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等顾珩倒台后,顾潇这才发现,一直以来被他忽视的四皇弟,不知何时已经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顾珩倒台后,顾晏迅速接收他的势力,取代顾珩成为新的党争头子。
    之后就是顾晏一路逆袭,顺便广开后宫,开始啪啪打脸顾潇。到最后,还差点儿干|翻顾潇,自己上位当皇帝。
    其实仔细想想,要想确认顾潇到底有没有重启前的记忆,完全可以搜集消息自行判断。
    若顾潇没有记忆,不出意外他会跟着剧情走下去,就算出现偏差,至少不会偏离剧情太多。
    反之,他一定会想办法先解决顾晏,不会给他成长的机会。
    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安静等待前朝传来的消息即可。
    ——————————————————
    皇宫,御书房。
    顾潇和魏孺正在偏殿下棋,眼看着棋盘上败局已显,魏孺把棋子一扔,颇为无奈道:“陛下棋艺高超,臣远不能及。”
    抬头睨了他一眼,顾潇似笑非笑道:“爱卿的心思不在棋盘上,自然赢不过朕。”
    “陛下这么说,想必已经猜到臣的来意。”
    “臣收到消息,顾珩密信晋西军将领赵琼,暗中调动一万黑云骑奔赴京城。同时还秘密勾结北方蛮族,蛮族王庭派兵三万骚扰我军边境,意图牵制北境军。”魏孺表情肃然道。
    纤细修长的手指将棋盘上的棋子一一收拢,顾潇用叹息般的语调喃喃低语道:“看来唯有尽快找到‘龙渊令’,方能解京城之围。可惜,皇后的记忆还没恢复,这该如何是好?”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魏孺总觉得陛下说话的语气有些怪怪的。就好像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没有丝毫担忧,反而带着一种隐秘的兴奋。
    魏孺心想,这应该是自己的错觉吧?
    毕竟,没有那个皇帝会期待被人逼宫篡位。
    “皇后娘娘的记忆依旧没有恢复吗?”魏孺对此十分关心。
    从顾潇身边这群幕僚们看来,只有记忆健全的贺子凡才有利用价值。
    失忆的贺子凡不仅无法为主上带来任何便利,甚至还会拖主上后腿。
    可谁让他好巧不巧的失去了记忆,关于龙渊令的他线索也陆续断了。
    无奈之下,所有人只得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恢复记忆。
    一旦记忆恢复,到时有的是手段可以让他说出龙渊令的下落。
    顾潇把玩着玉佩,面不改色道:“对啊,皇后的记忆一直没有要恢复的迹象,朕对此颇为苦恼。爱卿如此急切的来找朕,可是找到医治皇后的法子?”
    魏孺犹豫片刻,到底更在乎龙渊令的下落。
    他起身伏跪在地,沉声道:“回陛下,臣在民间寻到一位神医,这位神医对脑疾之症十分在行。臣斗胆,恳请陛下准允神医入宫为皇后娘娘看诊。”
    “魏孺,你越界了。你该知道,朕不喜欢陌生人进入朕的地盘。”顾潇收敛起脸上的笑容,神情漠然道。
    心知自己的行为触碰到年轻帝王的底线,可眼下京城形势危急,已经容不得他们耐心等待皇后自行恢复记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218 17:28:40~20210219 21:52: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潘多拉的猫 10瓶;一只行星饭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6章 真实的顾潇
    算算时间, 赵琼恐怕已经收到顾珩的密信。
    若赵琼动作够快,说不准黑云骑已经出发。不出半个月,黑云骑必将抵达京城。
    可眼下皇帝手中的北境军被蛮族牵制, 根本无法驰援京城。单凭京城和城郊京畿大营这不到一万名士兵, 根本无法对抗经历过战场上厮杀过的黑云骑。
    这也是魏孺为何如此急切想要寻得‘龙渊令’的重要原因。唯有找到龙渊令,才有可能绝地反击, 杀顾珩一个措手不及。
    和魏孺的满心焦虑不同,顾潇毫不慌张,甚至可以说十分平静。
    他停住摩擦玉佩的动作,抬头看向魏孺,语气平静道:“放心, 黑云骑不会动,他们会老老实实的待在晋西。”
    魏孺能选中顾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他身边的第一谋臣, 靠的就是灵活的头脑和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他不敢说自己对上意揣摩了十成十, 但至少能猜到三四分。
    凭着这三四分的了解,又皇上的反应从脑子里仔仔细细过了一遍,心底徒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赵琼...是您的人?”
    除此之外, 他实在想不出皇上为何如此笃定。
    顾潇随意点了点头,默认了魏孺的猜测。
    魏孺内心颇为震惊, 作为皇帝的心腹大臣,这个消息他却毫不知情,可见在皇帝心里也在暗自提防着自己。
    掩去眸中神色,魏孺简单说了些朝堂上发生的其他事情,然后准备告退。
    “魏孺, 有道是‘一臣不事二主’。有些决定,还是慎重些为好。”躬身退下时, 倚靠在窗边的顾潇神色莫名的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却沉甸甸的印在了魏孺的心间。
    难道陛下之所以提防着自己,是因为知道景王私底下找过自己?
    可景王只找过他一次,原因也并非朝堂之事,而是转告他一些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