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高文渊说道。
    冉昱没说话。
    这事他也畅想过,不过却被三哥泼了一盆冷水。
    朝中西洋派当权,兵部下设的军械所都仿制不出巴虎罗孚,大员们根本不相信东海一个小兵器局能造出合用的火器,还在一心一意联络商社买现成的。
    也不单单是信任的问题。
    崔慎沉声。
    商社采购是有利益的,就算咱们造的再结实耐用,他们也不会选。
    小院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没人说话,心中满是说不出的憋闷。
    咦,你们都在?
    门声响动,一个胖胖的身影迈进了小院的门槛,原来是东海郡守钱酉匡。
    钱郡守今天又是微服,穿得十分接地气。也不知他时从哪儿赶过来的,脑门上还挂着汗,说话有点喘。
    七郎啊,你赶紧收拾一下,今天晚上咱们就出发,跟我去一趟京城。
    啊?京城?
    冉昱一愣。
    为什么要去京城,还这样着急?
    可还没等他问出声,钱郡守就抛出了一个石破惊天的大消息。
    太后是太后要见见咱们!
    第97章
    太后要见阿昱?!
    崔慎与高文渊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担忧。
    当今皇太后温梦璇,原本只是泰成郡王的继室。泰成郡王是远近闻名的病秧子,与前王妃结篱十五年未有所出,温梦璇嫁入泰成王府的第二年便怀有身孕,只是这孩子生下来没多久,泰成郡王就一命归西,留下一对孤儿寡母。
    悼帝驾崩,身后没有留下子嗣。宗府数了数封氏族中的男丁,发现血脉最近的就只剩下汝阳王和泰成郡王。汝阳王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泰成郡王还是个幼儿,两个人选半斤八两,全看双方能拉到多少支持。
    最后还是泰成郡王胜出,登基成了新帝。
    争位的时候,北郡和中都郡都选择了泰成郡王,西北郡附议,南部诸郡这权力支持汝阳王,双方一度闹得非常激烈,可以说,今上是被北郡中都郡扶上了勤政殿。
    崔慎沉声说道。
    我原以为温太后上位以后会对南部诸郡施加报复,然而在去年的新政中,她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针对性,政策制定的还算是公允,说明她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偏还是有偏向的,偌大的版图当然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但即便是孤悬海中的东海郡,钱酉匡也只能骂骂税制改革不合理,税头太重,挑不出朝廷故意为难他的把柄。
    当时东海的问题在于青州遇袭,冉氏出走,百业荒废。如今新的顶梁柱已经支棱起来了,第一年的税表做的漂漂亮亮,也听不到钱胖子骂陈阁葵坏心眼烂良心了。
    但是朝中现在当权的是西洋派。
    高文渊的眉头紧皱。
    我在昂德兰的时候听说过陈磬钟,他这个人十分推崇米列颠文化,是配学劳动中被影响得最深的那群人,他有很多想法做法都是传习米列颠的先例。
    个人操守和品性不论,陈磬钟对于泰相在立国之初确立的发展计划书并不认同,认为做法早已落后,希望能够全盘引入海西的制度,矫正回归到正确路线。
    正确路线
    闻言,崔慎嗤笑一声。
    那他又凭什么觉得泰相的计划不是正确路线呢?
    他顿了顿,语气略微有些缓和。
    从目前来看,陈磬钟似乎也不能完全左右朝政。至少谢敏达病重的时候,他属意的人选在中都郡完全没掀出水花,想来是太后没有应允。
    倚仗却又不言听计从,不让自己和新帝成为任何一方的提线木偶,温太后也是个妙人。
    现在这个妙人忽然说要见冉昱,这可能是因为什么?
    哈哈哈
    在一旁一直没怎么吭声的钱酉匡,忽然干笑了两声。
    要我说,你们也不用想那么多,没准太是因为听说了磺胺的故事所以才想见见冉七郎的呢?
    此话一出,三人的视线立刻转向他,都是目光灼灼。
    什么意思?
    高文渊先开口道。
    太后怎么知道磺胺的故事的?
    那还用说,看钱胖子的表情就知道到底是谁给捅上去的。
    钱酉匡觉得自己身为一郡之首的威严受到了挑衅,马上端起架子说道。
    怎么?这事还不能说?
    他朝着北边的天空拱了拱手。
    本官身为东海郡守,蒙陛下和太后的信任,对郡内负有监察职责,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冉七郎和陈颖达造出了磺胺,此物利国利民,必须要上达天听。
    他一番话说得不土不洋,架子倒是摆了个十成十,压得三人都不敢再声讨他。
    他们忽然意识到,甭管钱胖子平时有多接地气,他毕竟还是东海郡守,大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并不完全一致。
    既然太后召见,那当然得好好准备准备。
    冉昱笑着问钱酉匡。
    钱大人也一起觐见吗?觐见太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礼仪,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入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