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京都再没有哪家比得上夫人与大人相敬如宾的了。
    太敬重,反而中间隔着道无形的天堑,不像枕边人,倒像兄妹。
    也是奇了怪。
    这么想着赵氏低头去看拎着兔子灯的小姑娘,没来由地生出满腔怜惜,小姐年岁稚嫩,瞧着就教人喜欢。
    “乳娘走快些!”
    她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哄阿娘开心了。
    昨儿个打碎了阿娘心爱的小泥人,她吓得脸都白了,一不敢向阿娘承认自己的错误,二也晓得阿娘没了小泥人会难过,于是瞒着主院的人关起门来小半宿没睡,在乳娘帮助下做好这盏兔子灯。
    她攥紧手里的灯笼,希望阿娘能看在灯笼的份上不要太生气,太伤心。
    小孩子单纯,所思所想都摆在脸上。
    当娘的哪能真和女儿生气呢?
    相反赵氏陪小姐做了半宿灯笼,不知夫人晓得了会如何责怪她。
    明知不该放纵小孩子熬夜,可是……谁又能拒绝她家小姐央求的眼神呢?
    她摇摇头,抱着怀里的人加快步子。
    “阿娘!”
    小郁枝双脚落地,小心拎着兔子灯朝娘亲跑去。
    柳薄烟贵为柳相嫡女、礼部尚书敬之爱之的发妻,身体流淌‘荆河柳’的血脉,模样自然是一顶一的好。
    以她的家世、长相,入宫为妃都使得,昔年及笄之后求娶者几乎踏破相府门槛。
    若非年轻颇有才情的郁文替相爷挡了一刀,这柳家的女儿他也求不得。
    柳薄烟此时正为‘小泥人碎了’感到心伤,见到粉雕玉琢的女儿,面上倏然展露笑颜。
    “阿娘!”小郁枝一反常态地没央着阿娘抱抱,神色腼腆地举起手里的兔子灯,琉璃般清澈的眸子映着异样神采:“送给阿娘。”
    “给我的?”柳薄烟微微惊讶。
    三岁大的小孩子忍着心底的忐忑,看了眼兔子灯又忍不住骄傲,顶着肥嘟嘟的小脸:“嗯!”
    “……”
    没见着阿娘惊喜的反应,她心里突突的,稚声稚气强调:“是女儿和乳娘亲手做的,阿娘不要嫌弃。”
    “亲手做的?”柳薄烟看看丑兮兮唯独眼睛漂亮的兔子灯,再看女儿眼下泛起的淡青,心念一转,那摔碎她小泥人的‘始作俑者’可算被她逮着了。
    “阿娘……是不喜欢么?”
    她做错事心虚的小模样甚是可爱,柳薄烟对郁文算不得爱,可对这十月怀胎的女儿是打心眼里喜欢。
    被亲亲阿娘默默看了几眼,小郁枝眼圈微红,声音哽咽:“是枝枝打碎了阿娘的小泥人,枝枝不是故意的。”
    她抬起手将灯笼往阿娘身边送,吸了吸鼻子:“枝枝不会做小泥人,先赔给阿娘一盏兔子灯,阿娘不要生枝枝的气,更不要难过……”
    两句话的功夫她就要掉金豆豆,看样子是逗得狠了。
    自家女儿是个实打实的小哭包,柳薄烟不是第一回 见识,舍不得她小小年纪落泪,当即俯身接过那盏怪模怪样的兔子灯:“别哭了,阿娘原谅你,不生你的气了。”
    手里的灯笼被接过去,噙着眼眶的泪一时半会却收不回,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既有做错事不敢承认反而逃避的自责,也有阿娘大度不和她计较的感动。
    她哭起来像天破了道口子,怎么哄都不管用。
    郁文回家看到哭哭啼啼的小宝贝,心疼地直皱眉:“这是怎么了?谁欺负爹爹的乖枝枝了?”
    岂料听到这话原本泪要止住的小姑娘哇地一声哭得更凶:“枝枝不乖,枝枝不是乖小孩!枝枝应该早点和阿娘承认错误!”
    “……”
    这一哭,哭得当朝礼部尚书一个头两个大。
    柳薄烟捏着帕子为女儿擦泪,一旁的赵氏及时为尚书大人解惑:“小姐打碎了夫人的小泥人。”
    小泥人。
    郁文眼睛闪过一抹晦暗,诸事撇下,且忙着哄女儿。
    哄着小孩子在房里睡下,他问赵氏:“是长公主曾送给夫人的小泥人?”
    主家问话赵氏不敢不答:“回大人,是。”
    郁文钉在原地,直挺的脊背一瞬间仿佛失去所有的力气。他挥挥手,赵氏识趣退下。
    夫人是他拿命求来的。
    夫人敬他,重他,并不爱他。
    日子过久了,郁文愈发认清这现实。
    任凭他再是大炎朝最年轻的状元郎、最年轻的礼部尚书,恐怕也抵不过长公主信手捏的一个泥人。
    吐出一口郁气,他笑了笑,笑容有些发苦。
    沐浴更衣后回房见到姿容美貌的发妻,沉吟半晌,他缓缓将白日御书房君臣商议的事讲明。
    柳薄烟垂眸为女儿缝制贴身衣物,闻言抬头:“要把枝枝送进宫?”
    “三品以上官员,家中若有三到五岁的孩子,明日都要送到乾宁宫养在娘娘膝下。此事是太师提议,陛下准允。”
    中宫无子,陛下又不肯选秀纳妃,为此君臣在金銮殿不止一次闹得不欢而散。
    大炎朝国力蒸蒸日上,千好万好唯独没有继承人,颜太师急陛下之急,忧陛下之忧,采用民间土法子为帝后积蓄子嗣缘。
    “那要送去多久?”
    “至少,也要等中宫传出喜讯。”
    柳薄烟心凉了半截。
    郁文安慰道:“皇后娘娘乃人人称赞的贤后,咱们枝枝生得灵秀乖巧,便是娘娘见了都只有喜欢的份。陛下还说了,若是想女儿,女眷可随时入宫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