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知青下乡嫁糙汉 第94节

      李多美又问:“你要确定他是不是今天定下来,是不是定1万台,别我答应了,他又不要了。”
    张伟背对着劳伦斯,给李多美竖起大拇指,优秀,知道给劳伦斯压力,让他今天下定。
    此时,又有几个外商被扫地机器人吸引,到这边问价,孟正阳和杨启文不蠢,按照张伟的套路,有样学样的介绍起来。
    劳伦斯见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更想速战速决,走到李多美面前,说道:“美丽的女士,我今天就能定下来,一万台,我要了,我马上可以开支票。”
    【70年代已经有现金支票了,上面还有伟人语录。】
    张伟对着李多美眨了一下眼,示意可以答应了。
    李多美会意,笑道:“看在张伟的面子上,那就按照888元的价格卖给你吧。”
    劳伦斯松了口气,继续说道:“好,我们立马签订合同,不过,我先付800万元,剩下的88万元,等我来提货的时候再给,怎么样?”
    一般情况,订货付3到5成定金就可以了,但是劳伦斯想要拿d国的独家代理,肯定要拿出最大的诚意,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下次提货的时候谈独家代理会更顺利。
    李多美思考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
    劳伦斯又问:“贵公司多久能做完1万台?”
    制作方面的事,李多美不太在行,说了句“稍等”,便去找杨启文了,那两天,都是杨启文在工厂盯着进度的。
    第232章 800万支票到手
    杨启文心里计算了一下,说道:“之前只有两个工人,启动一台机器在生产,两天做了50台,厂里一共有50个工人,12台机器,全部机器全天生产,工人两班倒的话,一天能做300多台,加个班,正好一个月能完成1万台。”
    李多美点头,让杨启文继续给别的外商介绍,她自己回到张伟身边,对劳伦斯说道:“35天后拿货。”
    作为林姗姗的助理,李多美处事风格也越来越像林姗姗,小心驶得万年船。
    多说了5天,怕万一有什么意外,5天时间也足够解决了。
    劳伦斯道:“好,这个时间刚刚好。”
    广交会有专门打印合同的地方,双方达成共识后,怕对方反悔,立马打了合同,签字画押。
    劳伦斯将800万支票递给张伟,握住他的手,说道:“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同签订,张伟不再掩饰自己,笑得开怀:“合作愉快。”
    忙了一上午,劳伦斯走后,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
    李多美开始统计,除了劳伦斯的大单,还有两个外商分别定了50台和80台,李多美给出的价格是900元。
    毕竟比起劳伦斯的一万台,130台不够看了。价格肯定就得高一点,不然体现不出大客户的优惠。
    两人付了一半的定金,加起来也有58500元了,全部是十元的大团结,用橡皮筋捆着,李多美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钱,放在包里有点担心。
    “阿伟,我有点害怕。”李多美抱着鼓起来的包包,满脸写着担心,怕这么一大笔现金,在他手机丢了。
    现在是午饭时间,广交会也没多少客户了,张伟道:“我开车带你去存钱,顺便把劳伦斯给的800万支票兑换现金,再存进去。你有存折吗?”
    李多美点头:“有,姗姗来之前给了我一个新存折。”
    这是学校以外的经费,林姗姗为了和学校财务分开,特意开了个新户。
    李多美对孟正阳和杨启文道:“我去存钱,你们谁和我一起去,顺便吃中饭。现在人不多,留一个人看着就行。”
    两兄弟异口同声:“我留下。”
    杨启文道:“哥,你去吧,我早餐吃得多,现在还不饿,你们去了给我带饭来就行。”
    孟正阳知道杨启文早餐吃得多,便也没耽误时间和自家表弟假客气,说了句:“好,我给你带饭。”
    便和张伟,李多美上车了。
    先找了家最近的储蓄所存钱,这里离广交会会场最近。每年春秋两季广交会,都会有很多人存款,取款,大部分都是大额交易。
    李多美拿着58500现金存钱的时候,营业员都是一副见怪不怪来的样子。很是淡定。
    当张伟拿出800万支票的时候,饶是见多识广的营业员都被震撼到了。
    这可是她见到的最大面额支票了,不禁朝拿着支票的张伟多看了两眼,这个有钱的男人还挺帅。
    可惜,名草有主了。
    那男人看着边上漂亮姑娘的眼神,黏黏糊糊的,不是爱人就是女朋友。
    800万不用取现金,是存进存折的,营业员麻利的就把手续办好了,盖了章把存折递给李多美。
    看着存折上写着8058500元,李多美强装镇定,还是压不住一直往上翘起来的嘴角。
    不是自己的钱,也很高兴,林姗姗让她带队的时候,她心里是忐忑的,生怕完不成任务,现在定出去这么多,李多美的心安了。
    不过,最大功臣是张伟,李多美将存折放进包里,说道:“阿伟,谢谢你。”
    第233章 星火科技奖
    远在海市的林姗姗并不知道这次广交会收获这么大,广交会给电子类产品展示的时间是3天,她想的是能卖2000多台就很不错了。
    “姗姗,被子有点薄,我有点冷。”顾一野坐在床上,对着还在书桌上对账的小媳妇儿说道。
    声音还有一点点小委屈。
    项目很细,林姗姗没有细想顾一野的话,头都没抬,随口说道:“柜子里面有厚被子,自己拿一下哈。”
    因为食堂的食材和粮食,中药系用到的中药,都是来自林姗姗的空间,ml°+不能让别人知道,只能她自己做账。
    等于是把空间的物资变成了现金,比在黑市卖方便安全多了。
    虽然学校是林姗姗的,但是不总空间的物资,还是得她拿钱去购买,所以还是等同于把物资换成了钱。
    顾一野见小媳妇不理自己,只得下床,双手撑住书桌,把林姗姗笼罩在自己怀里:“媳妇儿,我一个人睡有点冷。”
    “噗,这么大人了,还撒娇。”
    林姗姗嘴上嫌弃着,还是把账本关上,和顾一野上床睡觉了。
    窗外的夜晚有凉凉的,顾一野的怀抱暖暖的。
    过日子,温馨平淡最是真!
