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些过往

      自懂事开始,余伊就发现自己和院子里的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像是一堆青瓜里面的混了一根丝瓜,颜色看着大差不差,味道却千差万别。
    她没有爸妈,只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有个儿子,在t市工作,很少回来。对外,爷爷奶奶说她是他们的孙女,那个叔叔的亲女儿,因为工作原因,她是超生的,所以一直由老人抚养。实际上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开诚布公的谎言罢了。就看,他人想不想揭穿。
    爷爷奶奶去世后,她才知道所有的真相。自爷爷奶奶生病起,叔叔就回来了,跟她一起轮流照顾。那些猜想的真相缺失的部分终于拼凑成完整的画,不狗血却也让人唏嘘。
    余伊妈妈确实姓余,是爷爷战友的女儿。爷爷和战友当时一起去的战场,战友不幸牺牲,爷爷有幸活着回来。之后被分配到某军用化工厂,家属随迁,儿子在t市上学、工作。
    爷爷身体不是很好,时不时要去医院,某天在医院碰到挺着大肚子的余伊妈妈。上战场前见过,那时候小,这里能认出来因为听到她的名字。爷爷和战友是好友,名字还是当时上过一点学的爷爷起的。
    爷爷看她一个人在医院,叫奶奶过去问问她什么情况。两人带着余伊妈妈吃了饭,之后知道她住外面又给接到家里住。之前他们就听说战友妻子因病去世,而那个女儿找了好久没有找到。
    他们也问过孩子的父亲是谁,余伊妈妈就是不肯说,便没再询问。
    很快到了预产期,余伊妈妈在医院住院,生余伊的过程很艰辛,大出血,胎位还不正,才看到余伊一面,就撒手人寰了。
    爷爷和奶奶想了好几个名字,最后取了‘余伊’两个字,几层含义,留下来的那个小女孩。
    余伊从小到大除了没有爸爸妈妈,生活物质条件,爷爷奶奶从来没有缺过她,奶奶还经常跟邻居聊天,虽然比余伊大好几岁,但也是个闺女,沟通最近小女孩喜欢什么。一闪一闪的蝴蝶夹子、好看的运动鞋、羊毛衫、流行的书包。
    爷爷奶奶怕她老跟他们待在一起无聊,时不时带着跟其他小朋友玩,也经常给她包里塞零食,让分给同学。余伊带到班上,一一给周围同学递过去,脸上浅浅的笑。
    小时候余伊文静,带她去少年宫,转了几遍,余伊最终选择了书法。之后就开始一周一次的书法课,直到上高中。
    长大后余伊有时候在想,自己性格是不是就是那样,不是因为爸爸妈妈缺失所导致的。她不爱说话,自打会开口起,咿咿呀呀几声就玩自己的去了。
    学生时代回忆起来,三五成群跑着去小卖部买汽水、零食的场景一个都没有,她拢共没几个朋友,喜欢独来独往。文文静静一小女孩,成绩总是班里第一,不张扬,也没有什么霸凌和排斥。
    放学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去游乐场、去郊外,她都是在家里跟着爷爷练书法,奶奶则在旁边织毛衣或者摘菜。到饭点,爷爷让她自己一个人练。他接过奶奶摘好的菜,放下毛笔,拿上锅铲开始炒菜。
    奶奶不会炒菜,所以家里只有爷爷做。爷爷做的菜很好吃,色香味俱全,而且会做各种花样。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他就戴上老花镜翻那本厚厚的菜谱,跟奶奶和余伊商量好吃什么后,爷爷提笔把食谱写下来,是自己厨艺版本的,然后跟奶奶一起去菜市场买食材和调料。
    回到家也不急,先把食谱订好在白板上,开始一样一样摘菜,洗菜,切好分类装盘。之后就进了厨房,一步步炒炝炖煮。炒好一道,上桌后,奶奶会跟余伊背着爷爷悄悄偷尝几口。爷爷瞟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都上齐,开饭了,爷爷会做焕然大悟样,‘是不是有小猫进来了,怎么感觉虾少了两只’。奶孙俩,笑得不亦乐乎。
    有稍微熟一点的同学偶尔会问余伊,周末一直在家里不无聊么?余伊摇摇头,一点都不无聊,反而很有趣。
    学习上的事情,她这个第一自己会做主,爷爷奶奶看其他家长在说补习班的事情,回来问余伊要不要报名,余伊摇头,一句用不着,爷爷奶奶就安心了。
    她最大的爱好是练字,剩余时间就是学习和看书,素来一切都是这样的。爷爷有很多比较老的书,页面泛黄那种。字还认不全的余伊,边看边翻字典。先是看那种薄薄的连环画、小人书,大一点就四大名着,唐诗宋词元曲选集等等。她看得慢,闲下来看几页,一本红楼梦看一年才看完。
    爷爷戴老花镜在旁边翻报纸的时候,她碰到不懂的,会指给爷爷看。爷爷合下报纸,翻开字典,跟她讲的同时,让她自己去查找和理解。等到爷爷讲完,在一旁的奶奶会问余伊什么意思,她再给奶奶讲一遍。
    所以,领居家的小孩每次被爸爸逼着去上补习班的时候,都会拿余伊做借口。自然是说不赢的,爸妈一句‘不要求你次次第一,就一次我都给你把这个班给退掉’,怼得哑口无言。
    同桌问余伊周末干嘛,听到她的回答,羡慕到欲哭无泪,轻声问爷爷奶奶还缺孙女么。余伊只是笑,不做回答。
    高中顾子涵和余伊慢慢开始熟了起来,他问余伊,不上补习班会被胖揍么。余伊一脸看神经病样看着他,表示并不会。顾子涵在心里骂骂咧咧,同人不同命。
    但是,他不知道她拥有余伊没有拥有的东西。上学老师教识字,一二三这些之后就是爸爸妈妈。同学们跟着老师读拼音,她会,却只是张嘴,声音很轻很轻,她一生中几乎从来都用不到的词。没有实感,没有需求。
    随机抽同学默写,她拿铅笔的另一端,在干干净净的课桌边缘来回刮蹭,不像其他时候那样高高抬起头听老师讲话。点到了同桌,不是她,小女孩叹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口气。
    一对青瓜里的丝瓜并没有什么,人人都有爸爸妈妈而她没有就有点怪异。所幸爷爷奶奶并没有让这种怪异成为伴随她一生的求而不得,她没有这方面的执念。小时候,不懂缺失的问题。懂了后,爷爷奶奶教她不要太在意。直到她上高中,爷爷奶奶依旧说她是叔叔的孩子,谁来问都是这句话。没人去反驳,便就是事实。
    叔叔常年在t市工作,很少回家,也没有结婚。因为感情的事,很容易跟爷爷吵架,父子俩不见面反而成了最佳相处方式。余伊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带着她去过叔叔那里,还拍了不少照片。像是对余伊身世的一种解释,叔叔正好还找了女同事敷衍二老做陪,更加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