏部那?里?,这?位关系户被弹劾事小,但他段史脑袋上的乌纱帽,眼看就要不保。
    段史的额庭上尽是虚腻的冷汗,两番权衡之下,他飞快地选择弃卒保帅,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要紧,至于那?位关系户的安危,就显得根本无足轻重了,在涉及个人利益方面的问题,他觉得自己的官位最是重要。
    段史知晓自己要如何做了,他接过了温廷安递来的,标注有温廷凉的履历,起初是粗略地浏览了一番。
    不读揽则已,一读揽,段史便是颇为惊憾。
    他其实早已听闻过温廷凉的声名,在春闱以前,他乃属算学院上舍的尖子生,在春闱当中亦是考取了不错的名次。
    但直至今日,他亲自翻开段史的履历,适才发觉到,温廷凉比他所想象当中的远要厉害得多。
    先撇去?他在关中书院之中的成绩排名不表,单说说他在岭南时?的实践经?历,就能?碾压正在熬资历的一众同龄朋辈。
    诸如在刘家药铺扎帐。
    诸如协助大理寺官差判案推鞫。
    光是靠一己谋算的才华,协助过大理寺勘破一桩命案,这?一点就非常厉害了。
    易言之,襄助过大理寺勘破命案——还是赈济漠北粮灾过程当中、在岭南所引发的三宗命案——这?一个实践经?历,便是惊煞段掌史的眼球。
    温廷安见段史对这?一桩命案感?兴趣,便是展开娓娓道来。
    自然是以相对公正客观的立场,来简述温廷凉在这?一桩岭南借粮一案当中的贡献。
    段史听得可谓是瞠目结舌,恨不得即刻抚节称赞
    倘若说方才他是受到温廷安的权力裹挟,那?么,在目下的光景当中,他是真真正正地,被温廷凉的履历和能?力所折服了。
    段史骨子里?也算是惜才的,尤其是遇到这?般精锐的人才的时?刻,他焉能?无动于衷?
    尤其是,温廷凉的身份背景也非常硬,畴昔崇国公府的温家三少?爷,有了这?么一层背景,段史对温廷凉就是更为器重了。
    段史捻着髭须,将温廷凉的履历细致地收好,恭谨地对温廷安道:“凭恃令弟的贤才与韬略,要去?仓部当个主事,是全无问题的,只不过,最后还得看官家那?边的意思……”
    温廷安眸色蓦然一黯,听明白了段史的话外之意。
    虽然说温廷凉,履历极其优渥,背景亦是极其硬韧,但有一个极其致命的问题,那?便是他的出身。
    温廷凉乃属罪臣之子,此?则大内官僚体系极为忌惮的事情。
    温廷安又?想起了温廷猷,他也是罪臣之子。
    因为身份栓上了一个隐形的枷锁,那?是一个一生也抹煞不去?的罪名,鉴于此?,就算温廷猷、温廷凉的履历再?优秀、背景再?硬实,因为出身的问题,他们很可能?被拒之在青云路之外。
    一心想替族弟们卸下罪名,温廷安为此?不得不进宫一趟。
    她必须要面圣一趟。
    温廷安对段史,淡淡地摇了摇首,温声蕴藉道:“无碍的,兹事我会?请奏帝王。”
    念及大理寺少?卿与当今官家的关系,乃属君子之交淡如水,段史亦是放心了下来,用一种颇为诚笃的口吻道:“只消官家那?边,能?够给令弟昭雪,那?么在仓部这?边,自然是能?够很好商榷的。”
    温廷安点了点首,道:“好,兹事我会?启奏官家的。”
    -
    离开了仓部官署,已然是一片晌午的光景了,但温廷安感?觉自己就像是出了一趟远差,整个人都显得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