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而当你打开永恒门时,另三道影门便也被打开了。四道门同时开启,推门者究竟会走入哪道门中,落进隶属于何时何地的心灵陷阱里,便像是投骰一样,听凭你的运气了。”
    “哦,适才忘了问,”宵烬面上忽又浮现出那种随和亲善的微笑,只是这笑容挂在他如今松松垮垮的老脸上,不免有些丑陋,且显得不怀好意。
    他徐徐道:“云中君是独身前来的吗?你之前舍命相救的那位同伴现在又在哪呢?”
    --
    “凤兮凤兮”语出《论语》
    第56章 眼中人
    沈碧面无表情地回视宵烬,并不答话。
    宵烬见他如此,忽然诘诘怪笑出声。那笑声鸮啼一样,自他嗓子眼咕咕冒出,像在咽气。
    沈碧道:“你费尽心思设局,到头来却把自己搞成了这幅样子,倒教我不明白你之所求了。”
    宵烬停住笑,抬手为自己斟了盏茶,小酌一口,理顺了气息,才眯眼叹道:“若非常恒君趁我不备、突然发难,搞乱了我的布局,我也不至于阴差阳错由伤门进入长明宫,既而沦落到现在这副样子……现在你还不允许我对罪魁祸首略逞口舌之快吗?”
    沈碧不与他争辩,只道:“过去门的门厅通往哪里?另外三扇门呢?”
    宵烬道:“这四扇门殊途同归,全都通往地宫中心——烛皇的复活殿,也叫作‘昆仑墟’。传说烛皇将他遗留的力量藏在了那里。不瞒常恒君,我之所以强开长明宫,便是想拿到那力量。只是没想到,阴差阳错,还是没能衬意……不过知道你那同伴现在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我也算略觉欣慰……别那么看我,常恒君,你若是实在不忿,就动手杀了我吧,左右我如今也再无抵抗之力。”
    沈碧漠然道:“你看起来已然没几晌活期,何需我再动手呢?而只要你一死,这个幻境便会自然崩塌,我们所有人都能脱困了。”
    宵烬意外道:“常恒君如何会这样想?”随即他审慎打量沈碧,向他确认道:“常恒君是以为,我是造出这幻境的境主?”
    沈碧挑眉道:“难道不是吗?”
    宵烬摇头道:“你也看见了,左右我已是如今这状况,多活一刻都算勉强,又何必再来骗你?这幻境的一切,并非由我的心象所化,所以,就算我死在这里,你们也依然不能离开。”
    祝槿跨入门槛的一刻,门便蓦然消失。门内虚无的空白突然就变成了流动的深黑,而与他几乎同时入门的沈碧也不见了踪影。
    祝槿前后走了几步,直觉这里空间不大,似乎是间密闭的黑屋。
    他正要仔细探查,忽瞥见几个白点在脚下一闪而过,随即那些白点又溜到顶壁上,准确来说,是一些成对相背的白色三角。
    这些三角越闪越多,越闪越频繁,渐渐游走扩散到六壁,它们总是成对出现,又成对消失,像往来翕忽的白鱼。
    祝槿借着这些频现在墙上的白色三角,估量出这黑屋大概仅有丈高、丈长、丈宽,确是间斗室。
    那成双的白色三角形渐渐出现得越来越密集,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及至最后,几乎密铺满整间屋的六壁。而每一对同时出现的三角形相接处,都有抹略粗的黑边。祝槿起先没有注意到那些黑边的特殊,直到它们慢慢外扩出弧度——
    祝槿猛然一惊,这些竟不是什么连着黑边的白色三角,而是一只只近乎菱形的眼睛!
    沈碧道:“之前听说你以时间倒溯向阿槿解释幻境怪象时,我便觉得有些奇怪。有些事情,顺演下来固然显得理所当然,可若要是逆推与验证,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我那时便想,你为何会对这幻境如此了解?后来你费尽心机的布置更是印证了我的猜想——你就是这幻境的主人。”
    宵烬苦笑道:“云中君所言倒算不得错,可你也确实只猜对了一半——时间的倒溯确是我对这幻境所施加的影响之一,我借此抹除掉这幻境中的鬼君,免于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但我与合欢鉴达成这份契约的时间却是在入境之后。我确实并非此境的境主。”
    沈碧蹙眉追问道:“怎么说?”
    宵烬长叹一声,讲述道:“几个月前,陆离联合冯夷夺权,我逃到魁城避难,不想,旨酒宴上,又被殃及进天鬼恩怨里,我进入到这幻境中后,不仅要面对一个来者不善的幻灵鬼君,而且再次遭受陆离的追杀,受伤逃遁到那冻死鬼的石窟中疗伤。当时夜深人静,我独自面壁而坐,回想起这一生中的诸般得与失——往日里汲求的一切竟都已失去,那一刻,我忽然生出无限悔恨:若我从前能预料到后来的结局,定然不会答应与你父亲合作,害死姑母了。”
    “可我已经为此付出和失去了那样多东西,如何能再将所得拱手相让?我甚至决定饮鸩止渴——我对合欢鉴许诺:若它能使我还有机会反败为胜,我愿意献出一切,甚至是我死后的魂身……”
    “与合欢鉴达成交易的一瞬,我面前石壁上的文字,突然少去四列,接着我渐渐发觉,时间竟开始逆流,幻境里的鬼君就这样轻易被合欢鉴抹除了,我的敌人只剩下仍在穷追不舍的陆离。”
    “我略松口气,想着既然自己同合欢鉴的契约已经在不意间达成,便再没有退路,不如放手一搏。我想起了长明地宫,想起了传说中被烛皇隐藏在那里的力量。于是,我开始布局设计,利用你们进入被封存的长明地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