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沈括和靳劭打了声招呼,让他不要进自己的房间。
    靳劭点点头,问:“你是要去见那位神仙?”
    沈括点头。
    靳劭便不再多问,自己进了客房。
    沈括这么急着去异世界,主要是为了防止植物们造出更多他现在吃不了的稻谷出来。
    他已经想好了,植物那边不是还在等着他给出后续的改良方案么?他的方案也简单,就是要去壳的稻谷。
    他在植物队长们那里得到的数据表明,稻谷子弹在射程方面比玉米兵的子弹更优秀,而攻击力则有不足。那他完全可以打着扬长避短增加射程的幌子,让大祭司弄出没有壳的稻谷,也就是大米。
    一道无形的波纹闪过,沈括凭空出现在一区军营外。
    他径直往槐树将军那里走。
    路上遇到桃子队长迎面向他走来,他扫一眼槐树将军大帐外守着的亲卫就心中了然——今天值班的亲卫是桃子。
    “青椒一号!”
    “你好,桃子队长!你们将军在吧?”他边走边问。
    “将军开会去了。”桃子亲卫跟在他身边道,“将军说要是你来了,就让你在他营帐里等着他。”
    “哦。”沈括点头,进入槐树将军的营帐。
    连个凳子都没有,沈括只好席地而坐。还好植物王国的地面都异常结实,坐在上面也很少会沾上泥巴什么的。
    但是沈括坐在地上,时间长了还是觉得烦躁不已。
    这些将军是怎么回事啊?不是说可以用精神体直接交流吗?那还整天跑来跑去地干什么。
    沈括想了想他们可能去的开会地点,只想到大祭司所在的那个母液。
    植物们和僵尸在早晨五点到八点要进行小规模试探性战役,虽然参战人不多,但是槐树将军作为总指挥也必须在军区指挥。所以槐树将军可能刚离开不久。
    而想到他上次去一次那个叫母液的大湖边走到脚都残废的历程,沈括完全可以想象,自己要在这里干等多久。
    这么想着,他忍不住掀开营帐的门问守在门口的桃子亲卫:“你们将军有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吗?”
    “下一场战役前肯定会回来的。”桃子亲卫诚恳地回答。
    沈括听了想掀桌:这还要你说!我自己知道啊!(╯‵□′)╯︵┻━┻
    沈括只能苦等。
    他暗自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来一趟。
    沈括在营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时不时就要掀开营帐问问桃子兄弟:“你们将军回来了吗?”
    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我们将军会在下一场战役前赶回来”。
    呵!桃子!
    在沈括在营帐内等得要打瞌睡之际,营帐的门突然自己打开了,槐树将军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怎么?你是来告诉我怎么改良稻谷兵的吗?”槐树将军随口道。
    “是的。”沈括“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啪——”槐树将军左脚树根被自己的右脚树根绊倒了。
    “这么快?”槐树将军如无其事地爬起来。
    “我回去想了一整晚,觉得有个地方有很大的必要进行改良。”沈括一本正经道,“所以急急忙忙赶过来想和你说。”
    他扫一眼槐树将军的脸色,看到他的错愕,接着道:“你们不会已经造好今晚要上战场的稻谷兵了吧?”
    “还没有,晚上参战的植物兵要在中午这一场战役结束后再造。”
    槐树将军的话让沈括松了口气,还好没有,不然对他来说可就是一天的损失啊。
    “我的建议是,新产的稻谷兵不要外面这层壳。你看——”沈括说着就从随身带着的豆荚里掏出几粒稻谷,用他短短的指甲艰难地劈开一片稻谷壳。
    “稻谷兵的子弹比玉米兵的子弹射程更远,我反复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因为它的体积比玉米兵的子弹更小,重量更轻。所以,去掉这层壳,稻谷兵的射程会更远。”
    “射程远不远有什么用。”槐树将军不耐烦道,“重要的是杀伤力大不大。昨天是那个谁来着,不是说,它的杀伤力只有玉米兵子弹的一半吗?你这么改来改去,有什么意义。”
    “大祭司说了,他可不需要你做什么无意义的改动。”
    沈括撇嘴,露出早知会如此的嗤笑。
    他轻咳一声,指着手中已经被他剥出来的米粒,继续道:“稻谷兵去掉外面的壳以后,里面是这种白色的物质,我认为,如果你们是靠这些子弹对僵尸们的精神体的话,那么,发挥绝大部分作用的应该是里面的这种物质。用它直接接触僵尸,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杀伤力。”
    他说着又掏出一粒玉米进行比对:“你看,玉米兵的子弹里里外外都是这种物质,它的攻击力就比包着这层被皮的稻谷兵子弹杀伤力大一倍。所以我怀疑,这层包被削弱了稻谷兵子弹的杀伤力。”
    “所以,这才是我提出这个建议的主要原因。”
    “当然,你也不要忽视我的第一个理由。一种射程远的子弹,作用可大着呢。”
    “这能有什么用。”槐树将军轻蔑地撇嘴。
    沈括也不和他理论,是懒得和他说,因为知道他这猪脑子说也说不清楚。
    “好吧,该说的我都说了。相信你也已经上报给你们大祭司了。要是不相信我的说法,你们可以趁着中午的中小规模战役试一下。要是可以,晚上正式战役就可以大规模投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