    三天后,李多美他们带着厚厚的订单喜悦返校。
    与此同时,扫地机器人被海内外各大知名媒体争相报道。
    《华国最新研发~解放双手,扫地机器人革命开始》
    《预测星火扫地机器人将席卷o洲》
    巧合的是,汤姆发给《柳叶刀》关于人工心脏移植成功的文章,在同一天刊登出来。
    国内媒体更是天时地利,抢占先机,对甘海秀的后续情况争相报道。
    《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者,甘海秀已经脱离危险》
    《人工心脏大获成功,童老名垂青史》
    一系列报道后,让各国首脑敏锐的感觉到了,华国这条巨龙正在快速觉醒!
    ......
    “林校长,这太多了,我不能用。”会议室,杨启文看着桌子上的现金,急得直摆手。
    当初选择分红的教授们也是一样的心态:“林校长,真的太多了,受之有愧。”
    托张伟的福,李多美这次带回来1200万元的订单,除开产品,人工,电费,机械磨损等等,宣传,比如这次去广交会的费用,把还算的都算过后,净利润达到整整1000万元。
    按照当时的承诺,林姗姗拿出百分之十,也就是100万出来分红,当初选择分红的有,机器人研发小组3位,芯片小组5位,一共8位。
    按照功劳大小分配,最多的分到了20万,最少的也有5万。
    这么多钱,放在70年代,简直就是一大笔巨款,这些教授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少,奖金太多,不成正比,哪里里肯要?
    便出现了,林姗姗把现金放在桌子上,没人敢动的情况。
    林姗姗再次强调:“这是你们应得的,星火扫地机器人确实赚了大钱。”
    “你们拿了,其他人看到了,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创造发明,我们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而且,我不是拿得更多,1000万的纯利,给了你们100万,我还有900万呢。”
    孟正阳起身,不赞同的说道:“林校长不能这样算,如果不是你出资建立星火大学,我们就不会聚在一起,更不会研究出扫地机器人。”
    “对,小孟说的不错。”教授们附和。
    这个年代的人,真是太纯朴,放到后世,哪里还会有人觉得老板给的多的?
    林姗姗想了想说道:“我准备建立一个星火科技大奖,设计物理,生物,医学,经济学等奖项,奖金暂定30万一项。”
    孟正阳惊呼:“比现在的诺奖设立的都要高出10万!”
    “不错,不过我这个奖项只颁发给有华国国籍的科学家。”林姗姗眼眸里面都是光亮。
    她要一步步把星火科技大奖做大,让全球的科学家都羡慕华国人,羡慕华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大手笔。
    杨启文听到,立马举手说道:“林校长,我把我的钱全部捐给星火科技大奖。”
    第234章 媳妇儿,我以你为荣
    林姗姗摇头,说道:“这个奖项的奖金,我来承担就好,你们可以看到,这次扫地机器人三天广交会的利润,就足够颁发星火科技奖5年的奖金。”
    “如果,你们实在是想要捐钱,那么可以星火学校慈善基金会,用来帮助没有小学,中学的边远地区,给他们建立学校,你们看怎么样?”
    “好,这个好。我小时候村里没学校,每天上学去镇上,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有老教授回忆道。
    那个时候,条件不好,鞋子磨破了都没钱买新的,只能赤脚上路,一双脚上面全是血泡。
    现在林校长这么好的提议,他是一百个愿意。
    自己淋过雨,就特别想给别人打伞。
    其他教授们,还有孟正阳,杨启文都举双手同意。
    林姗姗目的达成,点头说道:“行,那这个事情就交给李多美助教,不过不能全部捐掉,通过自己的知识换取金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众人听林姗姗这么说了,才把准备全部捐款的心思收起,不过至少也得捐一半。
    这么多人的一半也有50万了,按照70年代的物价,够修很多所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