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至于办成之后的功绩,豫州这事本不是什么轻易的事,更别说他们还下了套,所以朝中的态度对姜家是怜悯而不是警惕,甚至会猜当今此举是不是要对姜府动手了,一门双状元嘛,原就反常。当然也正是朝中的这种态度影响了后面棋局的走向,这就不剧透了,还有其他的小彩蛋是...
    他们一走,守着小兔子的人就少了最有力的两个诶。以及...
    引起虞舒注意,挂于岁岁腰上的珊瑚禁步,可是圣上亲手挂上去的。
    剩下的彩蛋宝贝自己寻吧,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在角落里发现了~
    第70章 求旨
    金銮殿中寂静异常, 不知过了多久,才听得一句淡淡的:
    凤位。
    上首的帝王微微垂眸,浩瀚的威势刹时于殿内荡开, 凌厉得仿佛叫人恨不得连心都给剜出来,若朕不允呢?
    正使叩在地上, 看不清神情, 砖石上的血迹却扎眼的很。
    若, 若不如此, 大雍日后...他缓了好一会儿,方才好似寻回一星半点气声:恐有血流成河之难。
    众臣心思陡转,面上却屏着息,生怕引得人半分注意。
    这时,一声分不出喜怒的轻笑落入他们耳中。
    朕倒有几分好奇, 正使口中的血流成河, 该是何等景象。
    在大脑尚还未曾反应过来之时,朝臣们腿一软, 已是先跪了下去:圣上息怒。
    立后一事被即刻打回并不在臣子们意料范围之外,若是雍渊帝答应了他们才会觉得惊惧呢, 难道之前数年他们就盲了瞎了,看不到后宫主位空置?
    自不是如此。
    别说其余妃嫔, 单论赢面最大的四妃,谁敢说自己没有入主中宫的念头?又有哪个氏族, 不想自己族中出一位皇后?
    一旦事成, 便是百年荣光。
    可这是他们想想, 便能成的么?
    想起那些被全然遮掩下的宫中密辛, 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臣不由打了个寒颤。
    当今从来不是良善之辈, 想要从君王手底谋求什么, 便要做好抵命的准备。
    与其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荣宠赌上整个家族的命,还倒不如静观其变,免得到头来为旁人做了嫁衣。
    可现在...
    金銮殿砖面冰冷寒凉,纯色官服下,有的人的心却一点点染上了热意。
    强埋心底的贪欲被人挖开一角,便再难压下。
    天赐良机。
    众臣虽是叩首,眉眼官司却是仍存,底下乌压压一片跪着,不知是谁颤声道了句:
    此事关乎国运,望圣上...三思。
    就像楼高欲坠,最中心那根圆柱却遭人倏地抽走,广厦将倾,不过瞬息。
    朝臣先后一叩首,谨声言道:
    还望圣上三思
    姜淮掩在人群里,一时也有些摸不清此事的底细了,只余心底越发浓烈的不安。
    姜大人今日的谋算到最后也没能成。
    安远侯快步追上神情恍惚的尚书大人,下意识压低声道:尚书放心,不过暂且耽搁一阵罢,等观星监卜出那位吉星,我们两府的婚事便可继续了,没甚妨碍的。
    朝野上下为着后位一事翻了天,群臣跪谏,终是让圣上退了半步。
    说是退也不尽然,只是因着观星监正使说自己力有不及,还需一段时日方能卜出星象所示的具体人选,圣上借以此为由,将其押后再议了。
    此事总算是还留有几分转圜的余地
    虽然很难说得清这其中有没有正使想要以命染金銮的缘故。
    不过因着此事,大雍女子婚嫁均需缓上一缓,京中尤甚。
    在观星监作出论断之前,那关乎国运之人到底是何人,谁又可知呢?
    那就都先压着罢。
    那时朝上吵吵嚷嚷的,究竟是哪位官员提出的此策安远侯不大清楚,但是老侯爷觉得这话听着确是有些许道理。
    虽然大家对吉星的人选都心知肚明,总逃不开宫中那几位去,但明面上该做的还是不能落下。今上择后,你府中却忙嫁娶,是何用意?
    终究只是等上几日罢了,不妨事不妨事。安远侯这么想着,嘴上也就这么说了,甚至不忘宽慰几分脚步虚浮的亲家公。
    其实看着这样的姜淮,老侯爷心中还是有些难言的欣喜的。
    原来尚书府比他们家还要在意这门婚事些。自觉面上无光的侯爷倏地多了几分底气。
    迎着安远侯老大怀慰的目光,姜淮的面色更复杂了。
    他怕耽搁着耽搁着,他女儿就要没了啊。
    朝会上所发生的事情很快就被姜大人带回了府中,虞舒姣好的面容上满是严肃。
    朝中多少年未曾提过立后之事,怎么偏偏这时冒出来个什么劳什子吉星,还偏生就在今日!
    看着怒气冲冲的自家夫人,也曾舌战群儒的尚书大人顾不上理自己发皱的官服,小心翼翼地搭话道:或,或许是几位皇子渐长,哪位娘娘买通了观星监正使,想借此搏
    夫君可莫要再开口了,姜淮话还未落,便被虞舒拿起桌上的糖葫芦一把塞进了他嘴里,堵得严严实实的:要是此事当真是四妃冲着后位去的,我就在佛前给她们铸个金身,日夜祝祷,也算还了她们此番大恩。
    --