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知青下乡嫁糙汉 第88节

      不是不好吃,只是清淡的吃多了,就特别想念潇湘菜的香辣。
    一口下去,久违的辣刺激着味蕾,让林姗姗食欲大震,今天她能吃三碗饭。
    吃过饭,任国昌送林姗姗回学校,三叔临走前,说道:“姗姗,明天这个时候坦克炮就能做好,我明天让阿野来接你。”
    林姗姗:“是去军工厂吗?”
    任国昌道:“不是,我直接让老梁派人把坦克炮送到部队,先试试效果,你明天去看看,万一需要改动,还得你在。”
    林姗姗爽快答应:“行。”
    说着打了个哈欠,任国昌知道孕妇犯困,以前无恙他妈怀孕的时候也是这样,便道:“快回去吧。”
    林姗姗点头,生物钟让她到了宿舍便倒头大睡。
    有了配方和药材,中药的成品很快就能好,林姗姗估摸着赵老的治疗癌症的药丸应该做好了。
    醒来后,便去中药系找他。
    找到他的时候,赵老和徐盼儿有些沮丧的坐着,两人都没说话。
    难道药丸做不出来?
    林姗姗走过去,问道:“赵老,成品药没做出来吗?”
    赵老医师花白的头发都写满了落寞,摇了摇头:“做出来了,我拿去给童老,让他给我测试一下,治疗癌症的效果。”
    林姗姗没接话,等着赵老继续说。
    “结果出来了,这副药只能救治癌症早期的病人,中晚期的药效不够,救不活。”
    这也不错了,林姗姗安抚:“赵老,这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能帮助一部分病患了。”
    更重要的是,这可是中成药。
    自从1835年一个基督教医生来华传教,在花城建立第一家眼科医院,西医经历过一个多世纪,道60-70年代开始盛行。
    有很多人觉得西医见效快,还有仪器能把身体内部看清楚,加上中药还得自己熬,又苦,久而久之,就更倾向于西医。
    现在这个药做成药丸去卖,不仅仅能挽救癌症病人的生命,也能为中医正名。
    不过,中晚期的癌症病人也得救!
    林姗姗拼命的在脑海里回想着那些年在地府看过的书,看看有没有草药能救命回阳。
    回阳?回阳汤!
    有了,这个回阳汤据说能把濒临死亡的病人都扯回人间,应该治疗中晚期癌症病人没问题。
    有趣的是,这碗汤的药材有剧毒。
    第218章 晚安,明天见
    徐盼儿长期在家受虐待,有察言观色的本事。
    见林姗姗眉头舒展,嘴角上扬,结合她刚刚说的话,难道有治疗中晚期癌症的药方了?
    林姗姗经常和他们学生一起上课,加上开学典礼的演讲,徐盼儿并不十分害怕林姗姗,便开口问道:“林校长,是不是有办法了。”
    赵老也满怀期盼的看过来。
    林姗姗不卖关子,直接说到:“我觉得可以试试加一味附子。”
    赵老眼睛一亮,紧接着又暗淡下去,叹了口气,说道:“附子功效回阳转逆,消寒止痛,确实能治疗癌症。”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都是寒湿体质,癌细胞在寒湿环境下生长最快。
    寒性体质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挡外部毒性物质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为肿瘤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寒性体质的人一般血液流动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勾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长期在毒邪的作用下,就容易导致肿瘤的形成。
    而附子能够消寒回阳,把它加进去,那么,中晚期癌症病人就有救了。
    赵老继续说道:“可是,这味药材剧毒无比,如果拿来做配方,必须去警察局备案。需要警察签字。”
    “不然,我们私自用了此药,属于违法了。”
    林姗姗道:“赵老,您放心,我可以联系警察同志。”
    林姗姗相信,把事情讲清楚,他们肯定会同意的。特别是前两天经历器官贩卖案件的警察,如果这个药物大面积上市,那么,就不会有人再铤而走险贩卖器官了。
    因为没有买家了,癌症病人吃药就能好,谁想挨一刀?
    就在林姗姗想着什么时候去警察局的时候,李多美带着老李,老李拿着锦旗来了。
    还真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林姗姗热情的和老李打招呼:“警察同志,正好要去找你,结果你就来了。”
    老李把锦旗交给林姗姗,问道:“有什么事吗?”
