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祝槿又拍了拍他的头,温声道:“阿碧,你不要总是胡乱猜疑,徒增心事。”他顿了顿,继续道:“魁城对我来说,与你想象的很是不同,离开这伤心地,也许并非是件坏事。”
    沈碧应了声,探究地看着祝槿,但对方却明显没有再深谈下去的打算。
    他拍了拍沈碧的肩,示意他随自己来,既而转身,走上了座石桥。这桥架河而设,状若飞虹,连通东西两岸。
    此时正值暮春,夹岸杨柳青青,熏风拂过,柳条轻蘸水面,点起微波,漾着河中的菰叶。
    祝槿凭栏立在桥头,行人来来往往,匆匆走在桥上,他却仿佛疏离于红尘喧嚷。未绾的发丝被风扬起,使他就像要凭风而去一般。
    沈碧一时看得痴了。
    祝槿对他道:“穿城河从东南门入,东北门出,河上总共设十七座桥,却只这一座,因为在锦绣街上,总是特别繁扰。”
    他的目光随着一只悠闲游过的野凫游移,微笑道:“咱们赶得不巧,是晌午到的,若是到了晚上上了灯后,红灯浮在黑水之上,像极了桥边遍生红莲,因此这桥,又得名‘红莲畔’——据说这名字已有了几百年。”
    “哇!”沈碧道,眼睛仍直勾勾盯着祝槿的侧脸。
    “夜间的时候,这里会有泊着的游船,船上有歌女嘌唱些小曲,还会有些水上的杂技表演。”
    那凫已游远,只留水痕扩至河岸。
    祝槿的目光随之停在河岸处,瞥及那里散堆着些木偶,笑容渐渐淡了。
    沈碧见状,也看过去,咦了一声,问道:“就是用那些木偶表演吗?”
    祝槿深吸了口气,道:“这是其中一种,名叫水傀儡,需要艺人在水下操纵木偶表演。“
    沈碧轻轻靠在他身边,只听祝槿默了瞬,才继续道:“我小的时候,曾学过这个。”
    祝槿的目光划过那些七扭八歪、表情夸张的木偶,而无所指地向上。强烈的阳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
    流动的日光就像春冰初融时的河水,慢慢上涌,将他全身浸在其中。
    ——春冰初消,水冷渗骨,年幼时的祝槿便要整日整日地泡在这里,强咬住打颤的牙齿,始终动作不停地操纵着那些水傀儡旋舞、纵球。
    李先生原先的学徒嫌苦不做了,所以才会有他的份儿,他不敢懈怠,更不敢抱怨。
    阿爹已经六十岁了,再没有人愿意给他活儿做,家里却有两个人要吃饭。
    祝槿想,李先生出手大方,好好做上一个月,阿爹的药便可以续上了。
    春河的水渐渐回暖,祝槿从料峭的春分做到了多雨的夏至。
    那是一个极平常的阴天,乌云聚拢,暴雨将至。
    李先生好心情地给他放了假,还给他提前预支了月钱。他提着在药铺抓好的药材,欢欢喜喜地往芜宫赶。
    他至今仍然记得那个情景,记得自己有多么开心。
    在倾盆大雨瓢洒下来之时,他犹大声笑着,将药牢牢护在怀里,一边跑一边叫:“爹——爹——下雨啦——”那是雨也浇不灭的无忧无虑。
    但他没有在那间残破的殿宇中找到他的养父。外面下着那样大的雨,一个年逾六十、手脚戴镣的老叟会离开家去哪里呢?
    祝槿魂不守舍地拧干了自己的湿衣,站在门口等了又等。
    大雨如泻洪,将天地染成一种不祥的灰白。
    他是在半个时辰之后见到阿爹的。
    他擎着伞,漫无目的地在芜宫中穿行,焦灼而茫然地找寻着,直到不经意地朝旁一瞥。
    那一瞥,让他如同再次被浸泡在冰消时的冷水之中,浑身僵麻、动弹不得。
    ——一个白发老人,正拖着两条断腿,在泥泞的雨地里匍匐爬行。
    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祝槿吸了吸鼻子,他快要被烈日耀得闪出泪来。但他仍然固执地抬头望着天际,仿佛要穿透这片由合欢鉴支撑起的苍天,看到那丛立于淼淼水波之上的一座座棺椁。
    “啊——”
    祝槿蓦然被叫回神来,就见沈碧背身向他,双手抱着头。
    他吃了一惊,忙扳过沈碧肩膀,急急询问:“怎么了?”
    沈碧却蓦地将手拿开,露出双狡黠灵动的眼,他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得意着:“嘿嘿,吓唬你的。”
    祝槿被这孩子突如其来的顽劣气得几乎发笑,而与之同时,他胸中那团义愤与仇恨的火也渐渐熄却了。
    沈碧见他神色骤然冷淡,忙敛了笑,眨眨眼睛,告饶道:“我以后再也不啦。”
    祝槿冷哼一声,作势拂袖便走。他快步如飞,沈碧只能一路小跑地去追赶,边追边央道:“我错啦,你不要生气啊……”说着又想去拽他的袖口。
    祝槿抽回袖子,硬声道:“下不为例。”
    沈碧嘿嘿笑着去拉他拢于袖中的手掌,他用两只手才勉强包裹住祝槿的掌,异常柔软的触感让祝槿的心也不由软了软。
    沈碧道:“我看你好像不怎么开心,故意逗你玩的——下次我换作别的法子。”
    祝槿闻言,心头更软,面上却不显,反而走得更快。
    他二人一个疾走,一个急追,很快便行了里许。眼前的街景熟悉起来,祝槿不觉放缓下步子。
    沈碧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一把抱住祝槿的胳膊,嘻嘻笑道:“抓住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