    林姗姗接过锦旗,反射性地打开,只见锦旗上写着【弘扬正义,见义勇为。】
    开头是写的星火科技学校,那天是顾一野,林姗姗,张伟,李多美四人在场,老李不知道怎么给四人分主次,加上经费有限,也不能弄四张,便把抬头写成了单位名。
    老李想着星火学校是刚刚开的,多点好名声也没坏处。
    林姗姗让李多美将锦旗挂好,又请老李坐下,徐盼儿很有眼力劲的倒了茶,才开始说正事。
    “警察同志,我们研发了一款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一但药品上市,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会少很多被挖器官,惨死的人们。”
    老李听到,大声赞好:“是天大的好事呀,不仅救了病人,还救了很多健康的人。”
    林姗姗继续:“这个配方需要警察局备案,签字。”
    老李见过林姗姗义愤填膺要杀r国人的样子,而且那个r国人也确实是因为林姗姗想了办法,才归西的。
    因此,老李对林姗姗特别信任,这个忙肯定会帮。
    不过,公事公办,还得问问是什么药:“那药材是什么?”
    “附子。”
    老李一听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下意识就抖了一下。林姗姗问:“警察同志,你是不是冷?”
    老李摇头:“我曾经办过一个案子,杀人犯是一个20岁的姑娘。”
    林姗姗也很好奇,一个20岁的女孩子怎么成了杀人犯的。便安静的听警察同志继续说.....
    老李喝了口茶,继续说道:“那个姑娘被后妈以100块彩礼钱,嫁给了一个杀猪匠,自从嫁过去后,就被公婆虐待,丈夫打骂。”
    第219章 扎针生男孩
    “后来,那姑娘遭不住罪,做饭的时候在汤里加了附子。”
    老李没继续说下去,在场的都懂。
    附子剧毒无比,杀猪匠和他娘都没了命。
    徐盼儿握着双拳,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那一年,为了给徐家生男孩,奶奶和妈妈一个捉住她,一个往她身上扎针。
    只是因为他们大队有人说,往女孩身上扎针,下一胎一定能生男孩。
    奶奶和妈妈做这个事情的时候,都是趁着爸爸在学校备课的时候。
    不知道被扎了多少根针,手臂上,肚子上,大腿上,到处都有。
    徐盼儿那时候也想过把她奶奶和妈妈毒死,自己再自杀,一了百了。
    可是爸爸也在家吃饭,农村人一般就是早晚两餐,爸爸也在,她想过要告诉爸爸,可奶奶说,如果她敢告状,就趁爸爸不在家,把她卖给隔壁村的老光棍。
    正好那老光棍没儿没女,没媳妇儿,现在徐盼儿小,卖过去给他做饭洗衣当丫头使唤,长大了做媳妇儿。
    徐盼儿那个时候才十来岁,胆子小,奶奶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这样的日子过了快一个多月,终于有一天,爸爸送一个发高烧的学生回家,回学校的时候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徐盼儿的惨叫声,才撞破。
    当时徐爸双眼通红,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当天,从来不发脾气的徐爸把奶奶和妈妈骂了一顿,背着徐盼儿去了卫生院把针取出来。
    从那天开始,徐盼儿放学后,徐爸都没让她回家,而是备课完了带她一起回来。
    如果,没有爸爸,徐盼儿也像那个姑娘一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盼儿,你没事吧?”
    林姗姗注意到情绪异常的徐盼儿,关切的问道。
    徐盼儿摇摇头,问道:“警察同志,后妈呢?后妈下场如何?”
    如果,那个姑娘的后妈没有把她嫁给杀猪匠,就不会发生悲剧。
    老李回:“也死了,那姑娘下毒后,抓了一个老母鸡回娘家,后妈见她带了礼物回去,还算给了她好脸色。”
    “那姑娘又趁机倒了杯茶把附子放进茶杯,给后妈喝了。”
    “最后,那姑娘去警察局自首了。”
    在场的人听了,都流露出同情的目光,如果那姑娘有一点别的办法,或者还能忍受,也许都不会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
    老李又喝了口茶,说道:“不知不觉说了这么久,我也得回局里了,林校长,你把处方资料准备好,明天去警察局找我,我给你办手续。”
    林姗姗点头:“那就先谢谢警察同志了。”
    “应该的,为人民服务嘛。”
    老李走后,林姗姗道:“赵老,你们先把附子加进配方,把药丸做出来,多做一点,做好后,我明天去警察局的时候,顺便去趟医院,给我爸,让他找点病人,做临床试验。”
    吃药不比动手术,风险系数要小很多,而且对于本就被医生宣布没多久时间的病患,这药有可能是救命稻草。
    肯定很多病人会抢着试药。
    赵老点头:“好,临床试验的时间,加上结束后,还要审批,才能生产,最快也要三个多月了,我明天早上就把药丸给你。”
    “辛苦赵老。”
    70年代中期,对于新药上市的规定,还没有那么严苛。
    一切顺利的话,三个月后就可以投入生产了,林姗姗浑身充满了干劲。
    70年代华国没有专利法,不然申请专利后,就能等着药厂自己找上门。
    现在没有,只能让李多美联系药厂,多联系几家,告诉他们有治疗癌症的药方,让他们来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